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控制要点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4
/ 2

土木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控制要点研究

张雨

620104198606280290

摘要:随着混凝土技术不断的被施工单位所应用,该技术也渐渐地出现了一些不足之处,这些不足之处会对建筑施工的整体性能产生不良影响,所以人们开始寻求结局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法,首当其冲的肯定是混凝原材料的选择,但是除此之外,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把控也是尤为重要的,只有很好的解决其施工过程中的各种技术难点,才能保证土木建筑工程的施工水平,实现建筑物的各项优良性能。

关键词:土木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1土木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概述

土木建筑工程建设具有不可逆性,当质量出现问题或者建设项目不具有可行性时,工程难以恢复到原始状态,产生的经济损失较大。除此之外,土木建筑工程还具有明显的固定性和生产流动性。在一般情况下,土木建筑工程会建设在指定地点,工程施工结束以后,施工单位将其交给使用单位。这一过程表明建筑生产具有流动性,即生产要素流动于同一工程或不同工程中,这也就导致了土木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管理方式具有复杂性。

在土木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过程时,由于甲方对施工质量的要求较高,因此工作人员需要优化升级施工技术。另外,甲方对浇筑的连续性也有一定的要求,因为只有保证浇筑的连续性,才能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土木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对材料的依赖性较大,在实际施工时,工作人员需把握以下材料的功能性和结构性。功能性。在评估、分析模型以后,根据建筑施工要求,制订具有可行性的建设方案,体现可持续发展理念,实现建筑生态功能。结构性。土木建筑工程需要与现代化发展需求相适应。

2土木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控制要点

2.1控制原材料质量

(1)水泥。水泥的标号、品种较多,工作人员需要结合环境条件、图纸要求来选择合适的水泥,保证选择的合理性。其中,配制高强混凝土应采用高标号水泥。(2)沙。选择沙时,工作人员需要采用细骨料砂,并且检查沙的级别、质地、有害物质、含泥量,其中有害物质、含泥量为重点检查对象。(3)石子。在选择石子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尽量采用粗骨料,并且检查石子的级别、质地、最大粒径、含沙量。在一般情况下,工作人员会采用粒径为2cm左右的碎石。这种规格的碎石主要应用于建筑的受力部位,但碎石中不能混有经过煅烧的白云石以及石灰石。(4)外加剂。在使用外加剂时,工作人员需要检查生产许可证、质保资料以及资质检测单位出具的性能测试报告。在正式使用外加剂之前,工作人员需进行试验,检验外加剂和水泥之间的适应性,确保掺入外加剂的混凝土的性能符合施工要求。除此之外,工作人员用水搅拌外加剂时,如果所使用的水不是纯净水,则需进行抗腐蚀试验以及水质化验,只有在两者均合格的情况下,才能用水和外加剂拌制混凝土。

2.2实现科学配比

在配置混凝土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需充分了解土木建筑工程的工艺性、技术性,确保混凝土强度达到规定要求,进而保证混凝土能够顺利应用于工程施工中。为改善混凝土性能,保证混凝土强度,使混凝土性能达到规定要求,工作人员需要使用不同类型的外加剂,保证混凝土配置的科学性,提高混凝土的质量,从而充分发挥混凝土的抗压作用。

2.3控制搅拌质量

在搅拌混凝土时,工作人员需要控制原材料使用量,使用的搅拌机需配备水表,在此基础上有效控制用水量,而不能只凭借经验调整用水量。使用外加剂时,工作人员需要事先做好称量工作,不能依靠感觉随意添加;使用砂石料时,工作人员也需要进行称重工作,以充分保证搅拌质量。除此之外,在搅拌过程中,工作人员需控制好搅拌时间以及加料顺序,实时监测混凝土拌和物的离析状态、坍落情况,避免施工人员在混凝土搅拌不合格情况下进行浇筑。工程量较大时,施工单位需要使用电脑进行计量。电脑计量的方式既可以有效降低人为因素对搅拌质量产生的影响,也可以有效保证混凝土配比的可靠性。

2.4重视浇筑振捣

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工作人员需要检查模板和钢筋,确保其满足混凝土浇筑条件。工作人员使用的浇筑方法需要具有合理性,混凝土的下落高度不能超过3m。工作人员在采用分层分块浇筑法时,需要考虑钢筋的密集度和结构特点,有效控制每层混凝土的厚度。当采用插入式振捣棒时,浇筑层厚度应不超过振捣棒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当采用平板振动器时,浇筑层厚度应小于200mm,并且整个浇筑过程要连续;出现间隔时,工作人员应尽量缩短间隔时间,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以前恢复施工。具体实施时,工作人员应观察模板、钢筋的变位情况,当梁体较大时,可以采用单独浇筑的方式来浇筑不能连续浇筑的部位,并且剪力小的位置需预留施工缝。当运至施工现场的混凝土发生离析现象时,工作人员应在浇筑前对混凝土进行二次搅拌,混凝土应自行浇入,而不是通过外力浇入;并且浇筑时,工作人员需要采用从低到高分层浇筑的方式。在浇筑竖向结构之前,结构底部需填入水泥砂浆,水泥砂浆的成分和混凝土中的砂浆成分保持一致;下雨天不能进行浇筑施工;浇筑时应避免出现离析现象;浇筑高度一旦超过3m,混凝土需要通过溜管以及串筒下落。在浇筑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旁站,并且查看预埋件、预留孔洞、插筋等位置是否存在堵塞问题、变形问题、位移问题,发现问题时,需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在实施振捣工作时,工作人员需要使混凝土覆盖模板的各个角落,进而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与均匀性。振捣方式包括人工振捣、机械振捣。一般来讲,当振捣对象是塑性混凝土或者工程量较小时,工作人员应采用人工振捣方式;振捣棒操作要做到快插慢拔,插点位置要均匀,避免漏振。在插入振捣棒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需保证其能够进入下层混凝土中,避免混凝土中间产生缝隙;每个插点位置振捣的时间应在20秒左右,混凝土需达到无气泡、无下沉、水平、泛浆的状态。

2.5加强裂缝预防

混凝土施工往往会受到气候因素、人为因素、机械因素、技术因素的影响,建筑结构、建筑墙体经常会产生裂缝问题。因此,施工人员应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将裂缝宽度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当前,在预防与控制裂缝问题时,工作人员往往应用信息技术来加强监管。建筑出现裂缝后再进行补救,往往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为了有效保证土木建筑工程质量,工作人员必须应用适当的方法来增强混凝土的韧性以及强度。

2.6开展后期养护

浇筑结束后12小时内,工作人员需要根据当地环境,科学选择覆盖方式;结构拆模后,工作人员可以对混凝土表面进行洒水养护。一般来讲,浇筑完成一周后才能开展洒水养护工作,并且控制洒水量,确保混凝土结构表面处于湿润的状态。冬季施工时,当外部环境温度低于5时,工作人员需要及时对混凝土进行加热保护,并且对混凝土结构表面进行外加剂养护。工作人员实施养护工作,既能够避免因内外温差过大而降低混凝土结构强度,也能够有效控制结构裂缝。

3结语

综上所述,混凝土施工技术是现代土木建筑工程中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的施工技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好坏会直接影响整个土木建筑工程质量的优劣。因此在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重视施工过程中的每个环节的施工细节,同时加强对混凝土施工的技术交流,及时解决施工过程中的问题,不断的完善技术,同时实现混凝土技术的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何全华.浅谈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J].地产,2019,(17):154-155.

[2]林波.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探究[J].智能城市,2019,5(15):164-165.

[3]余江.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探究[J].居舍,2019,(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