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视阈下小学语文作业减负增效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8
/ 2

新课程视阈下小学语文作业减负增效对策

苏春玲

广西钦州市灵山县第二小学,广西钦州535099

摘要:作业“减负增效”是新课程视域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将从学生兴趣、学习体验、能力培养三个层面出发,分析探究新课程视阈下小学语文作业减负增效的有效对策,以期为新课程视阈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水平的提升以及“减负增效”目标的落实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语文作业;减负增效

一、立足学生兴趣,设计开放式作业

在准确把握学生兴趣特征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教学内容、学科作业、学生兴趣之间的内在联系,以课程教学目标,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设计开放式的作业,不仅能够避免重复性、单一性作业给学生带来的学习压力,还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的思考和探究,在保证新课标教学要求得到满足的同时,切实实现“减负增效”的作业布置效果。

以一年级下册《端午粽》课程教学为例。通过对当前学生普遍性兴趣特征的分析,教师发现大部分学生对“传统节日特有食物”、“粽子种类”、“粽子制作过程”、“习俗来源”等内容具有浓厚的兴趣,基于此,教师可以布置如下开放化的学科作业:①自主阅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文中出现的生字词;②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想一想你都吃过哪些类型的粽子;③了解粽子的制作过程并将其分享给家长和同学;④通过查资料、同学交流的方式了解屈原的故事以及“元宵”、“月饼”等传统节日特有食物的由来。相较于传统以字词学习、课文阅读为主的作业形式,上述开放式的作业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作业①的布置,能够从基础知识学习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基础性课程知识的学习,在完成字词教学目标的同时,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有效培养[1]。作业②的布置,能够引导学生将课程教学与生活实际有机联系,使学生从熟悉的角度出发对教学内容进行理解。作业③和④的布置,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学习,还能够对其表达能力、合作学习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由此可见,上述开放式的作业设计能够有效实现“减负增效”的教学目标。

二、立足学习体验,设计层次性作业

突出学生教学主体性,增强学生学习体验是现代教育理念一个重要的思想观念。然而受个体差异性的影响,每个学生的语文基础、认知能力、学习能力各不相同,因此,对于学科作业的感知也存在明显的差别,对于同一作业内容,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会认为其难度适中因此不会产生过大的学习压力,而综合能力较弱的学生则会认为其难度过高从而产生较大的学习压力。由于学习体验不同,不同学生在完成同一作业时的收获也不相同,从而无法有效保证学科作业的教学作用和效果。鉴于此,为确保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都能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最佳的学习体验,确保学科作业数量和难度的合理性,教师应以分层教学理念为指导,进行层次性作业设计,以此达到新课标视域下的“减负增效”教学效果[2]

以二年级上册《黄山奇石》课程教学为例。布置作业前,教师可结合日常表现、考试成绩等因素,对每个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学习能力、认知能力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根据综合评价结果将学生划分为A、B、C三个层级。然后根据不同层级学生的能力特点设计针对性的作业,如:对于基础薄弱、学习能力较差的C层级学生,教师可布置“观看微课资源,自主学习陌生字词”、“工整抄写课文,熟练朗读或背诵的课文”等作业,通多少而精的作业设计形式,实现基本的语文基础知识学习和读、写、表达能力培养教学目标;对于具有一定语文知识和能力基础的B层级学生,教师应以学习习惯培养和能力强化为目标进行作业设计,可布置“阅读课文,摘抄记录精美词句”、“阅读全文圈画出使用的修辞手法的句子并在旁边写出其类型”等作业,上述作业既不会像以重复性抄写和背诵为主的传统型作业那样的给学生带来沉重的作业负担,还能够引导学生养成“积累精美词句”的良好阅读习惯、培养学生“圈画标注”阅读能力;对于综合能力水平较高的A层级学生,应将知识、能力拓展作为作业设计目标,可布置“结合自身经历和课文内容总结黄山景物特征”、“模仿课文表述特征描写某一景点”、“结合课文内容和自身想象,画出文中‘仙桃石’、‘仙人指路’、‘狮子抢球’、‘天狗望月’等奇石的样子”等作业。上述具有一定趣味性的作业不仅不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还能够对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想象力、绘画能力等多种能力进行拓展培养,充分凸显出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三、立足能力培养,设计探究性作业

新课标视域下,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语文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培养。教师在设计布置学科作业时,必须要清晰地认识到上述教学目标,并以“以生为本”教育理念为导向,进行探究性作业的合理设计,以此充分凸显出学生的教学主体性,为学生创造更广阔的自主探究和学习空间,利用少而精的学科作业,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培养,从而达到“减负增效”的作业布置效果。

以六年级下册《腊八粥》课程教学为例。课文中主要描述了“做粥”、“等粥”、“喝粥”三件事,并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出“八儿”嘴馋、喜欢腊八粥的形象特点。在准确把握新课标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布置“在家长的辅助下,尝试制作腊八粥”、“模仿课文结构和表达特点,以某个自己喜爱的食物为对象进行文章仿写”、“查阅资料,看看还有哪些独特的粥?尝试制作并用文字记录下整个过程”等[3]。通过上述探究性作业,不仅能够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使学生通过实践探究的方式,更准确、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及“八二等粥”时的真实情感,还能够通过“仿写”、“文字记录”等实践性作业形式,对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动手能力进行有效培养,通过少而精的作业设计形式,获得更好教学效果。

结语:

新课程视域下,小学语文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从学生兴趣、学习体验、能力培养等多个层面出发对作业内容和形式进行科学考量,在此基础上,通过开放式、层次性、探究性作业的设计和布置,切实落实“减负增效”这一教学改革目标,在减轻学生学习压力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学科教学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叶名珍. 新课程视阈下小学语文作业减负增效分析[J].  2020.

[2]黄鸿郡. 减负增效视角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  2021.

[3]郭婷婷, 范士龙. 基于新课程视域下小学生"减负增效"策略研究[J].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