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与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5
/ 2

环境监测与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

郑威,郭峰,宫婷

淮河能源集团工程院环境监测所

摘要:社会不断进步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造成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工业生产过程带来大量化工废料、生活垃圾填埋等问题,对整个地球产生较大生态压力。同时,人们盲目开发自然资源,对自然生态产生不良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们不断增强自然环境保护意识和工作力度,积极开展环境监测工作,及时分析和发现环境问题,科学合理地应用环境监测技术,保证工作高效顺利开展。本文主要针对环境监测及其技术发展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环境监测;技术措施;发展策略

1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分析

1.1、3S技术

当前,3S技术在环境监测过程中应用范围广,可以更好地将不同地区的水文环境进行模拟,也可以对区域内水环境进行评价,还能将土地利用情况、自然环境变化趋势、生态耗水状况等进行密切监控,从而实现现代农业灌溉。结合RS和GPS技术进行远程监测,将GIS作为信息收集平台,更好实现对水域环境分布趋势的监控,也能对水体污染物情况和泥沙含量等进行监控。而且由于水质遥感技术的发展,对水质的影响因素监测得到进一步发展,分析要素包括水体浑浊度、泥沙含量、PH值、水体微量元素等。不仅仅可以对水体进行密切监控,也可以对湿地环境进行分析,通过多时相和遥感技术获取了动态化的湿地变化情况信息,结合湿地地质位置和数据功能对信息进行及时更新,可以得到湿地环境的变化趋势。

1.2生物技术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生物技术得到更有利的发展环境,以高科技含量的生物技术在环境监测中得到更大范围的应用。国外环境监测机构将生物技术作为应急措施,这是当前环境监测技术应用上的热点。因其环境趋势更加多样性发展,内部所含有的污染物质成分增多,只依靠当前的技术分析难以得到有效的数据资料,但是生物技术可以获取更多环境污染物质的资料,使得生物技术在环保领域更加重要,也说明生物学科研究方向的改变,是可以让不同学科实现更好的创新和发展,这对科学技术进步有着重大影响。现代生物技术基本上都以DNA技术为基础构建了多个学科的交融体系,将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等学科作为基础,与化学、计算机等实践性学科进行密切结合,逐步增强了学科的应用价值和方向,促使现代科学理论研究得到更大发展。生物技术也逐步在环境监测领域中得到具体应用,形成了环境监测的有效方法。

1.3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更多是远程和数据收集上提供了技术支持。通过将各监测点的传感器进行网路化的连接,最终将数据上传到互联网。再通过互联网将具体的信息传输到数据处理中心,监测人员直接在电脑端下达指令,从而对基站监测进行调整。一般也会将PCL技术进行运用,该技术对环境的适应力极强,属于工业自动化装置,在构造有着耐热、防潮等作用,材料选择上基本可以实现隔离和接地等防干扰作用。而环境监测需要适应极端恶劣的环境,对设备和监控技术要求极高,而PLC技术可以充分适用于各类自然环境。可以精准监测到自然环境的天气变化,对农业预测洪涝灾害等有积极作用。

2环境监测工作发展策略研究

2.1构建完善的生态环境评估体系,促进环境监测范围的持续扩展

环境监测的发展趋势与具体国情密切相关,基于各个发达国家在环境监测方面的发展历程和经验来看,应充分结合我国在生态文明体制的改革形势,充分结合美丽中国的建设目标和任务,并与我国生态环境管理的实际情况相连接。在生态环境部发布的《生态环境监测规划纲要(2020-2035年)》中指出,我国的生态环境监测整体发展的方向将在全面深化环境质量管理和污染源高效监测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向生态状况的监测与环境风险的预警进行有效拓展,进而构建成完善的生态环境评估体系。在此过程中,环境监测的具体指标将从常规理化的指标开始向有毒物质、有害物质以及生物、生态指标进行拓展,还将从污染浓度监测、通量监测的维度开始向成因机理的解析进行拓展,环境监测点位也将从均质化和规模化扩张的方向开始向差异化和综合化的布局进行转变,环境监测的具体领域开始“从陆地向海洋”“从地上向地下”“从水里向岸上”“从城镇向农村”“从全国向全球”进行拓展。另外,环境监测的具体手段也将开始从传统的手工监测开始转向集成化的方向发展,促进环境监测水平的持续提升。

2.2构建日趋完善的环境监测管理制度,形成完善的环境监测网络

在长期的环境保护工作中,已经取得了卓越的成果,但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执法不严、弄虚作假等现象的发生,部分监测部门在环境监测的实施过程中,没有严格把关,或者没有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制度进行,对违法行为没有进行严肃处置,这就容易导致环境监测工作难以取得更好的成效。还有部分监管部门对监测结果没有进行严格管理,甚至出现谎报、修改等行为,也在极大程度上影响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为进一步避免相关问题的产生,提高环境监测的质量和效率,在对各个地区展开环境监测的过程中,将不断促进监测管理制度的完善,通过制度保障、加强对各个地区环境监测的有效管理,不断促进环境治理行为的规范性及执法力度的有效性,进而在更大程度上促进环境监测工作开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同时,在新技术的推动下,环境监测工作也将持续走向精确化与制度化建设的方向,将逐步构建起完善的国家级环境监测整体网络,进而实现监测技术与监测手段的不断优化。

2.3推进质量管理能力建设

基于国家视角分析,要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规范和标准的严格性;基于环境监测活动的量值溯源角度分析,要实施全过程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包括合同评审、监测计划、运输、采样、分包、流转、耗材物资领取、分析和质控等,逐一从各个环节入手实施质量控制;基于监测要素视角分析,要将质量控制贯穿与每一类环境要素监测活动中,包括环境水、废水、噪声、土壤、废气等;基于人的视角分析,要构建并配备具备超高专业性和综合素养的人才队伍,同时围绕全体人员的岗位职责制定相应的质量管理职责手册;基于技术视角分析,要充分发挥各种质控手段提升质控水平,比如能力验证、实验室对比和上岗证考核等,与此同时还要主动引进新兴技术,比如GPS定位拍照技术;基于资金视角分析,要为质量管理技术和水平的提升奠定良好的物质条件基础,配备充足的资金。

2.4扩大研究范围

相关专业技术人员需要不断加大研究力度,扩大研究范围,增强有毒有害物质、突发性污染物质、生态环境监测研究。专业技术人才需要保证自身安全的基础上,找到有毒有害物质污染源,避免对人们生产生活和自然环境产生较大威胁。相关工作人员针对突发性污染物质,具有较强的判断力和执行力,在环境管理中做好准备工作,加强环境监测人员沟通,调查和研究周边情况,设立紧急预案,保证其可行性,同时建立事后风险评估监测,有效控制突发性污染物质之后,科学合理地评估其风险,为后续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保障。另外,我国生态环境监测已具有初步策略,在未来的环境监测发展中,相关专业技术人员需要加大研究和分析,加快技术步伐,不断改进和完善信息技术,发挥技术的最大应用价值,为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作出更多的贡献。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不断增强环境监测工作重视程度,加大资金投入,配置先进的环境监测技术应用设备,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全面提升环境监测工作开展质效。技术人员深入研究有毒有害、突发性污染物质、生态环境监测等多方面工作内容,促进环境监测技术良好发展,有效维护人们的生存环境。

参考文献:

[1]杨思伟,张仲敏.环境监测与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分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0(4):51.

[2]殷圆圆,程鸣.环境监测与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J].环球市场,2019(17):339,341.

[3]伏晴艳,李健军,田旭东,等.我国重大活动环境空气质量监测预报评估技术体系的发展与思考[J].中国环境监测,2020,36(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