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节水型高校的实践与思考——以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9
/ 2

创建节水型高校的实践与思考——以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为例

彭正华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湖南娄底,417000

摘要: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水资源管理作出重要指示,在2021年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本文通过实地调研,统计分析等方法,对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创建湖南省节水型高校建设项目进行研究,主要涉及创建中的主要措施、节水效益、启示与思考等方面。本研究对湖南乃至全国高校建设节水型校园提供可行建议,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节水型高校;节水措施;节水效益

据湖南省水利厅印发的《湖南省“十四五”水资源配置及供水规划》显示,湖南省三面环山,北亘洞庭,吞吐长江,四水纵贯全境,水资源禀赋优良,近年来湖南省用水水平和效率不断提升。同时,也还存在供水抗风险能力不足、优水没有得到优用、局部地区水资源短缺、集约利用程度不高、工程调配能力不强等问题。[1]

“十四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湖南省立足“一带一部”战略定位,区位优势明显、自然资源丰富、产业基础坚实,主动融入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积极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和成渝双城经济圈、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区域发展布局,着力构建“一核两副三带四区”区域经济格局,对全省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新要求。

人口增长、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城市用水刚性需求持续增长。随着城市水水资源日益紧张,节水的紧迫性已深入人心。加快推进高校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节约用水习惯,树立节水意识,提高高校用水效率,促进全社会节约用水,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方针,落实《国家节水行动方案》的重要举措。[2]据教育部网站2020年教育统计数据显示,湖南高校共有本专科生1510332人、研究生112191人,高校与其他社会公共用水用户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同时涉及办公楼、宿舍楼、浴室、实验室、食堂、草坪等多个用水场所,其用水方式、用途及对水质的要求不同,因此节水措施也显得复杂多样。同时,高校作为城市用水大户和人才培养基地,开展节水工作,既能培养学生节水意识,营造校园节水文化,又能向全社会辐射,促进全民节水意识的形成。

   一、学校概况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创建于1978年,2004年由娄底师专升本科,命名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现有14个二级学院、53个本科专业、1个硕士学位点;全日制在校生近18000人,教职工1200余人。5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省级“双一流”应用特色学科、14个省级科研学科平台,2018年获评湖南省“双一流”高水平应用特色学院,2021年获评湖南省“节水型高校”称号。学校地处衡邵娄干旱走廊,在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开展“节水型高校”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示范作用。

二、学校开展“节水型高校”创建的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学校高度重视节能、节水工作,始终坚持 “两型”“绿色”校园建设工作,成立相应领导小组,明确“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水电节能领导小组”组长由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担任,成员由后勤基建处、学工处和团委、各学院等单位组成,并紧紧围绕节水节电目标进一步理顺和明确了各职能部门的职责。

(二)完善制度建设。学校先后出台修订了《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水电管理办法》《湖南人文科技学院节能管理办法》、《湖南人文科技学院节水实施方案》等文件,不断建立完善了水、电目标管理机制,包括《2021年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目标管理责任书》等一系列配套文件,完善节水管理各项规章制度,细化各项节水实施措施,确保了学校节能、节水各项改革措施的全面贯彻落实。

(三)强化日常管理。制定计量及用水设施管理办法,建立巡查制度,注重用水设备的日常维护管理,利用数字化节能平台,定期开展水平衡测试,发现问题及时检修。对未及时关闭的阀门、水龙头、消火栓及时关闭。饮用水安全措施到位。加强人员培训,落实各设施、平台的日常运行和管理维护。

各二级单位负责人高度重视节水节电工作,积极配合后勤水电能源管理科落实日常管理工作,并通过节水宣传、洁具终端节水改造、夜间探漏、节能巡查等方式努力推进节水节电工作。在全体师生的大力支持下,水电定额测算科学,水电计量日趋精准完善,管网巡查持之以恒,节能宣传深入人心,水电浪费基本杜绝。

(四)推广新型节水技术。学校2014年建设了数字化节能监控平台、2021年建立了智慧校园节水管理平台。完善安装了一级计量表,分片区域表、楼栋表、分户表,户表,用水计量实现用水分级分户计,为杜绝地下管网的跑冒滴漏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在学校节水建设中,充分利用地势特点,将低洼地带现有景观池,改造成雨水利用收集池,将收集的雨水用于绿化。

(五)加强节水宣传工作。在节水技术硬实力保障外,开展节水教育宣传活动的软实力积累也必不可少[3]。将节能活动和育人目标相结合,立足课堂教学主阵地,培养学生的节水意识。以“世界水日”、“节能宣传周”“中国水周”等活动为契机,广泛开展节能宣传教育。鼓励学生参加各项节能活动,开展节水培训、节水观摩活动;进行提示性教育,在办公室的饮水机、洗手间的水龙头、食堂等部位张贴温馨提示,时刻提醒师生员工从点滴做起,节约每一滴水,对学校的节水工作进展和取得的成绩及时宣传报道,形成了良好的节水氛围。

  三、节水效益

(一)经济效益。通过改造供水管网系统,管网漏损率控制在5%以内,按2019年用水总量119.47万m³、漏损率15%计算,减少漏损水量11.97万m³;通过全面更换高效节水器具,一年可减少用水量9.6万m³;通过充分利用雨水资源,按照50%来水频率估算,年节约水量3.89万m³。综上所述,一年至少可节约用水25.46万m³,按自来水价格3.19元/m³计算,一年至少可以节约水费81.21万元。节水效果占比见下图。

图1   节水效果图

(二)社会效益。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其获得的社会效益也颇多,学校构建了“监、管、控”三位一体的节水系统,实现了节水集成创新。有效集成了校园节水的各种要素,实现了实时监测、无线传输、数据分析、峰值报警等在线监测,提升了标准化、精细化、智能化、专业化的管理水平,打造了学校的节水文化。通过组织开展节水宣传、开设节水课程等丰富的系列活动,不间断地宣传、教育和引导,使学校师生养成主动节水的习惯,提升了节水意识,为培养学生走向社会后带动社会节水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基础。

  四、开展“节水型高校”建设的思考

   在创建“节水型高校”高校的过程中,要着重做好以下几个环节的工作:

(一)完善节水制度。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层层分解目标,层层落实目标,将目标责任与年度考核及岗位竞聘挂钩。推进节水制度建设,使节约用水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二)加强节水管理。对校内用户实施分类管理,包括教学、科研用水,学生生活保障用水,居民生活用水以及经营性用水等各类用户,还有部分混合型用户。进行水平衡测试,通过测试,明确学校用水状况,了解用水水平,进行合理化用水分析,找出节水潜力。

(三)培养节水意识。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地开展节约用水的宣传工作。可以在中小学、大学各个层面开设专门的节水课程,让广大师生树立“爱水、节水、惜水,从我做起”的意识。

(四)提高节水信息化水平。通过基于信息化的网络、控制、检测等技术,全面掌握水使用状况,通过系统监测进行数据细化分析,提出优化方案,促进水的合理使用与最佳配置,从技术角度堵住水资源浪费的漏洞。

参考文献:

[1]湖南省水利厅.关于印发《湖南省“十四五”水资源配置及供水规划》的通知[R]. 长沙: 2021

[2]水利部,教育部,国管局.关于深入推进高校节约用水工作的通知[R]. 北京: 2019

[3]滕红真.节水型高校让节水更高效 [N].中国水利报,2019-03-28(3)

作者简介:彭正华(1978—),男,汉族,湖南娄底市人,湖南人文科技学院讲师,菲律宾圣卡洛斯大学教育管理专业在读博士。研究方向:高校思政及高等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