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产品电子装联质量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8
/ 2

航天产品电子装联质量研究

蔡陈,孙艳茹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 安徽省合肥市 230000

【摘要】电子装联属于航天电子产品生产期间的重点环节,如何做好电子装联过程的可追溯性属于航天电子产品可靠性的关键。为了更好的保障航天电子产品的综合生产质量,本文简要分析航天电子产品电子装联过程质量可追溯性,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帮助。

【关键词】航天电子产品;电子装联;过程质量;可追溯性

引言

航天电子产品的电子装联涉及的品种相对比较多,同时带有比较快的变更速度,目前最为常用的方式在于柔性手工电装,基于设备电装为辅。因为市场环境目前对于人才质量意识相对比较高,在人才技能方面有着比较清晰的界定,如何将人才培养作为核心任务,设置合理的电子装联技能培训教育显得非常重要。不仅航天产品有着比较多的种类,同时还带有小型化与轻量化的特征,带有多种功能,航天产品所用的新型产品元器件与新材料种类比较多,所以在产品装配期间新型电子装联技术得到了相对广泛的应用,但是对于工人技能水平也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对此,探讨航天电子产品电子装联过程质量可追溯性具备显著实践性价值。

一、电子元器件统一性管理模式

从当前国际采取的统一模式来看对于复杂的航天系统工程而言,其主要是将电子元器件当做是独立的子系统或单元进行管理,此时便需要将器件分散到不同子系统当中,此时很难满足系统管理的接班思想。为了更好地实现统一化的管理,就需要做好对不同资源的统一性配置,并在统一管理过程中通过合理的技术为基础,其管理模式主要体现在下面几点:1、统一选用[1]。针对电子元器件在选择时,应当高度重视元器件的规格与种类,在质量等级方面应当满足基本要求,在采购材料期间也应当做好供应商的选择,在这一过程中应当结合应用合理的选用目录,参考型号产品存在的相关需求实现对元器件种类规格以及工作环境温度的控制,保障整体质量得到保障。与此同时,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正确地落实可靠性设计原则,保障所采用的电子元器件可以在航天产品当中得到广泛化的应用,并在最终落实对元器件的评审并选用[2];2、统一采购。在元器件采购过程中需要保持合理的参考原则,选择质量相对较高的材料并降低资金的支出,同时还需要基于主管部门做好采购组织工作。针对订单单位,还应当编制合理的采购文件,参考合理的程序设计审批手续,并根据采购文件签订合同;3、统一监制与验收。针对电子元器件的监制工作主要是为生产单位检查各种活动评价其是否可以满足质量条款的接班要求,在验收电子元器件时,应当先基于生产部门按照合同规定进行交付验收,审核文件并检查产品的质量。与此同时,其间还应当设置合理的监制标准和验收标准,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参照合同规定标准完成监制与验收工作;4、统一复验与筛查。在验收完成之后,基于电子元器件到货后应当基于统一参考规定进行复验,按照需要筛选的项目基于参考规定完成筛选工作,负责验收与筛选工作部门应当针对合格的电子元器件发放合格证,之后将相关元器件提供给委托部门,对于不具备合格证的电子元器件不能使用。

二、航天电子产品电子装联过程质量可追溯性研究

2.1可追溯性要素

目前来看,航天电子产品电子装联过程质量可追溯性要素主要包含下面几点:1、人员。在航天电子产品的装联过程中,其中涉及的热源主要包含配料、操作与检验;2、设备。在航天电子产品的电子装联期间应当采用相对较多的设备与工具,其主要涉及电装生产设施与工装夹具[3];3、物料。物流信息主要涉及航天电子产品装联过程中的元器件,同时需要做好批次号的记录,结合结构件、紧固件以及生产辅料明确装联期间的可追溯性;4、工艺。航天电子产品的电子装联在工艺文件与工序方面应当参考工艺是否可以有效落实,并基于所有工艺参数满足相关工艺生产需求;5、环境。环境信息主要涉及航天电子产品的电子装联期间生产现场的环境温湿度、洁净程度以及静电防护效果;6、检验。航天电子产品的装联过程所有工序都需要基于参考工艺需求开展检验处理,并基于这一些相关信息明确生产期间是否存在不合格的产品。

2.2可追溯性实现形式

目前对于航天电子产品的电子装联过程质量可追溯性的实现需要基于上述相关要素,并明确基本的实现形式。基于参考产品生产数据进行整体质量信息,借助查询与统计,可以实现产品电子装联过程的质量可追溯性判断,为了更加充分的录入可追溯的相关要素信息,实时收集明确质量追溯性是否可以提高整体工作效率、航天电子产品的电子装联过程,所有的工艺文件均需要结合配套过程记录卡进行记录,此时需要基于不同车间进行加工,所以在整个录入可追溯性要素方面,实时收集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4]。通过航天产品数据包的形式,可以将航天电子产品的电子装联过程质量可追溯性要素分解到不同的过程记录卡当中,同时还需要将相关过程记录卡设置目录,在配料后需要到产品交付完成,数据包会与产品共同流转,其核心在于及时完成可追溯性要素的收集。

2.3实施途径

首先,需要强化队伍培训,提高工作软实力。在培训教育期间应当做好组织与计划,强化入岗培训,尽可能提高新进员工的学习参与积极性,维持良好工作状态,并更好地融入到自我岗位。在质量与工艺方面落实“4+1”的培训模式,尽可能将电子装联评价标准作为基础,强化工艺方面的培训,并提高焊接质量,基于系统化的IPC培训将实训与理论进行结合,在工艺交底培训方面需要提前做好质量通知,保障整体质量得到有效保障。其次,做好推优考评,做好窗口工作改进。在现场构建职工自评、职工互评以及班组测评等工作模式,促使员工在年底可以接收推优考评。同时在组织体系内强化公开、量化以及科学的模式,构建健康竞争工作氛围,从而激发全员的参与工作积极性;最后,强化建装配能力表,落实一岗多能。积极构建榜样并以点带面,引入团队奔跑,基于合理的载体做到以点带面,通过榜样形象构建公关团队,并借助引领与显著人才的核心竞争力。正确落实人员分级分类评价方式,并积极改进人才培训管理体系,强化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工作,提高工作人员的科学化管理水平,确保技能人员的操作更加标准且规范。

2.4电子装联过程质量可追溯性运行

工艺人员在编制完成后应当基于电子装联操作过程实现对数据的管理,并发放给车间,此时相关操作人员针对不同环节参照相应的工艺进行落实管理,检验人员应当积极做好并完善检验工作,正确记录,同时在检查操作期间需要做到有效且及时的做好信息记录。针对产品的电子装联操作方式实现对数据包当中不同过程记录并追溯到人员操作状况,针对追溯的信息明确人员信息、工艺以及物料信息的关联,通过产品配置并完成产品关联,从而发挥追溯质量责任管理效果。

总结

综上所述,产品质量可追溯性方案对于航天电子产品电子装联过程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力,其能够有效追溯各种关键性信息,需要尽可能构建完善的质量可追溯系统,做好产品归档时间、质量异常以及质量提升等方面的改进,完善信息的同时提高整体收集效率,为航天电子产品的生产提供可靠支持。

【参考文献】

[1]田晓.电子产品生产过程中质量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J].大众标准化,2022,21(04):13-15.

[2]齐红.如何加强电子产品检测及质量控制[J].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2022,6(01):52-53.

[3]张正刚.基于精细化管理视角下的航空电子产品生产管理效率提升分析[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21,57(12):30-32.

[4]齐红.电子产品检测认证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J].科技风,2021,32(32):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