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关键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07
/ 2

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关键措施

常林

湖北工程建设总承包有限公司 湖北武汉 430077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建筑业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也越来越大。在查阅统计数据后得知,建筑业产值逐年增长,呈现出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但是,质量、资源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却随着建筑业的发展而暴露出来,具体表现为建筑工程施工所消耗的资源较多。据统计,建筑工程施工消耗的能源在国家全年能源消耗中的占比为46%。在此背景下,研究绿色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模式对节省资源和保证工程施工质量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关键措施

1绿色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内容

1.1环境质量保护管理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相对较多。分析后可知,这些污染物主要包括废气排放物、粉尘以及噪声等,而环境质量保护管理主要对这些污染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评价,同时将评价结果作为依据,制定合理的防控措施,从而有效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建筑工程实施施工管理必须要遵循环境保护和经济效益共同发展的原则,做到绿色节能,确保绿色施工和节能施工,只有加强环境质量的保护,才能够保证绿色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1.2材料资源利用管理

绿色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重点集中在资源管理方面,其中施工材料是极为重要的资源类型。从当前情况来看,建筑工程施工材料管理的精益化和绿色化发展必须实现所有材料的分类管理与借阅管理,积极构建健全的材料管理计划和机制,实现材料资源的全过程追踪管理。在实践中,绿色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材料种类包括结构材料、维护材料、周转材料以及装饰材料。施工质量管理人员需要基于精益建设思路,结合实际需求合理安排采购计划,重点关注采购时间、批次、入场时间等重要节点的强化管控。

1.3水资源利用管理

水资源同样是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在施工现场中,水资源浪费问题十分常见,建筑施工中水资源的使用必不可少,在进行施工时必须高度重视水循环,通过多次循环系统实现水资源的重复利用,为工程施工降低水资源的损耗。建筑施工中传统形式的排水系统是施工废水经排水沟、管道直接排放,生活污水进入化粪池,导致部分水资源被严重浪费。目前施工企业现场建设沉淀池,安装水净化装置,净化的水循环利用;生活污水采用专用管道,排入城市市政官网;绿色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的水资源管理需要从绿色环保的角度出发,实现节水和污染治理。为此,要求管理人员引进科学的节水技术和设备,为提高建筑工程中的生产生活用水效率提供保障,如应用水循环系统。在应用水循环系统时,为了降低水资源的消耗,需要区分开生活污水和施工废水,针对性地进行净化,从而降低水循环所需的能耗,大大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2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关键措施

2.1施工质量管理过程分析

绿色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要求实施全过程管理,所以开展施工质量管理过程分析十分必要。在此环节,笔者将结合实践经验梳理施工质量管理的全过程,并对其价值流和价值构成进行简要分析。

2.1.1过程分析

绿色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必须强调多工序衔接和顺序管理,凸显内部监管效用。事实上,其开端在于方案立项批准,直至项目竣工验收合格才会终止。这一过程十分漫长,包括多个阶段性工作和众多工序,而且开展过程中的参与主体、影响因素不断变化,因此绿色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复杂性和易变性相对较高。在完成招投标后,设计、采购、施工、验收以及试运行等程序缺一不可,而每一道工序的开展过程都需要进行质量管理,衔接节点也需强调自检有效性和互检严谨性,杜绝质量返工。从过程分析的角度来看,绿色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需保持全过程性和持续性,工作重点在于识别浪费行为和无价值活动,而工作目标则是消除浪费、降本增效。

2.1.2管理价值流分析

实际作业环节,施工管理人员需要基于精益建设思想,审视建筑质量管理价值,并完成管理价值流分析。分析工作需要以施工活动的流程和时间顺序为基准,管理人员应该精准识别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内容,并根据作业活动的实际价值对其进行科学划分,以便正确分辨增值活动和贬值活动。如此一来,相关工作人员就可通过消除无效活动来避免浪费,从而切实达成绿色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目标。

2.1.3管理价值构成分析

绿色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必须遵循质量价值链,并在此基础上搭建管理框架。为此,必须扩展传统施工管理的活动范围,将其延伸至整个价值链。目前,施工质量价值链中的供应商、设计单位、业主以及施工单位皆为主体,他们之间保持着相互合作的关系,所以这一过程中的价值流影响因素众多。在管理价值构成分析方面,相关工作人员必须从价值主体出发,明确各主体的质量价值管理目标,找到管理过程中的无价值活动,从而做出正确的施工管理规划。

2.2绿色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措施

2.2.1了解各主体产生浪费的原因

绿色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环节,杜绝浪费是重点,而为了避免浪费,必须先了解造成浪费的原因。常规视角下,施工过程中多主体浪费的主要原因如下:一是业主无法及时结算工程价款或片面要求缩短工期;二是设计单位未有效开展勘查和设计,方案与业主需求不符;三是材料供应商供货不及时或提供劣质材料;四是施工单位管理不当,导致材料过度损耗或误用,同时施工以及管理人员的水平不足、技术设备选用不当、质量管理水平不高;五是监理人员失职导致相应职能难以发挥。

2.2.2采用精益建设管理方法

采用精益建设管理办法是实施绿色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可行方案,此时必须基于精益建设思路指导实践。施工质量管理人员应该全面关注质量管理的全过程,利用精益建设思维把控每一个细节。例如,选用准时化采购方法,为保证材料设备的采购质量做好充足准备;落实准时化生产要求,强调准时化施工,并保证施工操作的标准性和规范性;实行模块化施工与过程衔接管理;完善管理控制系统,基于拉动式生产控制系统、视板管理以及LPS实现精益生产管控。在这一过程中,还可以引进现场6S管理模式,引入BIM+AR管理,为切实推进施工现场管理的精益化保驾护航。

2.2.3绿色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策略

绿色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本质就是实现精益生产控制,在这一过程中必须保证精益管理方法的有效应用。为突出精益绿色建筑施工质量管理成效,管理需面向多个层面,而管理策略也应该具有针对性。首先,从施工管理质量链的角度来看,施工管理人员必须采取动态化管理策略,才能保持质量管理的灵活性,进而消除不同主体之间的质量弊病,减少非质量管理的干扰因素。其次,从企业内部管理的角度来看,只有强调施工企业的工作实效性,持续加强建筑企业的内部管控,才能真正地保证质量“零缺陷”,因此必须着力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并基于上述精益管理方法不断优化施工质量,积极建设以精益管理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引导全员参与精益生产的施工管理。

3结语

绿色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模式构建需要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人员基于绿色化和精细化思维,以生命周期观点,实现全面化、精益化以及系统化的现场管理。在此环节,保护环境质量,提高材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以及能源利用率等方面的质量管理。

参考文献:

[1]张玮韬.绿色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模式研究[J].建材与装饰,2020(1):212.

[2]冯慧,许魏崇.零缺陷理念在施工工序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6,35(3):27-28.

[3]徐骁龙.城市快速路与高速公路互通节点衔接方案研究[J].交通与运输,2021,34(增刊1):98-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