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师干预老年慢性病患者用药管理促进合理用药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2
/ 2

临床药师干预老年慢性病患者用药管理促进合理用药的影响

荣博研

哈尔滨市第五医院  150040

【摘要】 目的 评价老年慢性病在用药过程中临床药师对合理用药的影响。方法 本次入组病例均为本院确诊为慢性病并接受药物治疗的老年患者,随机抽取80例纳入研究,就诊时间在2020年3月-2021年3月之间。分组标准:收集阶段是否接受药师干预,对照组收集阶段未实施药师干预,观察组收集阶段实施药师干预,对比合理用药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用药合理率较高,患者用药依从率较高(P<0.05)。结论 慢性病老年患者需要长期使用药物对疾病进展进行控制,在用药时接受药师干预,能够保证安全、合理用药,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用药依从性,应用价值高。

【关键词】 药剂师干预;慢性病;用药效果;用药依从性;用药合理性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influence of clinical pharmacists on rational drug use in the process of medication for elderly chronic diseases. Methods all the enrolled cases were elderly patients diagnosed as chronic diseases and treated with drugs in our hospital. 80 case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nd included in the study. The treatment time was from March 2020 to March 2021. Grouping criteria: whether to accept pharmacist intervention in the collection stage, the control group did not implement pharmacist intervention in the collection stage,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implemented pharmacist intervention in the collection stage to compare the rational drug use. Results the rational rate of medication and the compliance rate of medica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P < 0.05). Conclusion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s need long-term use of drugs to control the disease progress. Receiving pharmacist intervention during medication can ensure safe and rational medicatio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medication compliance of patients, and has high application value.

[Key words] pharmacist intervention; Chronic diseases; Medication effect; Medication compliance; Rationality of medication

慢性疾病并非特指某种疾病而是慢性非传染性一类疾病,通常情况下这些疾病发作隐匿,病程相对较长,对大众健康存在明显影响,对于患者来说生活质量严重降低【1】。因此预防和控制慢性病得到社会更为广泛的关注和重视。目前慢性病尚无彻底治愈的有效措施,普遍采用药物对疾病的进展进行控制。但很多患者疾病控制过程中,受病程时间长和对疾病认知程度不足等影响,患者易出现用药依从性差等现象,无法确保疾病控制效果【2】。特别老年慢性病患者记忆力差,思想保守固执,用药依从性较低,是需要特别关注人群。本次重点研究慢性病患者接受药剂师干预对用药效果及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入组病例均于确诊为慢性病并接受药物治疗老年患者,随机抽取80例纳入研究,用药在2020年3月-2021年3月之间。依据收集阶段是否接受药师干预分组,各40例。观察组,男/女为26/14,年龄63-76岁,平均(66.7±4.2)岁。对照组,男/女为29/11,年龄61-79岁,平均(67.2±3.8)岁。对比分组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纳入标准:入组对象均经专业医疗机构确诊,患者意识清晰配合度理想,可配合完成研究。排除标准:临床资料不全;存在沟通、交流和认知、精神意识功能障碍;合并严重疾病患者;痴呆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明确告知患者用药方法和时间、耐心回答患者问题,鼓励家属监督患者定时定量用药等常规用药管理。

观察组接受药师干预:(1)从药物知识和临床用药知识等方面对药师进行培训,对其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法律意识有效提升,能够辅助开展临床用药指导。(2)患者在取药的时候,接受必要用药指导,药师主动和患者进行沟通,药师使用简便易懂语言介绍药物知识和用药方法,同时说明可能引发的不良反应和预防、处理措施,说明规范用药对控制疾病的影响。(3)简化用药方案,药师主动与主治医师交流,综合考虑患者情况,优化用药方案,避免降低患者用药依从性。(4)利用多样化手段宣传药物,强化患者对药物和用药知识的正确认知。

1.3 观察指标

1.3.1 评估用药合理性。

1.3.2 评估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以科室自制依从性量表评价,最高分为10分,评分未达到3分提示依从性差,评分高于6分则提示完全依从,在两个标准之间的分值提示基本依从。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借助SPSS 21.0分析,计数和计量资料分别利用(%)、()表示,分别以χ2、t检验,对比结果P<0.05,提示存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用药合理性

观察组用药合理率相对较高,存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用药合理性差异[n(%)]

组别

例数

用药不合理例数

用药合理率

观察组

40

2

38(95.00)

对照组

40

8

32(80.00)

X2

4.114

P

0.043

2.2 用药依从性

两组患者在用药依从性上差异大,观察组相对较高,存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用药依从性组间比较[n(%)]

组别

例数

治疗依从性

基本依从

完全依从

依从率

观察组

40

1

21

17

39(97.50)

对照组

40

6

19

15

34(85.00)

X2

3.914

P

0.048

3 讨论

我国慢性病临床发生率近些年来不断增加,对大众健康存在严重影响,是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个问题【3】。以目前医疗技术不能彻底根治慢性病,因此在正规医院确诊和基础治疗后,需要长期坚持服药,但是目前大部分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了解不足,导致遵医嘱行为较差,进而导致疾病无法有效得到更好的控制,甚至会诱发严重并发症影响患者健康及生活质量【4】。同时也会增加医疗费用,加重病患家庭经济和照护压力。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中患者用药治疗时,得到药师指导和干预,结果证实,在用药合理性及用药依从性得到明显改善,和未实施药师干预组相比具有显著优势(P<0.05)。这一结果说明,药师参与到用药选择和干预中,能够利用其药物知识和用药经验,提升临床用药合理性,降低药物副反应发生率。同时主动和临床医师共同分析病情,对用药情况进行合理调整,能够鉴于药物效果及安全性。同时通过健康宣教对患者药物认知进行干预,发放智能药盒或是用药提醒表等,要求老年患者能够定时定量地用药。同时加强家庭随访,了解患者用药情况,并给予针对性指导,进而确保疾病得到的良好控制。

综上,临床药师干预措施,可切实提升老年患者用药依从性,对慢性病控制具有积极作用,具有较高的社会及经济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联合,刘秀山,时晓玲等. 药学干预对农村慢性病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J].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4,14(01):91-93.
  [2]罗红梅. 药学服务干预对于慢性病患者用药疗效与用药依从性的影响[J]. 中国医学创新,2014,11(26):98-100.

[3]刘联合,刘秀山,时晓玲,等.药学干预对农村慢性病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4,14(1):91-93.
  [4]彭岩松,李菲,藏倩.心理干预对冠状动脉多支架术后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J].辽宁医学杂志,2014,28(2):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