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患者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病原学特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2
/ 2

ICU患者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病原学特征

韦志甲

广西壮族自治区脑科医院 广西 柳州 545000

摘要:

背景及目的: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HAP)是影响ICU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本文对其发生的危险因素及病原学特征进行综述,以期有助于临床诊治,从而改善患者预后。方法:通过中国知网、万方及pubmed检索相关文献进行总结。结论:ICU患者发生HAP的危险因素包括各种情况导致气道粘膜的结构及功能损害、肠道菌群易位、广谱抗生素等药物的使用、合并疾病、入住ICU时长等;病原学依次为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及真菌,可因不同的地理区域、患者特征、发病前是否住院及在ICU的住院时长等因素而异。

关键词:ICU,医院获得性肺炎,危险因素,病原学

ICU患者多病情危重,由于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且常合并严重的基础疾病等原因,故易发生医院获得性感染,且病原菌呈现多重耐药、多重感染的特点(1) ,而肺部为最常见的医院获得性感染的感染部位(2),是影响ICU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提高对其危险因素和病原学特征的认识,对其预防及诊治均大有助益。本文对于ICU患者发生HAP的危险因素及病原学特征进行综述。

一、ICU患者发生HAP的危险因素

汤琳民等(3) 回顾性分析了2011年12月至2015年2月于丽水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的405例患者,其中HAP患者146例,结果显示,应用镇静药物、入住ICU时间>7天、入ICU前后进行手术是ICU住院患者发生HAP的独立危险因素。

麦合甫热提·乌甫尔等(4) 对于2016年1月~2020年1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急救中心住院的648例患者的研究显示,年龄、性别、是否机械通气、是否鼻胃管置入、是否患有脑卒中、是否患有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是否患有COPD是ICU患者出现HAP的独立危险因素。

国外有研究显示,机械通气时长、ICU住院时间、潜在疾病的严重程度以及是否存在共病等因素(5)为ICU患者发生HAP的危险因素。

王青等(6) 回顾性分析了2018年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ICU住院的305例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高龄、留置人工气道和低蛋白血症是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张英等(7) 对于156例入住ICU的老年卒中患者(其中HAP患者38例)的研究显示,年龄≥75岁、留置胃管、合并吞咽障碍、合并意识障碍、气管插管或切开、机械通气以及合并COPD病史是ICU卒中老年患者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各项研究的结论大体一致。总体来讲,ICU患者发生HAP的危险因素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1、各种情况导致患者呼吸道自洁功能减弱,气道粘膜损伤,细菌定植及繁殖,如意识障碍、机械通气和人工气道的使用、反复吸痰等操作、呼吸肌功能障碍等。2、患者处应激状态,胃肠蠕动减慢,加之抑酸药物的使用,容易出现肠道细菌易位,从而引起呼吸道感染。3、广谱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全身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及长时间入住ICU。4、其他合并疾病或状况导致患者易感,如高龄、合并糖尿病、脏器功能不全或其他严重疾病等。

二、ICU中发生HAP的病原学特征

汤琳民等及张英等(3, 7)的研究均显示,ICU住院患者发生HAP的病原学以革兰氏阴性菌居多,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感觉、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其次为革兰氏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代表,第三位为真菌,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代表。

李茉莉等(8) 调查了湘雅医院呼吸重症监护室2005年与2011年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病原学构成及变迁情况,发现在2005年和2011年两个时间段里,RICU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致病菌均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分别占68.07%和65.21%),但首要致病细菌已发生变迁,鲍曼不动杆菌已取代铜绿假单胞菌而成为最主要的细菌。(8)

王青等(6) 的研究显示,革兰氏阴性菌中以鲍曼不动杆菌最多(28.4%),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25.5%),铜绿假单胞菌(20.6%),大肠埃希氏菌(18.1%),革兰氏阳性菌及真菌的病原学特点与张英等的研究结果一致。

综合相关研究结果,ICU患者发生HAP的病原学特征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可因不同的地理区域、患者特征、发病前是否住院及在ICU的住院时长等因素而异(8)。但总体来说,以革兰氏阴性均居首位,按照感染率排列为铜绿假单胞菌、肠杆菌科细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其次为革兰氏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首;再次为真菌,以念珠菌、曲霉菌为多见。

综上所述,因ICU患者大多病情危重,合并医院获得性肺炎时病死率高,加强对于其危险因素及病原学特点的认识,有助于预防及诊治,有望改善患者的预后。

参考文献:

1.冯晓东 et al., 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现状分析 %J 西南军医 %J Journal of Military Surgeon in in Southwest China. 382-384 (2014).

2.施云弟, 顾凌, 舒海林, 黄凤鸣, ICU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J Journal of Qiqihar University of Medicine. 34, 3277-3279 (2013).

3.汤琳民, 楼娟花, 胡瑱臻, ICU医院获得性肺炎感染病原菌耐药性及危险因素分析 %J 实用药物与临床. 19, 367-370 (2016).

4.麦合甫热提·乌甫尔, 祖力菲亚·艾克木, 穆叶赛·尼加提, 列线图模型预测重症监护室患者感染医院获得性肺炎风险 %J 西南国防医药 %J Medical Journal of National Defending Forces in Southwest China. 30, 816-820 (2020).

5.J. P. Lynch, 3rd, Hospital-acquired pneumonia: risk factors, microbiology, and treatment. Chest 119, 373s-384s (2001).

6.王青, 鲍洁, ICU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病原菌和药敏分析 %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J Chinese Primary Health Care. 33, 103-106 (2019).

7.张英, 谢晓梅, 许亚婷, 章丹凤, 刘红, 某院ICU卒中老年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病原学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J 中国消毒学杂志 %J Chinese Journal of Disinfection. 37, 826-828 (2020).

8.李茉莉, 潘频华, 胡成平, 呼吸ICU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病原学分布与致病菌耐药性的变迁 %J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J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 38, 251-257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