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材料检测技术发展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0
/ 2

纺织材料检测技术发展分析

王秀芳,陈慰

温州方圆检验认证有限公司 浙江省 温州市 325000

温州市质量技术检测科学研究院 浙江省 温州市 325000

摘要:纺织检测技术指利用相关技术对纺织品的质量、规格等进行检测,及时发现并处理质量不合格的产品,保证满足客户需要,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保障。随着纺织行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纺织品的质量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企业技术人员需加强对纺织检测技术的研究,明确发展方向,并做好对设备的革新,进一步提高检测技术的应用效果,提高纺织品的质量。

关键词:纺织材料;检测技术;发展  

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纺织工业对于检测技术的依赖程度也逐渐提高,并且在新工艺和新材料的不断出现的情形下,纺织材料的检测也是对纺织材料质量的保证。随着越来越多的新材料、新工艺的出现,纺织材料检测工作也成为保证质量的重中之重。为了满足不断变化的纺织材料检测要求,除了要在检测容量、效率等方面加大力度,还应该完善检测指标,满足当前市场对纺织材料质量的要求,推动检测技术的发展。

一、纺织检测技术的发展特征

1、自动化检测愈发普遍。在纺织品检测过程中,检测人员往往通过仪器设备来检测产品质量是否满足相关指标,这使得设备质量的重要性逐渐提高。现如今,传统的单根纤维测量法已逐渐被新型振动方法取代,同时,国外相关研究人员还根据新型振动方法制定了更加多元的测量方案,并展现出自动化、标准化的实施特征。在这种方案的指导下,检测人员的工作难度及工作量逐渐下降,测量速度及准确性显著提高。从相关实验结果来看,自动化检测设备的应用能够使原有的检测速度提升10倍以上,并能规避人为因素的影响,有效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效率更高。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部分技术人员利用该技术设计出新型控制系统,能够对纺织品的检测流程进行简化,从而有效减少纺织品的检测时间及误差。同时,在单纤维测试的过程中,检测人员还可以利用信息设备提高数据处理效率,加强对产品断裂伸长率等指标的控制[2]。当前,国内以光度检测法为主要测量方法,检测人员通过应用计算机技术,可以精准区分化学成分相似的产品,进而提高检测效率。另外,数据图像技术及光学纤维分析设备的应用,可在保证检测效果的基础上,加快测试速度,并对样品的纤维成分、卷曲程度等信息进行精准鉴定。此外,激光检测技术的应用也较为广泛,检测人员利用激光扫描仪可以进一步加快检测速度,保证纺织品检测的准确性。

3、传感方式不断升级。图像处理技术在我国各行业的发展及管理中均有应用,为生产效率的提高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而在纺织品检测领域,图像处理技术主要与光电传感技术融合使用。在这种技术的支持下,检测人员能对纺织品中的纤维进行全面检测,明确纤维的密度、粗细度等指标,且该项技术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小,这是传统检测方式不具备的优势。因此,检测结果的精准度得到保障,有助于推动纺织检测行业的高效发展。

二、强化纺织材料检测技术

在纺织材料生产过程中设置检测环节,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性手段。结合当前纺织材料检测技术的应用现状以下几点。

1、需要提升纺织仪器设备的生产能力。纺织仪器设备的运行需要具备较强的生产能力,尤其要从纺织设备的运行参数着手加强规范性。结合纺织仪器存在的产能过剩问题,建议发挥市场引导作用,杜绝市场中的不公平竞争问题,优化市场运转秩序。另外,提高对高新技术研发的重视,在纺织材料检测中运用图像摄影技术、太赫兹技术等,有利于提高检测水平。再与纺织仪器设备搭配,无需投入大量成本便可以保证纺织材料生产质量,并且优化检测技术。

2、需要动态化更新纺织仪器设备技术。实施纺织材料检测,在纺织仪器设备上要有扎实的检测机理作为基础,并且要在实际检测中给予足够的重视,方可实现检测机理的动态性更新。采用太赫兹技术、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等优化检测技术,并研发独具特色的检测系统,加快纺织仪器设备更新速度,尽可能避免一次性投资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也可以满足纺织材料检测对先进技术性能、机理的要求。

3、优化纺织材料检测机理。实施纺织材料检测需要应用不同类型的检测设备。例如棉花回潮率电测仪,作为检测人员必须掌握纺织材料检测的规范要求,方可有效操作仪器设备,保证检测结果的规范性。与此同时,纺织材料检测机理也必须加以优化,结合前期测试阶段结果,从检测设备运行稳定性、生产环境温湿度等多个方面着手积极优化,可以协调灵敏度、稳定性,充分运用纺织材料检测技术的研究成果,提高纺织材料生产力,实现纺织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结合现行纺织材料检测标准,建议加快实现从多元化检测的转型,并且要结合行业、市场发展趋势完善纺织检测规定,以免浪费大量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

4、采用多元化检测技术。目前,在我国纺织材料检测领域,可选择的检测技术比较多,例如太赫兹技术、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等,按照不同的检测需求可以应用有针对性的技术。(1)应用太赫兹技术,可以鉴定各个类型的纤维。纤维是纺织产品中最为常见的原材料,材料质量与产品质量关系非常密切。应用太赫兹技术可以发挥敏感性的优势,利用太赫兹波及时发现物质结构、环境发生的变化,并且为物质内部结构、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纤维鉴定采用红外光谱技术,优势主要体现在专属性与广泛性,因为纤维材料加工和纺丝工艺之间存在差别,直接影响了分子量和分子排列,增加了鉴定难度。建议应用远红外技术,及时发现相同系物或是因环境变化导致结构改变的现象。由此可见,太赫兹光谱技术在相同类别纺织材料的鉴定中,有十分显著的效果,且该技术和红外光谱技术互补,也可用于人造棉、纤维素棉物质检测,保证最终检测结果的精准性。(2)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用于检测纤维,可以鉴定纤维细度、羊绒、羊毛纤维等不同材料的区别,特别是羊毛和超细拉细羊毛。现阶段,该技术逐渐融合了人工智能、网络分析技术,解决了人工显微镜在检测中的数据误差这一问题。采用电子显微镜对羊毛、羊绒等纺织材料进行扫描,并且观察扫描图像,有效处理模板代替与拐点,最终获得的结果也十分精准。期间还可以规避外部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同时检测效率与质量也有保证。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检测纤维细度方面,选择纤维样品,将其放在光学显微镜之下,对样品进行放大处理。随后利用CD视频摄像头采集纤维实现图像,并且转化成数字化电子图像。将该图像上传至计算机内展开数据分析,测量得出纤维直径。采用计算机软件分析纤维平均直径,即为检测结果。这一检测过程均采用全自动化处理方式,将平均细度、变异系数、标准差等数值输入软件中,可以直接计算分析纺织材料质量。另外,棉麻混纺比测量也可以采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会应用CAT检测系统,通过测绘扫描系统实施纤维扫描,有效提取绒毛细度、鳞片可见高度等一系列数据,经过自动化识别与统计之后,可以直接获得系度直方图、平均细度等,在数据分析之后总结得到棉麻混纺比测量结果。

为了保证纺织产品技术,需要提高对纺织材料检测的重视。现阶段,检测技术的应用已经逐渐普及,并且受到检测要求的影响,检测手段也在不断更新,满足行业领域不断变化的纺织材料技术要求。结合检测技术发展需求,在检测技术的研发与更新这一层面,需要立足于行业领域的发展现状,优化纺织材料生产设备性能,提高生产能力,加强检测技术与检测机理的更新,确保检测技术应用有扎实的基础,推动我国纺织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冠杰.纺织检测机构扩项防疫用品的经验分享[J].中国纤检,2020(5):54-55.

[2] 孙静.红外光谱技术在纺织品检测中的应用[J].纺织检测与标准,2019,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