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统合训练对小学体育教学的启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9
/ 2

感觉统合训练对小学体育教学的启示

李彬彬

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山区马蹄营子小学   024076

摘要】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感知统合训练至关重要,除了能够使学生健康成长以外,还可让他们更加具备自控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那么接下来,本文就来具体的分析一下小学体育感觉统合训练的重要性,并探讨其对小学体育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感知统合训练;小学体育教学;启示

社会的进步,教育理念的完善,使更多的学校越发重视学生的身体健康,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体育教学方式。不过身体强壮并不代表身体健康,具体的健康标准要从视觉、肢体协调水平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所以体育教师应在进行教学期间,着重加强感知训练,从而使学生真正具备健康的体魄。那么接下来,本文就来对小学体育感知统合训练进行一下具体的分析。

一 感知统合失调问题概述

很有孩子都存在感觉统合失调的情况,而且最近这些年还出现了居高不下的态势,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而之所以会出现这一问题,主要是因为以下几方面:(1)神经系统受损。在大量中枢神经的作用下,才会使儿童存在感觉,而某个中枢神经受损,那么就会牵连到其他中枢神经,进而使儿童产生感知统合失调的情况。(2)不对儿童开展感觉刺激训练。由于目前独生子女比较多,平时比较受家长溺爱,家长为了孩子的安全,一般不喜欢让他们参与体育活动,这种教育理念,非常有可能导致孩子产生感觉统合失调的情况,从而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造成影响。在孩子出现感觉统合失调情况以后,会产生心理障碍,甚至会做出致残的行为。而且还会导致记忆力减退,从而严重影响学习质量和效率。此外,感觉统合失调还会导致眼手协调性差,进而影响动手能力、行为能力。

二 小学生进行感知统合训练的重要性

(一)小学阶段使感觉训练的最佳时期

对于小学教学来讲,除了要重视对学生的学科教育以外,还要重点对他们的感知能力的培养。从小学阶段就开始培养孩子的感知能力,会达到最为理想的效果。原因在于学生思维都较为简单,无论是心理还是生理都对外部的世界充满乐趣,也愿意去探索。他们的神经始终是处于敏感的状态,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较大,所以若对小学生开展合理的感知训练,就能提高他们的感觉统合性。而体育课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理想平台。体育课的灵活性的特点,对于提升小学生的感知力可具有最为理想的效果。所以小学体育课务必要做好对学生的感知统合训练。

(二)小学生自我调节能力差感统合易失调

尽管小学生的可塑性强,但随之产生的便是感觉统合容易失调,原因在于小学生普遍不具备自控能力,也不懂得自我保护。在平时的生活中,很有可能在不经意间伤害自己的感觉,最终产生感觉统合失调的情况。不过这不只是学生自己所造成的,他们生活的环境也是导致感觉统合失调的主要原因。因为计划生育的影响, 现在独生子女家庭众多,这使得家长有更多的时间去教育孩子,这也使得孩子的活动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造成他们难以施展出天性,最终导致感觉统合失调。所以,体育课要重视对学生的感知统合训练,使学生能够充分的展现出自己的天性,进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 感觉统合训练对小学体育教学的启示和要采取的措施

(一)提升训练认识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意识到感觉统合训练对于学生身心成长的作用,并结合到体育教学中,进而使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提高智力。而且,还要了解体育项目和感知统合训练之间的关系,切不可认为全部体育项目都能够利用感觉统合训练,而是要按照体育课内容和感觉统合训练的目标,来明确教学方法和具体的体育活动。

(二)对教学方式进行优化

感知统合训练对于孩子今后的成长会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在开展训练期间,教师要尽量的满足学生的合理要求。在平时要多去了解学生,掌握他们的身体健康情况,然后对以往的教学方式进行优化,并创建出合理的训练方案,进而使感觉统合训练达到理想的效果,并由此提升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当前,部分教师对传统的教学方案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针对性的改进,把以往只重视技能训练,改成了强调活动内容和能力。而这一教学理念上的转变,不仅提高了教师自身的教学艺术,并且也使学生懂得了更多健康运动的方法,对运动有了全新的认识。同时在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灌输健康理念,使学生意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通过锻炼来加强体育能力和身体素质。感知统合训练方式众多,不过小学体育教学符合训练要求的却很少。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应根据感知统合训练的理论作出针对性的完善,以符合对学生的教学要求。

(三)做好专业技能训练

感觉统合训练容纳了生理学、教育学等领域。若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理论比较匮乏,那么就难以对感觉统合训练产生兴趣,更不会参与相关教学工作,这样一来就难以保证感知统合训练的效果。感知统合训练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理论水平和技能,然后把自己所懂得的理论传授给学生。所以,不仅是学生,教师也要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以此保证教学的顺利开展。目前,部分教师对于理论的理解不够充分,导致学生难以理解教师所讲的内容,在开展体育活动的时候显得无所适从,最终使学生的感觉统合失调情况未能得到改善。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多专业技能培训,并和学生一起了解感觉统合训练的要点,进而确保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

(四)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学生的能力不同,所以对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式自然有不同的感受。有的学生会比较适应,从而在学习活动中表现的很好,但不适应的就会显得无所适从。这对于感觉统合系统失调的学生也是同样的道理。部分学生失调严重,不过还有部分学生很难察觉到自身的失调情况。为此这就需要教师掌握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充分了解各学生的实际情况,然后针对性的创建教学计划,确立教学目标,以此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达到最为理想的教学效果。不过目前,还是有很多教师在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导致对学生的感觉统合训练始终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比如,在开展篮球训练的过程中,由于身体素质、特别是升高方面的差异,导致学生表现出了不同的篮球水平,通常身体、身体素质占据优势的一方往往更胜一筹。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在学生打篮球时观察他们的动作,其中上肢力量不足、柔韧性较差,就是感觉统合失调的表现,然后教师在根据学生的这一情况采取针对的训练措施,进而改善学生的不足。

(五)开展运动游戏

小学生普遍活泼好动,为此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一性格特点进行体育教学活动,进而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例如可为学生安排有趣的体育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改善感觉统合失调,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教师可在教学期间安排感觉统合失调的学生参与老鹰抓小鸡的游戏,让学生通过跳跃、跑动,促进身体感觉综合系统的协调性。同时,还要让学生通过活动,树立他们的团队协作意识,在游戏互动中加强自身的身体素质,从而使感觉统合训练达到理想的效果。

结束语】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感觉统合训练对学生的身心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为此,体育教师一定要对感觉统合训练有一个详细的认识,然后结合到体育项目当中,并根据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对感觉失调的学生进行有效的训练,进而改善学生的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1]苏斌.感觉统合训练对小学体育教学的启示[J].语文课内外,2017,(34):231.

[2]江月蓉.感觉统合训练对小学体育教学的启示[J].新课程.上旬 ,2016,(11):147.

[3]刘志萍.浅谈感觉统合训练对小学体育教学的启示[J].课程教育研究,2017(3):159.

[4]王林.感觉统合训练对小学体育教学的启示[J].中国校外教育,2016(2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