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网络背景下如何促进家园互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07
/ 2

疫情期间网络背景下如何促进家园互动

王丽娟

四川 天府新区白沙幼儿园 , 四川省成都市 610213

【摘要】尽管在疫情期间,幼儿的教育也不能耽误,如何加强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就成了现在很多社会学者关注的问题。生活在当下信息时代的环境中。很多的社交软件都成了大家工作日常的必备工具。微信中微信群的广泛运用成了很多幼儿园与家长沟通的有效途径。因此,有效合理的运用微信群可以为家园互育提供保障。

【关键词】网络背景;微信;家园互动

  1. 引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过去在家园共育工作方面,我们大多采用家长开放日、家园联系册、家长会、电话交流、家长园地、短信互动等开展家长工作。疫情期间,家长无法进入幼儿园与教师面对面交流,家长更多的是从网络上了解幼儿在园情况。由此巧用微信群功能,更加有效地实现了家园互动,促进了幼儿的健康成长。

二、目前微信群家园互动的现状分析

(一)微信群适用范围。

以往教师通常使用微信群进行信息的传递以及图片的发布。

“信息公告”:进行重要的信息通告,比如学校要开家长会了,学校举行的一系列活动。改变季节时的作息时间,休息时间和天气,提醒父母注意给幼儿换衣服,举行户外活动或发放问卷等。

“课程食谱”:提供每周的教学安排和食谱,以便父母可以知道幼儿吃了什么饭菜以及他们每天学习了哪些新课程,以便父母可以在业余时间或上床前与幼儿一起学习,与他们互动,回顾当天的学习内容并增强学习效果。

“健康知识与食品安全”:让大家了解一些基本的常识。比如一些疾病的预防,营养和饮食搭配等,使儿童拥有健康的身体。还可以发布一些基本的安全保护,抗震技巧,紧急自助和其他常识,以便幼儿们可以学习保护自己和他人。

“育儿知识”:进行一些国内外教育儿童的经验,借鉴一下优秀的育儿方法,有趣的教育活动等。家长可以进行自我检查和反思,学会举一反三,让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运用在自己的育儿方面。

(二)微信群存在的问题。

1.微信群变通知栏。

在调查中发现有些班级微信群,教师由于疏于管理,所以只是用于在群中发布通知。例如:教师在群里发布诸如此类的通知(请家长今天回家和幼儿一起做一件亲子作品、明天带某件物品来幼儿园又或者请家长周末带孩子去做一些实践活动),但是后期教师并没有对此类需要实践的通知做出相应的反馈。同时家长也没有认识到自己在班级微信群里的合作角色,仅仅是将班级微信群用于孩子的请假或者在群里发送让教师提醒幼儿多喝水、加减衣服的消息。

2.家长关注度不高,互动呈现单一化、低效。

微信群的消息众多导致很多家长都会选择屏蔽微信群,这样的话很多的家长都不能及时看见教师发在微信群中的消息。幼儿园的老师如果不主动提示大家看微信群里的内容,家长就会缺失很多与老师沟通的机会,看不见幼儿在幼儿园的最新动态。以至于,看不见老师发布的一些幼儿回家与家长互动的游戏或者其他活动,这样很难达到协同共育的一致意见。

3.闲聊让微信群变无效沟通。

有些家长过于突显“个性”导致班级微信群会日渐显现出一种无秩序的状况,出现一些家长闲聊现象,甚至有些班级教师也会在群里和家长聊与班级工作无关的内容。闲聊式信息的发布,不仅阻碍了班级微信群的存在意义,而且使得班级教师和家长双方都觉得被骚扰了,降低了教师和家长对班级微信群的正确使用。

四、疫情期间如何利用微信促进家园沟通的有效策略

(一)以影像为媒介将一日生活直观化。

教师及时以图片或录像的形式将幼儿日常表现和一些教学的活动发放在微信群里面。例如:以一个月为一个周期,录制幼儿一日生活视频(包括入园、晨间活动、点心、早操、集体教学、游戏活动、户外体活动等),一个周期录制一日活动视频,使家长可以更直观地、全面地了解一天中幼儿的生活,掌握幼儿在幼儿园的具体表现,让家长了解这段时间幼儿在幼儿园的种种表现。同时,家长也很容易理解和发现老师的工作。在展示幼儿的状况时,家长会在不清楚某些方面的情况下及时咨询老师,并在很大程度上使家园合作更为紧密。

(二)推送“主题活动”,加深家长对班级动态的了解。

由于家长无法入园,家长无法从家园栏了解班级动态。为了帮助家长了解班级动态,教师以“主题视频”的形式,将近期班级开展的活动,推送到班级群中。例如:班级在开展主题活动《多彩叶子》时,需要幼儿带一些叶子到班级来布置环境。教师发布班级任务通知后,家长接收通知后,第二天将收集了叶子让幼儿带到班级,教师和幼儿将叶子投放在区域材料中。并且,在美工活动中,请孩子们制作创意作品,教师将活动图片和视频上传到班级微信群,再附上简短说明:“看!你能找到你和宝贝带来的叶子吗?”家长们感受到配合班级工作的成就感,同时,家长可以在家里和幼儿一起看图片和视频,并让幼儿讲述自己在活动中的发现和感受,让幼儿成为主题活动中和教学活动中的主人。这不仅对家长了解班级活动有很大的作用,同时可以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家园双向互动,共促幼儿发展。

互动是双向交流。交流前真正去了解幼儿和家长的需要,老师站在引导者的角度来提供素材,充分的让幼儿与家长和我们互动起来。例如:结合我爱阅读活动,每周二、周四晚上8点开展“亲子晚安故事”。活动开始后,微信群里的氛围比之前明显提高了许多,越来越多的幼儿与家长参与到其中。增进幼儿与同伴、家长与家长间的互动,有效改变了以往单一的家园互动方式,切实将家园双向互动落到实处。

(四)普及育儿知识,和家长共同交流育儿经验。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只了解孩子在家或是在幼儿园的生活状况是不够的。家庭和幼儿园必须要有机的联系起来,将幼儿在园和在家的情况连接起来。所以,微信可以作为家园联系个别幼儿在园和在家情况的良好途径。教师可以通过微信与个别家长针对幼儿近期在园的表现情况进行沟通,家长也可以利用微信及时的了解该幼儿在幼儿园的近期表现。

(五)利用微信群进行互动、研讨。

传统的“班级沙龙”活动,都是家长来幼儿园参加活动,但是一部分父母因为工作原因无法准时到园参加活动,只能让爷爷奶奶来参加互动,但是由于爷爷奶奶的接受能力有限,互动参与讨论的人数较低,活动效果往往不是特别良好。所以利用班级微信群开始线上互动答疑活动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难题。

(六)完善群规创造良好的沟通环境。

俗话说,没有规则,就不成方圆。在微信群的使用中,制定规则和维持规则是必不可少的。首先,教师应树立“共育原则”。为了避免干扰家长的微信群,除了老师发布的幼儿园信息外,家长的微信群避免谈论与幼儿及教育无关的话题。其次,建立“定时原则”,规定微信群的工作时间为早上8:00到晚上21:00,除了必要的通知外,还可以设置固定的时间,供老师和家长之间共享和讨论。这不仅确保了家庭之间的有效沟通,还使老师和父母避免受到微信群的打扰。

五、结论

在疫情期间微信有即时、灵活、多样的特点,目前利用班级微信群促进幼儿园与家长的互动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也是多媒体教学的一种新型手段。它拉近了班级教师与家长的距离,也使得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联系的更加紧密。教师应该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在专业的理论基础下通过网络的传达和家长互动,这样才能达到一致的目标,让家园达到真正的共育。

参考文献

[1]李茹.家庭教育方式、家园合作共育对幼儿自信心、独立性的影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

[2]王林.家园共育模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D].鲁东大学,2015.

[3]朱丽君.幼儿园家园共育的积极互动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