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成效评估的构想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0
/ 2

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成效评估的构想

张园园

西安联能自动化仪器检测有限责任公司  710119

摘要:生态问题具有长期强胁迫性、难恢复性、社会经济与自然关系的复杂性。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下,政府对国土整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完善国土综合整治、加强生态保护修复成为国土整治规划部门应思考的重点问题。本文借鉴土地整治重大工程成效评估经验,参考IUCN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全球标准使用指南,就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实施成效综合评估工作的目标定位、评估框架和实施路径等进行探讨,以期为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效果综合评估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保护修复;实施成效评估

引言

近年来,我国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距离生态系统功能维护、生态安全保障、生态产品供给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全国生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其主要原因是相关部门往往各自为政,进行单一工程项目实施,未将生态系统修复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导致区域生态功能不能整体提升。一些区域还重工程轻效益,重造景轻功能,重实施轻监管。故需进一步完善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跟踪监督机制,确保其符合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符合区域生态功能定位和维护生态安全需要,符合全过程监管要求和社会经济综合效益。

1生态保护修复概述

生态保护修复是为了实现生态系统健康稳定、生态功能提升和生态产品供给的目标,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原理,对未受损的生态系统进行保护、维持现状与动态平衡,对自然突变和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受损生态系统采取工程和非工程等综合措施,实现生态恢复、生态整治、生态重建的系统治理过程。生态保护修复本身可提供优质的生态产品,若通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进行产品与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就能够解决生态保护修复资金不足的问题。因此,打造生态产品、实现生态产品价值市场路径,是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市场化机制的关键。生态保护修复是一项由政府承担的公共服务,目前主要是以政府支出责任为主。根据公共服务市场化机制延伸理论,生态保护修复市场化机制可以定义为在生态保护修复服务供给领域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将原来由政府承担的生态保护修复职能向市场开放,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优化配置生态保护修复相关资源的作用,实现生态服务的最佳供给,达到有效改善和提升生态环境的目的。

2生态保护修复现状

2.1重土地开采、轻生态建设

随着工业经济在我国迅速发展,城镇化、工业化已然成为时代发展的潮流,而在此期间由于过于关注土地资源的开采利用、忽略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导致了生态环境问题频频出现:1)大量耕地被用于工业建设,导致生态用地面积显著下降;2)工业生产废弃物的大量排放导致环境污染严重,对原生态环境的净化能力带来了明显的负面影响。如果任由这样的现象发展,很有可能在生态环境质量日益下降的同时,使经济发展陷入两难的制约局面。

2.2开发保护缺乏统一规划工作、生态功能出现退化

现阶段,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政府对生态修复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期间,无论是自然保护区还是野生动物栖息地的用地面积都在不断扩大,生态系统建设工作也在逐渐走向良性发展局面。但就目前来看,仍有个别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难以满足实际要求,甚至还会出现盲目开发建设所产生的干扰影响。另外,在国土综合治理的整体工作中,由于所涉及的部门数量较多,不同部门之间的职责定位存在很大的区别,导致多头管理现象日益明显,在区域开发、保护措施落实中普遍存在着缺乏统一规划布局的现象,很难真正从整体发展管理角度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2.3土地整治生态管理体系存在滞后性

在我国国土综合整治工作中,土地改良、水土流失治理、土地荒漠化治理等一系列改良措施,都在保障农民耕地与粮食安全中产生了十分积极的意义,不仅有效提高了土地资源利用率,而且在促进农民收入增长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就目前来看,仍有许多地方政府在整治需要、目标定位及技术规范要求上存在着显著的不足,民众参与土地综合治理的机会十分少,实际生态管理体系普遍呈现出落后的局面。另外,在建设验收、国土资源综合管理技术规范中,并未明确相应的农业资源、环境保护管理理念与指导方针,缺乏有效的生态系统管控体系,如在恢复征收制度、重建受损生态系统补偿制度、生态审计制度、土地管理与生态修复基金等方面显然存在局限性。

3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成效评估的构想优化

3.1研究制定实施成效综合评估规范

比较分析现有生态系统评估的有关标准和研究成果,结合实施成效综合评估试点探索,研究构建适合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成效综合评估的技术方法体系,明确评估程序,促进综合评估规范化、流程化。

3.2出台综合评估的相关政策

研究制定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成效综合评估办法,从政策上明确实施成效综合评估是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必要环节,将实施成效综合评估纳入正在构建的国家生态状况监测评估预警体系。同时,建立生态领域数据共享机制,明确共享数据的责任部门、数据标准和更新频率,并加大研究单位在实施成效综合评估工作的参与力度,促进生态修复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深度融合;通过综合评估,进一步挖掘山水林田湖草作为生命共同体的内在机制和规律。

3.3加强成效评估及考核

建立健全生态系统修复治理成效监测评估等标准规范,定期开展成效监测评估,并及时反馈生态修复治理效果,加强示范推广。强化绩效考核,推动将生态修复治理成效作为跨区域生态补偿、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和责任追究等的重要依据。

3.4加强生态修复治理的跟踪监督

对各地实施方案设计、工程建设、后期维护运营等进行全程指导与监督。建设国家和地方相协同的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监测监管平台,形成覆盖全过程的生态修复治理工程监测监管体系。开展生态保护修复综合执法,强化项目建设日常监管。

3.5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科技支撑体系

推进“产学研”协同,引入知名院校、科研机构、第三方技术公司等参与并提供技术服务,加强生态保护修复行业科技支撑。其中,科学制订生态保护修复规划和方案设计,着力解决生态保护修复技术上的难题,降低生态修复成本,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和优质生态产品供给;制定完善科学、具体且可操作性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和认证标准体系,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建立集动态监测监管、生态权益产品交易等平台,夯实生态市场交易的基础能力。

结束语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必须充分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工作,促进国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利用,为我国生态建设与工业文明发展真正发挥应有的基础作用。实施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举措。因此,适时评估试点工程实施的效应,分析试点工程建设前后生态状况的变化情况,对于改进和完善生态修复工作、切实落实《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双重规划》)、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谭培文.生态生存理念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理念[J].桂海论丛,2013(1):66-70.

[2]崔中达,刘荣博.生态文明理念下的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保护修复[J].探索科学,2019(11):218-219.

[3]吴兴明.生态文明理念下的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保护修复[J].商情,2019(44):263-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