浅谈宗教在新冠肺炎疫情中的应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04
/ 3


浅谈宗教在新冠肺炎疫情中的应对

郭江文宣

上海政法学院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英文简称COVID-19 pandemic,中文简称 “新冠疫情”)的爆发给中国和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世界卫生组织(英文简称“WHO”,中文简称“世卫组织”)于2020年1月30日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ublic Health Emergency of International Concern,简称 PHEIC),各个国家和地区都面临疫情的挑战。在应对疫情挑战的过程中,不同国家和地区反映出不同的面貌。国际整体局势显示出复杂的境况与变化。具体到文化层面上,不同地区的文化主体应对疫情的方式显示出不同文化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与应对措施、当前宗教活动与互联网的关系等诸多议题进行了探讨。

宗教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主体,在新冠肺炎疫情中的动态也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关注。2020 年6月2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国宗教学会共同主办主题为 “新冠疫情下的世界宗教”的线上论坛,学者们对疫情下世界宗教发展态势及表现特点、各国在疫情期间的宗教治理截至2022年1月12日,已有超过550万人死亡,超过3亿人受到感染,危机时期(自然灾害、大病)与宗教行为之间的关系一直是长期争论的主题。有人呼吁不仅要照顾公众的身体健康,还要照顾大家的心理健康。宗教理论认为,不良事件和意外事件造成的逆境诱使人们更强烈去使用宗教。很多学者认为,恐惧和信仰之间是存在关联的,恐惧激发了宗教信仰,人们在面对突发的毁灭性事件时,本身会产生一种无助感,而信仰宗教的人会通过他们的仪式、规范、社区关系和信仰体系来减轻他们自身的焦虑;信仰也会增加人们对死亡的恐惧,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每个人对死亡的恐惧感是不一样的,这和宗教信仰没有直接关系,而是和这个人在生活中是否疼痛增加而快乐减少由直接关系,所以尽管焦虑和死亡和宗教信仰存在联系,但是这种关联本身是很弱的。然而对于新冠疫情宗教也算是一种应对的新形式,宗教通常使人们能够思考超越当前时间和空间而接受其他感官和世界观的出现,信仰宗教的人其实相比其他人有更好的包容度和更强的适应能力,这更有助于对抗当前的挑战和规划不同的未来,也有助于抵制不安全的个人与不安全的社会环境。


大危机下的应对—互联网

在新冠状肺炎的大环境下,毫无征兆的使人们面临不稳定和混乱。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探索信徒们使如何利用宗教来面对这场意外和突然的逆境。根据美国皮尤研究中心2020年的一份报告中显示,超过一半的成年人说他们已经为了让新馆疫情继续传播做了祷告,68%的天主教徒表示他们祈祷疫情的结束,在这项调查中,女性比男性的数字更加庞大,老年人比年轻人更多,封锁隔离期间,有超过一半的人每个月要在网上或者电视上观看和参与宗教的仪式。虽然很多场所都已经关闭了,但宗教会转移到互联网上进行礼拜,为了克服新冠疫情造成的干扰,教会还将线下线上相结合,通过各种媒体进行各种活动,比如教育课程、祈祷、宗教音乐会和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的社会活动等。虽然这类活动有的不是宗教机构的领导人直接操办,但还是有很多信徒参与其中。这种将教会转移到互联网上的形式使宗教的实践活动更加多样性,信徒们的信息和问题的来源得到进化。由于天主教的宗教实践的变化使得他们制度也发生了变化,信仰的手段和环境也发生了剧变。祈祷的媒介已经经历了几个世纪的演变,但祈祷的动机基本上没有改变,在请愿祈祷中,“与上帝的联系”给祷告人提供了精神上的支持。1在场所封闭之前和封闭期间宗教活动是有区别的,在场所封闭时个人的宗教活动在弥撒这种制度化的仪式方面有所强化,并且这些宗教活动由于转为线上的原因,女性参加活动的比例上涨幅度要比女性要大。


菲律宾天主教的应对方式

在菲律宾,超过305万人被感染,近5万人死亡。在这场危机中,有人强调,必须为人们的精神福祉发出适当的的呼吁。在菲律宾这样的国家,人口近1.1亿,其超过80% 都是罗马天主教徒,宗教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由于政府的封锁政策,宗教活动(例如教堂弥撒)需要为确保公共安全而取消。然而,这给许多在新馆疫情危机时期寻求精神慰藉和指导的人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研究表明,宗教在医疗保健中的重要性,因为它赋予人们稳定性和意义。例如,克里斯蒂娜·普哈尔斯基列举了它在死亡、应对和康复中的作用2。疾病的痛苦和精神、心灵痛苦的更需要具有同情心的医疗保健,包括与“在痛苦中”的人一起行走。天主教团体成员感染病毒的途径主要是两种: 与民众接触、团体内接触。天主教神父在大多数意大利民众的生活中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疫情期间,若死者家属要求神父为死者做祷告,他们也会对民众进行拜访;此外也去医院探望、照料病人,为病人祷告,给病人送圣餐,这些接触都具有较高的感染风险。从感染者年龄段上看,去世的主要是中老年神父,其中包括因神父之间相互接触 而感染去世的病例因此,“宗教和其他精神服务是医疗保健和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但是,在政府的所有封锁政策下,公众如何获得这种精神支持?菲律宾的天主教会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向公众提供在线教会弥撒、社区祈祷、精神回忆和静修以及圣体朝拜和游行。除此之外,还为面对死亡、感染和康复问题的人们提供在线咨询和教牧指导。除了这些精神振奋的计划外,天主教会还为卫生工作者提供个人防护设备和口罩,发起了援助计划4,从神学的角度来看,这些举措受到基督作为国王、先知和祭司的三重使命的启发。然而,天主教会的倡议并没有被忽视。菲律宾网民被感动并表示支持,一些人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Church In Action 标签。其中发布了很多帖子包括宗教团体为缓解新冠疫情的危机的影响做出的巨大努力,这也着实的反映了网民对充满活力和和谐的天主教会的看法。所以显而易见,宗教的干预在这场公共卫生危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引导并帮助人们在这场苦难中找到自己的意义,提高天主教徒们对这场危机的接受度,并且同时参与到其中,发挥自己的作用,他们为需要的人提供建议、避难所、希望和复兴。同时这场疫情危机也是呼吁“地球村”的所有成员“理解、吸取教训、反思并重新确定”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身体、精神和精神。这些宗教的干预展示了菲律宾教会的努力,并在公共卫生危机期间提供援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宗教在巴西引发的物质变化

尽管新冠肺炎的灾难没有任何典型的视觉症状出现,但在街道上和其他公共场所不断使用口罩已经改变了大城市。“一直戴着口罩,总是被戴口罩的人包围,不会让我们忘记我们所面临的真实持续的威胁,也可能会引发愤怒、焦虑、恐惧、恐慌、绝望的感觉。”当人们听说新冠肺炎病毒(但没有看到任何迹象)时,它并没有让人们感觉这是真实存在的,但在日常生活中不断使用防护口罩给他带来了现实性。比如巴西的新冠疫情确诊比例在世界排名中排名第二,但寺庙和教堂仍然被允许重新开放,即使官方统计数据并没有显示出减少的趋势。从疫情爆发开始,各宗教之间就没有协商出一个一致意见,没有完全达成协议,但是内部就中止了宗教活动或安全程序达成一致意见5。无论是去参加宗教仪式还是去超市,信徒们都找到了用图片装饰口罩的形式另实现他们的信仰,在很多地方,使用口罩成为了强制性的,但戴口罩也会产生一种保护感,当与信徒的宗教象征联系在一起时,可能会得到进一步强化。因为它既是真实有效的又能唤起安全感。所以,新冠肺炎期间每天都在展示宗教的重要性。宗教传统物质方面的变化创造了新的宗教创造方式,从而创造了新的生活方式。宗教如此物质化的表现方式从来没有这么有意义,也是因为世界各地的信徒和研究都受到了挑战。对教义和信仰的关注使我们忽视了宗教的物质性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特别是我们学习了多少,我们身体感知了多少。通过新技术实践的宗教,以及装饰宗教象征,表明当物质以某种方式被压制时,它会以另一种方式出现,因为我们通过身体或事物的物质来使不真实变得真实。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物质性似乎在本质上属于宗教。对于那些戴着装饰有宗教主题的面具的人,信仰通过附着在身体上的东西变得真实,通过刺激视觉来加强宗教身份,对物质宗教和冠状病毒病的进一步研究将证明,由大流行病引起的许多变化并不是因为它可能引起的思想,而是它可能引起了物质变化。

宗教应对

人们利用宗教作为应对逆境和不确定性的一种手段,并且寻求与上帝更亲密的关系,或者通过参照上帝的行为来解释悲剧的发生,有研究表明,经历过苦难和病痛的人不如癌症、心脏病、近亲属死亡、离婚或受伤的人要比其他人更加虔诚,而自然灾害更加广泛的提高了各地的宗教信仰。人们更有可能将自己当作一个信奉宗教的人,在上帝身上找到了安慰,并且认为上帝在他们生活中是至关重要的。

利用宗教来应对是情绪集中的一部分,他们的目标是较少自己的情绪,宗教主要是用于应对消极的和不可预测的情况,宗教信仰的增加是为了应对不可预测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海啸和火山爆发,而不是对更可预测的自然灾害,新冠疫情危机是一个负面的和高度不可预测的健康相关事件,符合可能煽动宗教应对的标准。当面对逆境时,人们更有可能利用自己的私人信仰来应对,而不是去教堂,同样地,当我们抑郁的时候,我们通常不出去社交,而是向内转。

祈祷次数的增加是宗教应对的结果:当人类面对不确定性和逆境时,人类倾向于用宗教来寻求安慰和解释。使用宗教来应对,宗教团体更加普遍。在新冠危机期间使用宗教的程度也就显示了2020年世界各地所经历的情感痛苦的程度。宗教在应对过程中的使用,还解释了宗教的作用并没有像早期学者所预测的那样下降:所有类型的社会和国家都使用宗教来应对逆境,甚至是现代世俗社会。事实上,在2020年的欧洲和美洲,祈祷活动的增长主要持续下去,而在亚洲和非洲,祈祷搜索的份额恢复正常的速度要快得多。也许是因为亚洲和非洲在现代经历了更多的流行病。以前的研究表明,宗教主要用于应对不可预测的逆境,而不是可预测的逆境。如果宗教能抑制由covid-19造成的情感痛苦,那么它也会影响到社会的总体福祉。在其他条件下,我们预计covid-19在更宗教的社会中造成更少的情绪痛苦。宗教应对甚至可以减少经济焦虑,并通过它来减少由经济焦虑引起的经济波动。另一方面,由这一流行病引发的逐渐变高的宗教信仰水平可能会影响各种社会经济混杂因素,如创新率和性别角色。各国政府已 采取行动限制大多数形式的公共生活,包括宗教活动。由于这些限制,压力、抑郁和焦虑不断上升,打击了弱势群体。面对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目前大流行病的危险,人们通过各种方式谋生,包括通过宗教应对来实践宗教活动。宗教应对被定义为具有宗教框架的情绪、行为或认知压力反应。这包括与上帝的亲近,与他人的联系,个人的约束,获得生命的意义,以及实现内心的和平

6。宗教应对行为的一个例子是通过祈祷。宗教和精神实践可以帮助人们应对生活中的压力。精神病学和宗教之间的合作与精神的合作对于精神病学实践的有效至关重要。各国政府关于非自愿社会隔离措施的建议,导致许多人花了更多的时间使用电子设备,甚至增加了80%以上7。因此,与2019年相比,从2020年3月至8月,宗教应用程序的下载量也增加了300%以上。虽然应用程序是关于圣经内容的,但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活动来创建更强大的应用程序。 应用程序为教堂提供了自定义的布局和品牌,帮助发布互动的宗教内容,并整合媒体内容,让社区成员获得更好的数字体验。越来越多的宗教团体意识到这不仅仅是将宗教事工移植到一个虚拟空间;它还向新成员介绍他们与信仰的关系,帮助他们与其他志同道合的人联系。

结论

所以宗教伦理是可以帮助我们去维持个人和集体行动来应对这场危机的希望。很多学者认为,希望是一种容易被失望影响的欲望。 说“我希望”已经证明一个人可能不会得到自己想要的,但“希望”不会把这作为一 个放弃的理由。因为希望在实际上没有实现的,维持它也可能是痛苦的,但它促使我们向未知的事物前进。在一切都令人不安的大环境下,希望是我们能够抵制自满和绝望的最普通的牵引力。因此,关于这场新冠病毒以及它对我们社会的影响,仍然充满很大的未知数。在这种情况下,“希望”使我们能够根据我们现有的信息采取最佳行动。宗教通过鼓励和积极的应对,帮助信徒们照顾彼此。如果说新冠肺炎病毒能教会我们什么的话,那就是每个人都有可能对他人产生影响。这是信徒们焦虑的来源,但它也提供了相互照顾的机会。事情在好转之前通常会变得更加黯淡,但对未来的希望能让我们能够一起努力,让未来变得更好。生活在一个似乎什么都不确定的世界里是没有安全感的的,但这种现象也就表明,“希望”不需要受到任何“似乎可能”的假设所限制。之前世界各地的人们举行抗议活动,以回应乔治 ·弗洛伊德、布朗娜·泰勒和无数人被谋杀。黑人运动动员了巨大的能量,但与此同时,在美国和其他地方,黑人和棕色人种继续不成比例地遭受新冠肺炎的折磨,种族不公正已经根深蒂固,但宗教社区也发生了不可预见的转变。正如很多学者所建议的,我们需要“希望”来度过当前的危机,但这场危机也教会了我们一些关于“希望”的重要东西:任何事情,甚至是奇迹,都是有可能发生的。

1 Baesler J, Chen YF (2013) Mapping the landscape of digital petitionary prayer as spiritual/social support in Mobile, Facebook, and E-mail. Journal of Media and Religion 12(1):1– 15.

2Puchalski CM. The role of spirituality in health care. ProcBayl Univ Med Cent 2001;14(4):352–7.

3 Christina Maxouris,Eight nuns died of Covid - 19 at a Wisconsin facility within a week ,https: / /edition. cnn. com/2020 /12 /18 /us/ school- sisters - of- notre- dame- covid- wisconsin /index. Html .12. 18,2020.

4 Religious Groups. Churches Offer Temporary Shelter for COVID-19 Frontliners.

5 Globo Sociedade (2020) “Brasil tem 63.409 mortes por Covid-19, aponta consórcio de veículos de imprensa

no boletim das 13h”. News reporting. July 4th, 13:06.

6 Wortmann J. (2013) Religious coping. In: Gellman M.D., Turner J.R.(eds) Encyclopedia of Behavioral Medicine. Springer, New York, NY.

7 Sultana A, Tasnim S, Bhattacharya S, Hossain M, & Purohit, N. Digital screen time during COVID-19 pandemic: a public health concern.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