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文化自信 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以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8
/ 2

树立文化自信 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以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为例

郝燕萍

保定市联盟西路小学

摘要:习总书记在2020年9月22日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指出: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2022年4月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如何传播中华文化,树立学生文化自信呢,笔者分享了自己的经验。

关键词:文化自信 核心素养 语文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第一次明确了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即: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这里把“文化自信”作为了语文核心素养内涵的第一条。那何为“文化自信”?查阅资料我们可以知道,文化自信中的“文化”,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名词称谓,而是特指 “中华文化”。

     新课程明确指出:文化自信是指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通过语文学习,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初步了解和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具有比较开阔的文化视野和一定的文化底蕴。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传承中华文化,树立学生文化自信呢?我以五年级下册语文教科书为例,浅谈在实际教学中的方法。

一、关注教材内容,激发自信

中华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它含义丰富,内涵深刻,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本册书中,我们进行了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的探究,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书写了中华民族的历史,第一板块“汉字真有趣”通过感受汉字的趣味,了解汉字文化,增进了学生对汉字的了解,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对汉字的感情;而第二个板块“我爱你,汉字”直接抒发了对汉字的喜爱,对身为中国人的自豪,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认同感。而在以“爱国”为主题的第四单元中,我们重新认识了既有常人情感又有伟人胸怀的毛主席,意志刚强、堪称“军神”的刘伯承,清贫朴素、矜持不苟的方志敏,他们身上传递出的爱国情怀,让我们敬佩,正是因为无数个像他们一样的伟人的付出,才换来了我们现如今的美好生活,这些课本上的人物,是我们学习的标杆,是激发学生文化自信最直接的触发者。学习他们的事迹,可以直接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心、民族自信。

二、挖掘教材内容,树立自信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里,从古诗到文言文,从民俗小说到文学名著,蕴含了丰厚的传统文化资源,这为我们语文老师在进行文化教学的同时传承弘扬民族文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但课本承载的内容是有限的,为了更充分地传播中华文化,让学生感悟地更深刻,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充分挖掘语文教学内容,如五下第二单元为名著单元,通过“草船借箭”认识了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老实憨厚的鲁肃、谨慎多疑的曹操以及心胸狭窄的周瑜,这个故事同学们之前都或多或少了解过一点,上课伊始,我们就借助视频了解了这个故事的梗概,这样既降低了本篇课文的学习难度,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后还介绍了《三国演义》这本书,同学们各抒己见,分享了更多故事里的人物和事迹,如三顾茅庐、千里走单骑等,这直接促使热爱阅读的同学在课后开展自主阅读。越对这些优秀的著作了解得多,越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也就越强,越能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

二、丰富教材内容,展现自信

(一)课本剧

    课本上的内容以文字+配图展现,学生们读完之后可能在脑海中只有模糊的印象,这学期我们借助口语交际“怎么表演课本剧”,让学生们发挥想象,讨论学过的课文中,哪些适合演课本剧,又以小组的形式商量角色的分配、剧本的制作、动作的设计等问题,最终呈现出一个个引人入胜的课本剧,特别是“草船借箭”的演绎,加入了同学们自己设计的台词和动作,获得了非常好的反响,通过这些活动,相信学生们对课本内容,理解得也更透彻。

(二)人物名片

现实生活中,名片可以让我们快速地了解一个人,学完本册书,我就让孩子们为本册书自己最喜爱的人物设计一个名片,可以介绍这个人物的姓名、生卒年等基本信息,再分享自己最感兴趣的一则事迹,自由配图,这一活动,丰富了课本上拿些英雄人物的形象,让他们变得“立体”了起来,变得有血有肉,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他们收获的不只是这一个人物的信息,而是与之关联的众多人物与事迹,潜移默化中丰富了自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一张张人物名片,展现的既是自己的兴趣,也是植根于中国人内心的文化向往。

(三)课外延伸

现在各个平台都非常发达,想查找资料很便捷,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发现了特别有教育意义的人物及故事,我就会在课堂上分享给学生,他们会听得聚精会神,喜故事中的喜,悲故事中的悲;这一个个的小故事,让学生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更深刻的感受,更有主人翁意识,每每听到前辈先烈的英雄事迹,学生们都深受感动,表示自己要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要珍惜和老师、同学在一起的美好时光,长大报效祖国,

结语:

总之,此次语文新课标将文化自信列于核心素养之首,具有深刻的政治背景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文化自信,是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自觉接纳、衷心热爱;是对中华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心、持久信念、崇高信仰。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一定要响应国家号召,重视在语文教学中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在教学中,要全方位渗透中华文化,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渗透传统文化 提升文化自信—以小学高年段语文教学为例 [J]. 李宁波.试题与研究.202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