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孩子道德素养,家长责无旁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9
/ 1

提升孩子道德素养,家长责无旁贷

 李国雄

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归州镇初级中学     443601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还要对孩子的思想、道德、心理、情感、行为等方面进行教育和引导。一个道德品质低下的人,即使受过高等教育,成为高科技人才,也不可能对国家有多大贡献,甚至可能产生危害。那么,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怎么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思想上,家长要勇于担当提升孩子道德素养的责任

家庭是扣好孩子人生第一颗扣子的关键。所有的教育都是从家庭教育开始的。父母在乎孩子的品质,孩子就会成为一个正直、有理想而自信的人。

《三字经》有云:养不教、父之过。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物质产品极大丰富。家长对孩子的投入不计成本,孩子成为了家庭的中心。相当一部分家长更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对孩子一味地顺从、溺爱。许多家长过分注重给孩子优厚的生活学习条件,对孩子品德、行为上的一些坏毛病是包庇,纵容。孩子的任何行为在他们眼中都可以解释为“小,不懂事”,有时甚至是视而不见。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等到孩子年龄大一点了,家长发现问题后,想对孩子再进行教育,却发现孩子不听大人的教育了。还有一部分家长对孩子秉持的是重智轻德、重知识技能轻理想前途的教育观念和方式,忽视了孩子的道德素养的培养,最终是得不偿失,悔之不及。

父母是孩子生命中的重要他人,什么样的父母养出什么样的孩子。父母要从小对孩子提升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涵养道德品质、锤炼道德意志、坚定道德理想,让他们在人生之路上扬善抑恶、明辨荣辱、选择高尚、弃绝卑下,保持个人的健康发展。

二、行动上,家长要率先垂范做孩子道德示范的榜样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平时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孩子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们从牙牙学语起就开始接受家教,有什么样的家教,就有什么样的人。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所以人们常说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榜样对儿童的心灵是一股非常有益的阳光,而这种阳光是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替代的。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母做孩子的榜样,主要表现三个层面:一是遵守社会公德。社会公德是指存在于社会群体中的道德,它是在历史长河中、社会实践活动中积淀下来的道德准则、文化观念和思想传统。

二是坚守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既是对本职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标准和要求,同时又是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比如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正直无私、勇敢进取……

三是传承家庭美德。家庭美德是指人们在家庭生活中调整家庭成员间关系、处理家庭问题时应该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属于家庭道德范畴。家庭美德的内容为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尊老爱幼、孝老敬亲、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劳节俭、邻里互助……

三、方式上,家长要多措并举夯实孩子的道德品质

孩子们现在正是进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在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也给孩子成长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家长要审时度势,多措并举,给孩子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内外部环境,让他们在道德体验、道德实践中感悟知识、追求真理,形成正确的道德行为和道德品质。

一是故事中传承美德。幼儿园、小学的孩子最喜欢听讲故事,家长可以用孩子喜欢的生动的语言给他们讲一个个有趣的小故事,让孩子在听故事的同时理解良好品德的重要性。比如,希望孩子诚实、有责任感,那么就给孩子讲一些关于诚实的童话故事,这样就能积极引导孩子做一个诚实的人。

二是思考中赏析美德。教育无处不在。人生其实有许多机会接受教育,家长要因势利导、捕捉教育契机,往往能事半功倍,点石成金。比如孩子在出现认知错误或行为失范的时候,家长可以和孩子聊聊,询问孩子心里的想法,分析行为中的得与失、利与弊,然后结合现实中的案例因势利导,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是实践中体验美德。亲子活动能让孩子受益良多,一方面家长在生活中可以有意识地让孩子社会实践活动,让孩子中活动中感知美德的力量;另一方面家长可以通过参观、旅游、研学等活动,让学生在文化的熏陶、精神的洗礼中感受美德的力量。比如勇于实践,团结合作,坚忍不拔,责任与担当等品质。

亲爱的家长们,与其给孩子留下“金山银山”,不如将孩子培养成一个拥有良好道德观的人!但丁说过:“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望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家长要自觉地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尽好家长的责任和义务,通过家庭把自己崇高的品德、渊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潜移默化地传给下一代,使孩子具有良好的思想意识、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全的心理素质,团结合作的精神,吃苦耐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建设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