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资金审计思路和方法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9
/ 2

扶贫资金审计思路和方法探讨

王跃明

邵阳县公路建设养护中心  422100

摘要:为了实现新时代我国脱贫攻坚战略目标,使贫困地区的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国家特意为此设立了专项扶持资金。扶贫资金为改善扶贫对象的生活条件、增强其生产生活能力、推动农村地区经济建设提供了坚实的资金支持和保障,因此必须对财政扶贫资金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本文将重点探讨扶贫资金审计思路和方法,旨在不断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

关键词:扶贫资金;审计;思路;方法

1.扶贫资金审计要点分析

1.1以扶贫立项为要点,重视审批过程

在扶贫资金审计工作当中,必须确保扶贫资金真正用到需要帮扶的贫困对象或项目中,使其起到振兴乡村、脱贫攻坚的作用。因此审计工作要以扶贫立项为主,对扶贫项目筛选流程严格把关,遵循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准则条例,确保扶贫对象和项目满足国家扶贫管理要求。

1.2以资金流转为要点,重视支出情况

扶贫资金是由中央审批同意后,从国家财政中下拨到各级乡镇手中,这中间需要经过多道环节,资金才能切实到达贫困对象手中。这就要求审批人员做好扶贫资金使用过程的审查监管工作,确保资金流转程序正产运行[1]。比如,在给贫困人员拨扶贫资金时,直接将款项打到用户账户中,减少中间流转环节,避免偷减扶贫金额的违纪行为出现。各环节的审计人员要对扶贫资金支出明细做详实记录,对每项开支都入档储存,通过严厉的审批和监督减少贪污腐败等不良行为的出现。

1.3以提高效益为要点,重视使用成效

只有确保扶贫资金使用得当,用到实处,真正给到需要资金帮扶的贫困对象手中,才能发挥出其推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改善贫困人员生活水平的作用和目的。因此审计人员必须重视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不断优化资金使用效果。以二零零六年宁夏“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行动为例,审计人员在行动完成后对资金扶助效果进行了审核,从而发现了其中的不足之处,通过进一步的改善,提高了扶贫资金对贫困村经济发展和生产的推动作用。

2.扶贫资金审计的思路和方法

2.1利用大数据信息技术提高对资金扶持对象的审核质量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开始步入网络信息化新时代。社会各行各业为了跟上时代步伐,在风诡云谲的市场中具备强大的竞争优势,都开始应用信息化技术以此提高自身的生产经营水平。对于财政扶贫资金审计工作来讲,科学合理地使用信息化技术,利用大数据审核调查扶贫对象,是完全可行的创新方向。

(1)通过建档立卡对扶贫对象进行严格审查和准确筛选

财政扶贫资金,顾名思义就是专门给那些生活困难、真正需要经济支持的贫困人员的专项资金,只有确保资金拨款给到帮扶对象,发挥出其真正作用,才能实现推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目标。因此,扶贫资金审计部门必须把好扶贫对象审核筛选这道关卡,对申报对象的经济条件进行严格的审核评估,了解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贫困人员的收入情况,在此基础上划定贫困扶持指标,从而判断申报人员是否真的经济困难,需要扶贫资金。通过信息化技术和大数据技术,这项审核工作的效率和准确度能够大幅度提高,原本需要人工收集、整理和统计的数据,都可以依靠大数据技术自动采集。通过建立信息数据共享网络体系,审计人员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得审查对象的经济收入情况,依托于大数据信息判断申报人员是否符合扶贫标准,排查出虚报假报者,使扶贫资金真正用到实处[2]

(2)精确查找出遗漏的扶贫对象

目前,判断申报对象是否需要扶贫资金或能否获得扶贫资金,主要是看其是否是低保户、五保户或者是否属于城市特困救助对象。审计人员能够通过大数据技术,从数量众多繁杂的数据库中,快速、高效、精准地核对该地区人员的经济信息,准确查找出符合扶贫拨款要求但没有获得扶贫资金的贫困人员,并排查出偷拿代拿扶贫资金的“假贫困户”。这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审计人员以权谋私,阻止工作人员为了谋取私利而给亲朋好友“开私灶”的违纪违规行为,确保扶贫资金拨款的公平性、透明性。

(3)实时跟踪扶贫对象经济情况,对扶贫资金拨款进行精确调整

扶贫对象和非扶贫对象的经济条件并不是永远不变的。在扶贫资金的帮扶下,再加上贫困人员通过自身的努力可能做到脱贫致富,提高经济收入,原本经济条件优越的家庭也可能因为家庭变故、创业失败或者重大疾病等意外原因而导致经济情况一落千丈,需要国家政府财政扶持。因此,对于前者,通过审核评估后确认其确实不需要扶贫资金后,就可以取消其扶贫资格;对于后者,则需要将其纳入扶贫对象。审计人员在进行扶贫对象调整工作时,可以依靠大数据技术进行数据对比审核,不仅能够大大提升工作效率,还能保证工作质量,确保扶贫对象调整准确率。

2.2加大扶贫资金使用过程的审计力度,确保扶贫资金发挥实际作用

(1)对扶贫资金拨款执行力度加强审核

对扶贫资金过程的审核监督,主要目的是排查出资金拨款和使用情况中是否存在纰漏和不足,是否有公职人员私自挪用扶贫款项的违纪行为。通常是通过审计人员的实地勘察检验,以此获取第一手数据,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严谨的分析比对,判断资金下拨有无异常,是否能为脱贫攻艰,振兴乡村经济提供基础保障。具体工作要点主要可以从以下几处入手:第一,教育资金补贴的下拨执行力度。审计人员可以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和大数据信息快速、全面、精准地获取扶贫资金拨款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对比贫困学生获取扶贫资金前后的生活状况,来判断贫困生是否真正收到了教育补贴。第二,贫困人员的医疗卫生补贴执行力度。重大疾病而产生的巨额医疗费用是导致大部分人民经济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对于因为疾病而经济困难的这类贫困人对象,扶贫资金审计部门应加强对他们医疗补贴执行过程的监督,确保补助资金发放到贫困人员的医疗账户中

[3]

(2)对扶贫资金支出状况加强审核监督

国家政府为了保证扶贫资金的充足,提高使用效率,就必须要重视扶贫资金的支出状况。对扶贫资金的来源、结构、拨款以及收入开支相抵后剩余金额情况都要充分了解和把控,尽早检查出支出过程中的漏洞,并做出对应的调整改进。目前,扶贫资金拨款方向主要包括农产品经营生产、医疗卫生、义务教育补贴、社会保险、住房建设等方面。审计部门工作人员要对各方面的扶贫资金支出情况进行严密监督,确保贫困人员得到切实的帮扶支持。

2.3对扶贫资金使用效益加强审核监督,努力实现使用效益最大化

扶贫资金的使用效果主要是参照资金拨款金额和使用金额的比例,若成正比,那么就代表对贫困人口的帮扶力度越大,资金使用效率越高,扶贫资金发挥出的作用越强。证明国家对贫困地区的扶持帮助工程取得了可观的成果,有利于减少贫困人口数量,推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最终实现脱贫致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因此,在扶贫资金使用过程中,审计部门要加强审核监管力度,对资金审批、下拨、使用各环节都进行严密监控,检查过程中是否存在资金挪用、浪费、使用率不高的问题。对扶贫项目建设工程也要实时监督,保证每笔资金都用到实处,确保工程项目完美竣工,为地区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活力。

3.结语

我国要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现代化建设进程,就必须重视脱贫攻坚、振兴乡村战略的实施。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必须要加强扶贫资金的审核力度,创新审计方法,确保扶贫资金真正落实到户,严格监管资金执行、支出和使用情况,从而发挥扶贫资金的最大功效。

参考文献

[1]芦伟.扶贫资金审计思路和方法[J].财务审计,2019,4(09):118+122.

[2]曹瑾临.浅谈扶贫资金审计思路和方法[J].甘肃农业,2018,16(21):56-57.

[3]刘莺瑛.我国扶贫资金审计研究——以广西扶贫资金审计为例[D].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2016,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