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继发性肺结核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核心思路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3
/ 2

中西医结合治疗继发性肺结核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核心思路分析

祁宏艳

大庆龙南医院东湖院区 黑龙江大庆 163416

摘要:目的 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继发性肺结核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126例于2019年1月至6月初次来我院治疗继发性肺结核患者开展研究,利用随机分配法均匀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采用2HRZE/4HR化疗方案开展治疗,研究组则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痰涂片转阴率和肺部病灶吸收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6.8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60%,差异符合统计学原理(χ2=12.70;P<0.05);研究组患者痰涂片转阴率、肺部病灶吸收率分别为95.23%、96.8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31%、65.07%,差异符合统计学原理(χ2=22.22、χ2=20.58;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在继发性肺结核患者治疗应用中效果显著,痰涂片转阴率更高,有助于病灶吸收,有效减少化学药物对自身造成的伤害,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应用推广。

关键词:中西结合治疗;继发性肺结核;临床效果

造成患者患有肺结核的因素有许多,包括空气污染等,致病原因与结核杆菌感染有关,所谓继发性肺结核是指患者初次感染结核菌后,通过早期菌血症潜伏在患者体内病灶中结核菌重新开始活动,进而出现病灶复燃或再次受到外部结核菌侵袭感染,进而出现肺结核病症,发病后患者会出现自发性脓气胸、咯血、咳痰、乏力等问题,严重时会出现肺部感染,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126例于2019年1月至6月初次来我院治疗继发性肺结核患者开展研究,利用随机分配法均匀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63例,对照组患者男女比例为33:30,年龄在21~63岁之间,平均年龄(42.25±6.59)岁;研究组患者男女比例为29:34,年龄在22~65岁之间,平均年龄(43.01±6.35)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且P>0.05,可作为对比项。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2HRZE/4HR化疗方案开展治疗,患者以口服的方式使用0.3g异烟肼、0.45~0.6g利福平,每日服用1次即可。若患者服药期间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可以采用分次分量进行服用;另外,还需要联合使用1.5mg吡嗪酰胺、0.75~1.0g的乙胺丁醇,服用方式为口服,服用频次为每日1次,治疗周期为6个月[2]

研究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西药治疗部分同对照组一致。开展中医治疗前,主治医生需要对患者行中医辨证,若患者辩证类型为肺阴虚,则服用滋阴润肺免煎颗粒(规格为20g/袋,成分包括百合、山药、麦冬、川贝以及沙参等)服用方式为口服,每次服用半袋即10g,每日两次;若患者辩证类型为阴虚火旺,则服用肺泰胶囊(规格0.5g/粒,成分包括败酱草、川贝母、北沙参以及枇杷叶等)服用方式为口服,每次服用2.5g,每日三次;若患者辩证类型为气阴两虚,则服用双百口服液(规格为10ml/瓶,成分包括黄苗、川贝、沙参、百合以及山药等)服用方式为口服,每次两瓶,每日三次。治疗周期同为6个月[3]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痰涂片转阴率和肺部病灶吸收率。治疗效果:若患者临床症状和不良体征已经消失或基本消失,且症状积分显著降低(≥90%),视为治愈;若患者临床症状和不良体征得到明显改善,且症状积分明显降低(70%~89%),视为显著有效;若患者临床症状和不良体征得到改善,且症状积分有所降低(30%~69%),视为有效;若患者临床症状即不良体征无明显变化,且症状积分减少不明显(<30%),视为无效。

1.4 统计学分析

此次实验所用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 24.0,可用于所有数据处理及分析,采用[n(%)]标识计数资料,通过χ2检验,以均数±标准差(±s)代表计量资料,通过t检验,若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组别

例数

治愈

显著有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

63

7(11.11)

19(30.15)

21(33.33)

16(25.39)

74.60

研究组

63

18(28.57)

29(46.03)

14(22.22)

2(3.17)

96.82

χ2

12.70

P

<0.05

2.2 痰涂片转阴率和肺部病灶吸收率

表2 两组患者痰涂片转阴率和肺部病灶吸收率对比[n(%)]

组别

例数

痰涂片转阴率

肺部病灶吸收率

对照组

63

38(60.31)

41(65.07)

研究组

63

60(95.23)

61(96.82)

χ2

22.22

20.58

P

<0.05

<0.05

3 讨论

继发性肺结核属于临床治疗中常见且多发的一类病症,属于威胁人们身体健康的病症,具有易传播、发病迟缓、病程长等特征,患者需要持续接受一段时间治疗。传统肺结核治疗药物以异烟肼、利福平为主要代表,治疗效果显著,患者发病率及死亡率明显下降。但由于全球部分地区存在贫困、吸毒等原因,致使该病发病率仍然较高。西医治疗主要以消灭结核杆菌的化学治疗为主,通常情况下需要多种药物共同使用,治疗效果显著,但长期服用化学药物会对肝肾功能造成损伤、甚至部分患者出现耐药性,造成治疗失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更加侧重辩证论治,通过情况下对患者体质进行评估,选择滋阴清热、益气养阴以及培土生金等方法开展治疗,搭配常规西药治疗,效果显著。实验发现,中医辩证论治治疗方案不仅能缓解肺结核症状、还能有效减轻药物对患者自身的损伤,同时,中药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弥补传统单一治疗方案的缺陷[4]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在继发性肺结核患者治疗应用中效果显著,痰涂片转阴率更高,有助于病灶吸收,有效减少化学药物对自身造成的伤害,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左根铜,孙燕.中西医结合治疗初治继发性肺结核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6(4):177-177.

[2]闫蕴蕴.中西医联合治疗初治继发性肺结核的疗效评估[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27):180-181.

[3]刘慧娇.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对患者肝功能指标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53):8,10.

[4]常英超,靳志强.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病临床疗效[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30(13):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