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纵卷叶螟发生特点和防控技术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2
/ 2

 稻纵卷叶螟发生特点和防控技术分析

张怀革

南丹县农业技术推广站  广西河池  547000

摘要: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中南丹县作为优质水稻高产区,当地稻纵卷叶螟问题较为严峻。在此背景下,为进一步提高当地水稻总产值,推动当地农业现代化建设快速发展,应基于稻纵卷叶螟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从而降低虫害带来的影响。本文将阐述稻纵卷叶螟发生特点,提出有效的稻纵卷叶螟防控技术,以期为相关学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稻纵卷叶螟;发生特点;防控技术

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随着市场需求不断增加,水稻种植规模逐渐扩大,因此培育优质水稻,并在栽培中运用绿色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是新时期农业现代化建设发展的切实要求。基于优质水稻高产栽培种植技术不断深入,各地区水稻产量与品质直线上升,但部分水稻种植地区病虫害问题较为突出。广西河池市南丹县水稻种植经验丰富,是优质水稻主要培育地区,但随着农业现代化建设,病虫害问题越发严重,给当地农业发展带来严重影响。其中南丹县项目示范稻区作为2020年广西“中央农业生产救灾资金项目”试验地,针对当地常发的稻纵卷叶螟虫害问题进行深入探究,旨在降低虫害对水稻种植的影响,切实实现水稻优质高产栽培目标,进而有效提升当地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带动当地其他产业共同发展。

一、稻纵卷叶螟发生特点

稻纵卷叶螟是稻田常见害虫,具有严重的破坏性,会直接影响水稻栽培种植产量与质量。稻纵卷叶螟具有迁入早,迁入量大等发生特点,主要爆发期为7月。根据南丹县项目示范稻区田间稻纵卷叶螟测报数据可知当地7月7日所监测到好田、中田、差田稻纵卷叶螟数量分别为2050头、1000头、2500头,7月11日所监测到好田、中田、差田稻纵卷叶螟数量分别为2000头、1500头、1500头,且7月7日至11日期间每天监测到的稻纵卷叶螟数量均超过1000头,由此可见,7月上中旬为南丹县大量稻纵卷叶螟迁入期[1]

此外,根据南丹县项目示范稻区5个调查样点采集到的数据可知,调查样点1至5的水稻总丛数、总株数、总叶数、卷叶数分别为:10、135、472、27;10、129、516、27;10、142、539、32;10、255、765、61;10、133、399、37,卷叶率为6.84%,由此可见,当稻纵卷叶螟爆发后还会加重水稻卷叶率。

二、稻纵卷叶螟防控技术

(一)生物防治技术

伴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度日益高涨,对水稻种植提出新的要求,强调培育优质绿色无公害水稻。在此要求下要想实现稻纵卷叶螟防治则应将化学防治技术作为最后手段,尽可能减少化学药剂使用,为此生物防治技术成为稻纵卷叶螟防治主要措施或主推技术

,也是南丹县项目示范稻区主要采用的稻纵卷叶螟防治技术。

  1. 例如,南丹县项目示范稻区开展的螟黄赤眼蜂生物防治稻纵卷叶螟项目。当地在投放螟黄赤眼蜂前各稻田均存在一定数量的稻纵卷叶螟成蛾,主害代稻纵卷叶螟成蛾已到发生期,为观察螟黄赤眼蜂生物防治效果,当地相关人员设置2块放蜂田与1块对照田,在放蜂前放蜂田1与2的稻纵卷叶螟总卵数、寄生卵数、寄生率分别为:47、8、17.02%与153、16、10.46%,放蜂前对照田的稻纵卷叶螟总卵数、寄生卵数、寄生率分别为:202、25、12.38%,此为当地螟黄赤眼蜂田间自然种群产生的自然寄生率。通过植保无人机4次连续投放螟黄赤眼蜂,人为快速增加田间螟黄赤眼蜂种群数量后,在4次放蜂后8d进行田间调查,发现放蜂后放蜂田1、放蜂田2、对照田螟卵寄生率分别为62.05%、65.64%、4.90%,相比化学防治对照区,放蜂区的平均螟卵寄生率提高58.78个百分点放蜂区卷叶率最高2.79%,最低1.64%,平均为2.25%,化防对照区卷叶率为6.37%相比化学防治对照区,放蜂区的卷叶率下降4.12个百分点;放蜂区枯心率最高0.66%,最低0.00%,平均为0.31%,化防对照区枯心率为1.07%相比化学防治对照区,放蜂区的枯心率下降0.76个百分点。项目示范稻区释放螟黄赤眼蜂防治稻纵卷叶螟效果显著。基于此,南丹县项目示范稻区稻纵卷叶螟防治中可以积极采用螟黄赤眼蜂生物防治方法,一方面既能实现虫害防治,另一方面还能够有效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保证水稻的绿色无公害属性[2]

(二)化学防治技术

精准施药技术是依据视觉传感器查看稻区稻纵卷叶螟分布情况和数量,对其进行合理药物防治的现代化化学防治技术。在利用技术喷药时,可以利用先进智能技术精准控制喷药区域,这样不仅可以快速大量消灭稻纵卷叶螟虫害,也可以保护没有病虫害发生的区域不受农药侵蚀。精准施药技术可以对农药使用情况进行监控,从而分析出对防治稻纵卷叶螟最有效的农药信息和用量,避免药物资源浪费以及环境污染。

(三)稻纵卷叶螟监测技术

稻纵卷叶螟监测是稻纵卷叶螟防治工作开展的基础条件,通过监测数据能够及时发现病虫害问题,将病虫害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从而避免病虫害扩散产生较大的经济损失

[3]

例如,某地区在开展稻纵卷叶螟防治工作中,积极落实了有害生物监测技术,且根据当地监测数据报告显示,该地区2021年监测面积302.66万亩次,实际监测面积302.66万亩次,监测覆盖率100%。当地通过组建有害生物监测队伍,设置巡查路线,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全面开展虫情监测,切实为防控好重大有害生物提供了基础依据,并通过监测技术明确稻纵卷叶螟为当地水稻种植中主要病虫害,并根据稻纵卷叶螟分布情况,购置350盏杀虫灯,重点安设在稻纵卷叶螟虫情较重的地区,成功消杀了大量稻纵卷叶螟,大幅度减少越冬成虫数量,从而有效控制住了当地稻纵卷叶螟虫害问题。

(四)农业防治技术

第一,科学选择抗病害能力强的水稻品种,从根源上提高水稻抵御稻纵卷叶螟虫害的能力。第二,合理施加有机肥,保障水稻在成长期间拥有充足的营养供给,从而切实提高自身抵抗病虫害的能力。第三,做好灌溉管理,在雨季需要做好排水工作。第四,合理施加富士1号乳油、三环唑可湿性粉剂等有针对性的药剂,药剂喷洒次数不应超过2次,之间需要间隔1周以上。第五,科学追加氮肥、钾肥,在水稻成长期追加氮肥、钾肥,能够提高水稻抗病害能力以及实现保蘖、促花、保花、增粒、增粒重的作用。

(五)全域飞防与人工地面和生物防治相结合

根据稻纵卷叶螟实际情况设置巡查路线,不同方位布设稻纵卷叶螟监测点,其中包括灯诱监测点、埋蛹监测点,成虫期再增设性诱点。此外还应设置虫情监测预报网络,同时为稻纵卷叶螟监测配置测报专家、专职测报员、兼职测报员、虫情调查员。通过不间断的稻纵卷叶螟监测详细掌握了稻纵卷叶螟羽化情况、产卵情况、幼虫蛹发生期。并根据监测数据对稻区进行飞机施药防治稻纵卷叶螟,有效防治稻纵卷叶螟[4]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进一步推动广西河池市南丹县农业快速发展,构建现代化绿色农业体系,从而提升当地农业总产值,应提高南丹县农业生产条件现代化水平,深化无公害优质水稻的高产栽培技术应用,促使南丹县绿色农业事业可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病虫害防治工作尤为关键,针对南丹县项目示范稻区田间常见的稻纵卷叶螟问题,应积极采取赤眼蜂生物防治、精准施药技术、稻纵卷叶螟监测技术、农业防治技术、全域飞防与人工地面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等手段进行防治。

参考文献:

[1]欧阳静,吴涛,吴婧莲,等.荆州市稻纵卷叶螟2020年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J].湖北植保,2021(03):52-53.

[2]沈金林.2020年广德市稻纵卷叶螟发生特点与防控措施[J].广东蚕业,2021,55(06):19-20.

[3]吴海霞,张杰峰,陈蓓,等.2020年大丰区草庙镇稻纵卷叶螟、褐飞虱重发特点及科学防控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21(03):98-100.

[4]秦治勇,李大庆,杨再学.余庆县2020年稻纵卷叶螟大发生特点、原因及应对措施[J].安徽农学通报,2021,27(05):108-11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