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阴道与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病的鉴别诊断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18
/ 2

经阴道与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病的鉴别诊断

李晓凤

内江市东兴区人民医院  四川内江 641000

[摘要]目的:分析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患者经阴道与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效果。方法:本次对象为我院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患者,均38例,选至2020年3月-2022年2月,2组均接受经阴道、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比较诊断效果。结果:和病理学结果相比,超声诊断结果差异不明显,其中子宫肌瘤确诊率为94.74%,子宫腺肌病确诊率为97.37%;在血流动力学指标上,2组舒张期血流峰值差异不明显,但和子宫肌瘤患者相比,子宫腺肌病的血流灌注指数更低,阻力指数更高(P<0.05)。结论:对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病患者采用经阴道、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减少误诊、漏诊情况,提高诊断准确率,为后期治疗提供参考,值得推广。

关键词: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彩色多普勒超声;鉴别诊断

在临床上,子宫肌瘤、是比较常见的生殖系统疾病,由饮食结构异常、作息不规律等因素引发,若不及时诊治,随着肌瘤增大、蒂部变长,会导致肌瘤下垂至阴道,引发感染、阴道流血等症状,影响患者的生活和身体健康[1]。针对该疾病,临床多给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常见如经阴道、经腹部超声,但经腹部超声对于肠壁瘢痕、肥胖等患者诊断困难,图像不清晰;经阴道超声不受肠气、腹壁脂肪厚度等因素影响,可有效弥补腹部超声的缺陷。既往研究证实,在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诊断中采取经阴道、经腹部超声相结合的方式,能够获得清晰图像,获取参数水平,提高诊断准确率[2]。本文以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患者为对象,分析了经阴道、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价值,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选取2020年3月-2022年2月,我院收治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患者为调查对象。其中,子宫肌瘤患者38例,年龄范围26-53岁,平均(45.25±3.29)岁;病程4-13个月,平均(8.59±1.16)个月;子宫腺肌病患者38例,年龄范围27-53岁,平均(45.29±3.30)岁;病程4-14个月,平均(8.62±1.19)个月。2组上述条件相比,差异性不大(P>0.05)。

1.2纳排标准  (1)纳入标准:均符合《妇产科学》[3]中,有关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的诊断标准,经病理检查证实;临床资料完整,签订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认知功能障碍;妊娠期女性;其他妇科疾病。

1.3方法  2组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具体包括:(1)经腹部超声检查,探头频率3.5-10.0MHz,检查前让患者多喝水,使膀胱充盈。平卧位,在腹部放置探头,多切面扫查,观察病灶部位、子宫厚度、子宫壁形态等,记录检查结果。(2)经阴道超声检查,探头频率7.0-10.0MHz,检查前排空膀胱,截石位,在探头涂抹适量耦合剂,并带上避孕套,放入患者阴道后,紧贴阴道壁多切面扫查,观察子宫大小、肿瘤体积、形态等。检查中注意调整探头位置、深度,以便获得清晰图像。检查结束后,和病理学结果进行比较。对于症状不明显,无法确诊的患者,可由多名医师共同观察、讨论,保证临床检查的准确性。

1.4观察指标  (1)子宫血流动力学指标:阻力指数、血流灌注指数、舒张期血流峰值。(2)诊断结果:以病理学结果为依据,观察经腹部、经阴道超声诊断的效果。(3)病症差异。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5.0软件,对文中数据进行处理。血流动力学指标属于计量资料,诊断结果属于计数资料。组间比对时,前者行t检验,用标准差比较;后者行χ2检验,用百分数表示。P<0.05,差异明显。

2结果

2.1子宫血流动力学指标

分析得知,2组的舒张期血流峰值差异不大(P>0.05)。和子宫肌瘤患者相比,子宫腺肌病的血流灌注指数更低,阻力指数更高(P<0.05)。见下表1。

表1 子宫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x±s)

组别

舒张期血流峰值(mm/s)

血流灌注指数

阻力指数

子宫肌瘤(n=38)

42.79±11.36

1.62±0.59

0.59±0.01

子宫腺肌病(n=38)

43.09±10.82

1.16±0.45

0.79±0.20

t

0.118

3.821

6.157

P

0.907

0.001

0.001

2.2诊断结果

分析得知,超声诊断结果和病理学结果差异不大(P>0.05)。其中,子宫肌瘤确诊36例,漏诊1例,误诊1例;子宫腺肌病确诊37例,漏诊1例。见下表2。

表2 超声诊断和病理学诊断结果比较 (n,%)

组别

例数

漏诊

误诊

确诊率

子宫肌瘤

38

1

1

36(94.74)

子宫腺肌病

38

1

0

37(97.37)

病理学结果

38

0

0

38(100.00)

2.3病症差异

分析得知,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的症状相似,其中子宫腺肌病表现为痛经、子宫体触痛,子宫明显增大,且均匀增大;在月经方面,2组差异不大。子宫肌瘤周围有血液环绕,表现为粘膜和浆膜下方血流明显;子宫腺肌病周围血流信号少,内部见星状血流信号。

3讨论

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是临床常用的妇科疾病,主要表现为经期延长、痛经等,若患病后未得到及时治疗,会给患者的工作、生活带来严重影响。由于2者表现相似,如果患者同时出现经量增多、卵巢病变等病症,单纯依靠症状、体征诊断,容易出现漏诊、漏诊等情况,影响治疗效果和预后[4]。研究表明,在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的诊断中,彩色多普勒超声具有操作简便、无创等优势,能够清晰、直观显示出患者病灶,同时记录患者的搏动和阻力指数,为后期治疗提供可靠依据[5]。为提高诊断准确性,2种疾病鉴别诊断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子宫肌瘤伴有低回声、等回声,周围有假包膜;子宫腺肌病回声强,无包膜;(2)子宫腺肌病呈现弥漫性增大,子宫肌瘤则局限性增大;(3)和正常血流信号相比,子宫肌瘤周围血流信号丰富,呈半环状或环状,子宫腺肌病则呈星点状、放射状。

本研究中,超声检查结果和病理学结果无明显差异,其中子宫肌瘤确诊率为94.74%,子宫腺肌病确诊率为97.37%。说明经腹部+经阴道超声检查可提高疾病确诊率,便于早期治疗疾病;在子宫血流动力学指标上,子宫腺肌病的血流灌注指数更低,阻力指数更高,但舒张期血流峰值无差异,和郑高鹏[6]结论相似。

综上,对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病患者采用经阴道、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减少误诊、漏诊情况,提高诊断准确率,为后期治疗提供参考,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韩冰,宋海波.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病及腺肌瘤的临床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2,6(04):40-42.

[2]许昌翠,徐燕红,殷广莉,吕永燕.经阴道与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病的鉴别诊断[J].中国实验诊断学,2022,26(01):50-54.

[3]谢幸,苟文丽.妇产科学[M].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03(01):21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