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肺病科见习带教方法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18
/ 2

中医肺病科见习带教方法分析

李文峰 ,蒋佳敏

安徽省蒙城县中医院 安徽省亳州市233500

【摘要】目的:分析中医肺病科见习带教方法方法选取40学生实施改进带教模式,观察改进前后效果结果:与改进前相比,改进后学生考评成绩显著、适应力偏高,(p<0.05)结论:针对中医肺病科学生,采取改进后带教方法效果更优成绩及适应力有明显的改善

【关键词】中医;肺病科;见习;带教方法

现阶段,肺部感染症传播和发病率迅速增加,与其相关的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现代医学学科之间学术联系也在不断的融汇贯通,然而近年来临床见习教学为临床教学的一项重难点[1]。中医肺病科的医学内容相对复杂,类似疾病容易混淆,临床诊断肺病科相关疾病必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体格诊断、必要医学图像等数据收集才能明确相应结果。因此,在学生临床实践中,主要目标是改变教育方法,将学生在短期课堂见习期间在学校学到理论知识导入实践中。通过医学学习,提高学生临床思考能力,了解事物本质,学习逆向思维推导,明确中医理论中的医学原理及相关常见问题等[2]。因此,有必要用不同教育方法促进学生临床思考,达到理论和实践的目标。本次研究总结中医肺病科课间见习的现状及特点,将带教重要环节进行改善,使得学生从中吸取经验,达到见习预设目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女例数为23/17例,年龄25~33岁,均数值(29±4.29)岁;

1.2方法

收集改进前传统带教模式的相关问题实施总结并制定改进措施,确定措施后实施。

1.3效果判定

比较改进前后的考评成绩;比较改进前后的适应能力:自制适应能力调查表,分为:适应、非常适应、不适应三个选项,护生匿名勾选,适应力=非常适应+适应;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来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考评成绩比较

表1所示,与改进前相比,改进后学生考评成绩显著偏高,(p<0.05)。

1考评成绩比较

分组

例数

理论知识

综合能力

改进前

40

79.28±4.23

80.59±4.47

改进后

40

88.62±5.35

91.37±1.35

t

7.501

12.645

p

0.000

0.000

2.2适应力比较

表2所示,与改进前相比,改进后学生适应力偏高,(p<0.05)。

2适应力比较[n(%)]

分组

例数

不适应

适应

非常适应

适应力

改进前

40

9(30.00)

23(43.33)

8(26.67)

31(70.00)

改进后

40

0(0.00)

10(33.33)

30(66.67)

40(100.00)

X2

10.141

8.717

24.261

10.141

p

0.001

0.003

0.000

0.001

3讨论

3.1见习的问题

3.1.1缺乏对见习的认识,未具备相关知识

我国大部分医学生报考中医学院是基于父母意愿,或是在家人的认可下选择中医学院,而不是因为其对中医学有着浓厚兴趣,而是对医生专业性和综合要求等方面深入熟悉后,无法面对临床工作的突发状况和困难,未建立相关正确的应对心理。例如,无法与患者进行正常流畅的沟通,尤其现阶段医患关系前所未有的紧张,面对不具备专业知识的患者,学生无法获得有关病史详细信息导致缺乏信心,从而在见习期间留下严重阴影,对日后的临床实习及学习均有严重影响[3]

3.1.2缺乏知识巩固,缺乏相关临床思维

中医肺病科的课间见习与学习均在中医基础理论、药学理论等学科基础上,在学习期间还可能形成设计诊断学、西医学等相关知识。大部分学生均将肺病科单列出来学习,对其他科的专业知识掌握不足,从而不能将两者融会贯通。

3.1.3见习重点不明确

《中医肺病科》见习时间短暂但涉及的相关病症较多,通常医学生缺乏对相关,对专业的相关知识做不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导致在见习时间段无法明确重点,因此导致吸收的知识较浅。同时,由于见习课程需要涉及大量信息及理论知识的运用导致学生必须在短时间内将病例与所学知识相结合,因此导致学生思维被限制,无法适应见习进度。

3.2临床见习带教改进措施

3.2.1引入新教学模式

在临床带教中,教师应选择具有典型疾病特征患者,结合理论知识,在床边为患者实施“望、闻、问、切”使得学生明确具体诊断步骤,有利于其脱离学生身份,融入到临床诊断中。在查房时,为学生演示查体、脉诊、方组等方法步骤。如接触哮喘患者时,其喉中有哮鸣声,肺胀痛,不能敛降等症状描述,观察到患者症状表现后立即产生联想,优化学生的理论知识给予及理解。教师还需促进学生形成中医临床思维方法,使得学生掌握在短时间内将患者的多种症状整理出,确定主诉情况,引导学生表达出可能病症。教师还需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患者实际情况相联系并做出辩证,在确定用药思路时还需考虑细微加减,透过患者疾病症状看本质。在这种背景下,需要使用启发式教学促进学习的有效性,首先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通过积极思考和理解知识进行判断,教师在旁辅助引导学生思维,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增加其观察及思维能力。

3.2.2运用信息化媒介,使用提纲总结教学内容

在见习教学课程中,教师可使用多媒体列出学习核心内容,整合临床实践,对内容实施总结及补充,对核心内容进行明确,为教学做好辅助工作。中医肺病科所包含的疾病有感冒、咳嗽、哮喘、肺炎、肺瘘、肺涨等疾病。与其他系统性疾病相比,肺部疾病在疾病性质、症状、病机、症候方面有不同程度表现。例如肺病症状喘、热、咳、痰等症状均在不同肺病中表现,在疾病的不同阶段又都有侧重。在临床教学中根据不同病症进行讲解时,还需要说明肺系疾病的共同点。通过辩证治疗明确肺脏生理特点,结合临床实践病症进行以小见大讲解,使得学生可更好地了解肺系疾病。此外,如肺痿、肺痹等疾病教材中并未涉及,但由于近年来患者数量和比例增加,发病率逐年提高,因此,课程中也应该对其进行描述,以便学生更好地将理论与临床实践联系起来。

3.2.3模拟病例讨论和标准化病

所以如果高峰期与学生学习时间不一致,则无法观察到典型病历。因此,创建案例研究和标准化患者应用非常重要,标准化患者可由临床学科教师进行扮演。其独特优势体现在与学生沟通和病案规范化,能够培养学生临床思维,提高临床见习质量,实现学习目标。标准化患者可引导学生收集病历,与患者沟通获得知识与实践结合化,提高学生素质。在学生接触标准化患者后,组成小组进行交谈、诊断患者并提出治疗计划,其中教师引导学生汇报结果并评价其结果是否正确。这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分析临床诊断和解决问题能力,并为实现临床实践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述,针对中医肺病科学生,采取改进后带教方法效果更优成绩及适应力有明显的改善

【参考文献】

[1] 刘英,何美香,喻闽凤,等. 《中医儿科学》临床带教方法改革的实践与研究[J].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32(5):101-104.

[2] 宋慧英. 任务驱动法结合PBL教学法在中医外科学临床带教见习中的应用[J]. 中医药管理杂志,2021,29(1):200-201.

[3] 黄新,杜娟娇,黄潇,等. 互联网信息技术背景下中医外科学新型带教模式的探索[J].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24(1):91-94.

[4] 周云洁,常学辉,王自闯,等. 提高诊断学见习带教质量的方法和体会[J]. 中国保健营养,2020,30(35):353-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