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浅谈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9
/ 2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浅谈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

周瑞琼

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莲洲镇横山中心小学

摘要:

我镇地处珠海市偏远地区,全镇以家业生产为主,随着近几年我国经济和城镇化进程的飞速发展,我镇大多数青壮年纷纷处出务工,增加家庭收工。可随之而来的就是留守儿童的数量增加。由于缺失正常的家庭教育,我校等农村学校的留守儿童在学习成绩、心理健康、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何教育好这群孩子,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因此分析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探讨他们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关键词:农村  留守儿童  教育现状  问题   对策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

目前我校留守儿童约占全校总人数的42.3%,经对这部分孩子家庭的分析,并根据其家庭特点,可以农村留守儿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单亲教育型

这类学生因父母离异或是因为父(母)亲需要长期外出务工,孩子只能跟着父母其中一方生活。常言道“父母就是孩子的天”,这类孩子他们长期缺少父(母)爱,往往性格会比较孤僻、自卑,做事比较敷衍,但自理能力却很强,劳动也比较积极。

(二)父母亡故型

     这类学生的父母因病或意外亡故,只能跟随监护人生活。这部分孩子过早地经历痛失父母的伤育,往往比较悲观和敏感,对生活持消极态度。

(三)隔代托管型

这类学生基本都是由爷爷奶奶或外婆外公负责抚养。老人通常都有“隔

代亲”的普遍现象,对孩子比较宠溺,对他们的不良习惯和行为比较姑息,因为这部分孩子自理能力比较差,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都不高,而且班级荣誉感不强,不太懂得关心和理解别人。

(四)临时托管型

     这类学生或父母外出打工而家中无老人,只能临时托管在亲戚家。这部分孩子往往纪律比较散漫——容易与别人发生矛盾,缺乏学习兴趣,思想比较偏激,情绪容易失控。

(五)自我约束型

这部分孩子由于父母的工作关系,虽然是与父母生活在一起,但相处

时间却很少。更有甚者,由于父母都是上夜班的关系,孩子白天上学,中午和晚上都在托管机构吃饭,晚上回家洗澡睡觉后父母才回家的,可以说是纯粹自我管理的一类。这部分孩子往往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甚至会故意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以引起别人的注意,很容易受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

二、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1. 心理偏差

小学阶段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常年不在身边,他们与一般孩子相比,更容易在学习、生活、心理和人际交流方面出现问题。由于留守的成因不同,他们或是因为“缺爱”而变得不自信、把自己封闭起来,或是因为老一辈的宠溺变得“无法无天”,不守纪律。监护人的“不敢管”“不会管”“什么都管”以至留守儿童的生活几乎“零约束”,加重了他们的逆反心理,出现自私、蛮横、不懂感恩、孤僻而又自卑的各种心理问题。

  1. 学习成绩不理想

大多数农村人教育观念较为落后,家庭教育素质并不是很高,而留守儿童更是由于得不到正常的家庭教育指引,往往成绩与一般儿童有所差距。老年人普遍文化程度并不是很高、父母远出打工对孩子学习“有心无力”等原因无法给留守儿童提供有效的学习指导和帮助,久而久之这部分孩子就会出现学习自觉性较低和养成不良学习习惯,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例如我校一留守儿童“小明”,父母离异后跟随爷爷奶奶生活,爸爸基本不回家,对孩子的学习生活也毫不关心,爷爷姐姐也不识字。课堂上他经常违反纪律、也常欺负同学,目的就是为了引起别人的关注,而作业是从来都不做,上课不听讲,不诚实,常顶撞老师,期末测试3科总分才18分。

  1. 行为偏差

孩子的自律性并不是很高,面对外面的诱惑往往抵御能力很差,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更是由于缺乏约束管教,从而导致他们出现行为偏差,如旷课、打架、说谎、偷东西、沉迷游戏等,小学高年级同学会出现与社会人员玩在一起,甚至出现“早恋”现象。

  1. 安全问题缺口大

   农村水域面积较大,交通情况也较复杂,留守儿童缺乏有效的安全监管,在学校与家庭的安全链接教育间出现“真空”层。监护人对这类儿童的安全教育不够,缺乏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特别是节假日不在校期间,监护人的管理不到位,导致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缺口较大,常有出现伤害伤害事故的发生。

三、教师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

  1. 用鼓励照亮学生自信的灵魂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必须更新教育观念,通过对留守儿童的认识、关爱、肯定、引领等方式让他们自信起来。教师对他们鼓励越多,他们的就越自信,对知识和被认可的需求就越强烈。我们要坚信“天生其人必有才,天生其才必有用”,所以我们要善于发现留守儿童的闪光点,对成绩水平偏低的学生适当降低要求,鼓励他在善长的学科有所发展,扬长避短。

  1. 用爱心感染学生稚嫩的心灵

“一个水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芒,一朵浪花可以蕴涵大海的浩瀚。”而老师的爱可以改变一个学生的成长过程。留守儿童是弱小的、脆弱的,在生活和学习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对我们的信赖性与较一般孩子要强烈。这时,作为教师的我们要适时地关心、爱护他们,用爱心去感染他们稚嫩的心灵。这样会使他们对你产生爱戴之情,跟你进行心灵上的沟通。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以慈母般的爱、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他们,用宽容之心,慈爱之心去感化这群特殊的孩子。

  1. 用尊重浇灌学生心灵的花朵

美国教育家爱默生说过:“教育的秘诀是尊重学生”。尊重能使僵硬的师生关系融洽;尊重能使疏远的师生关系亲近。尊重是人的基本需要,对于敏感的儿童来说更显重要。他们心理承受能力差,缺乏尊重的教育更是会挫伤他们的自尊心,甚至影响他们一生。多鼓励他们与其他同学一起交流,一起玩,使他们感受到老师和班中的每一个同学对他们的尊重与爱护,感受平等、快乐和幸福。通过尊重与爱的教育唤回学生迷失的心,让他们感受爱,增加他们的班级归属感和荣誉感,培养他们的感恩之心,打开他们的心扉使他们变得更开朗、更鲜活。

  1. 用公正对待每一个学生

由于留守儿童的“缺爱”,他们往往故意捣蛋来展示自己并希望以此得

到所有人的关注。所为老师的我们,决不能凭自己的个人喜好、偏袒或岐视他们。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每个孩子都一样可爱,我们要正确认识留守儿童行为偏差背后的原因,理解关爱的同时也须指出做得不对的地方,切勿过分偏坦。表扬的时候要一视同仁,同样批评的时候也要不偏不向,这样才不会给学生心里造成伤害,利于他们的身心更好的发展。

  1. 架起家校联动、生生互动桥梁

教师须加强与留守儿童家庭的联系,多走访他们的家庭,了解他们的动向,以便及时他们。我们也须多加强监护人的家庭教育指导,同时利用节假日,留守儿童的父母返乡回家时加强与他们的联系,与家长充分交流,形成教育合力。同时加强班级学生的教育,让他们在学习、生活上也跟老师一起多关注他们,让他们在健康和谐向上的班集体中受到更多的关爱和监督,减少留守儿童教育的“真空”层。

作为教师的我们也应该意识到留守儿童的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长期、反复、复杂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索和总结方面,以饱含爱的教育去引导他们,使他们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主要参考文献:

  1. 《21世纪教育振兴计划丛书—心理素质教育实用全书》 开明出版社
  2. 莫蕾 张卫著  《青少年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暨南大学出版社 
  3. 廖其发  《中国农村教育问题》  四川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