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工业化时代茅洲河(宝安段)产业发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3
/ 2

后工业化时代茅洲河(宝安段)产业发展研究

林秀芸

(深圳市宝安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深圳  518101 )

[摘要]:在后工业化时代,产业转型升级中应避免产业空心化,本文对茅洲河周边产业发展态势及沿河创新要素分析研究,确定茅洲河(宝安段)产业未来发展定位,通过分析周边产业及现状产业情况,确定茅洲河产业发展门类,在尊重现状的基础上,植入优势潜力产业门类,优化产业布局结构,为了加快茅洲河沿岸产业转型升级,规划打造产业名园,引导产业集聚,释放产业价值。

[关键词]:茅洲河;产业发展;后工业化时代


前言

后工业化是1973年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提出的概念,主要特征是服务性产业成为地区的主导产业,知识和技术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1]

2009年深圳三次产业结构为0.1、48.9、51.0,第三产业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标志着深圳进入了后工业化时代。

茅洲河位于深圳西北部边缘地带,主要承接市区转移出来的制造业,在湾区融合发展背景下,深圳向西发展的态势明显,以及茅洲河治水提质成效显著,因此茅洲河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产业结构亟需转型升级。

1、茅洲河(宝安段)基本情况

茅洲河位于深圳市西北部,全长31.3公里,宝安区内19.7公里,目前共和村国考断水质已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污染防治体系基本形成,并打造了6.1公里深圳市碧道试点段。

本次研究范围30.9平方米公里,涉及燕罗、松岗、沙井、新桥等4个街道。主要由广深高速公路、松福大道、宝安大道、帝堂路、广田路和其它道路以及街道边界线等围合而成,规划范围北侧与东莞市隔茅洲河相望,东侧临近光明区,西南侧临近大空港区域。

现状以工业用地为主,占比37%,整体呈现高密度低强度开发状态,以低层和多层建筑为主,建成度89%。产业整体附加值不高,以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为主,专用设备制造业和金属制品业为辅,65%企业年营业额在1000万以下。

F:\2022年项目\00 策划及杂事\08 职称论文\茅洲河范围.jpg茅洲河范围

图1研究范围图(作者自绘)

2、茅洲河周边产业发展态势

(1)周边集聚基础研究与技术攻关平台

茅洲河处于“三城一体”的大格局中,三城是指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光明科学城和松山湖科学城。

西丽湖国际科教城位于深圳南山区北部,总面积69.8平方公里,是深圳市“十四五”时期重点打造的四大国家级战略平台之一,是国际一流大学城,国家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中心,对接国家基础研究重大布局,建设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级重大创新载体,瞄准国际科学前沿和战略必争领域,集聚高端创新资源[2]

光明科学城是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重要组成部分,布局重大科学装置、专业科研机构及高校、应用型研究院、创新孵化平台、科技企业创新研发总部;重点发展信息、生命和新材料三大领域,信息领域主攻集成电路、超级计算、网络通信、人工智能等细分领域;生命领域主攻合成生物学、脑与认知科学、精准医学等细分领域;新材料主攻贯穿制备、表征、计算和服役的全流程研发和应用[3]

松山湖科学城城位于东莞与深圳的交界巍峨山地区,总面积53.3平方公里,重点发展新材料、电子信息、新能源、医疗健康和高端装备制造5个领域,其中新材料聚焦先进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先进复合材料、前沿新型材料等领域;电子信息聚焦集成电路、关键电子元器件及组件、新一代通信等领域;新能源聚焦新型动力电池、燃料电池等领域;医疗健康聚焦生物医药、化学药品、医疗设备及器械等领域;高端装备制造聚焦工业机器人、超精密数控机床、精密仪器仪表、高性能轴承及模具等领域[4]

(2)茅洲河沿河创新要素集聚,格局初现

茅洲河上游以松山湖为核心,集华为终端总部、海柔创新等知名创新企业,下游以国际会展城、东莞滨海湾、海洋新城形成商务科技门户。

东莞滨海湾片区规划总用地面积84平方公里,发展定位为“一带一路”倡议下湾区的国际创新客厅,粤港澳大湾区东西两岸融合发展的先导区,东莞三心一体都市核心区的新经济中心,高质量的片区统筹联动发展示范区[5]

海洋新城以海洋高端智能设备和海洋电子信息两大产业为核心;以海洋专业服务、海洋文化旅游和海洋高端会务三大产业为基础支撑;以海洋生态环保和海洋新能源两大产业为潜力储备[6]

深圳国际会展城大力发展会展经济、海洋经济和都市文旅产业。

(3)茅洲河(宝安段)产业未来发展定位

茅洲河上游主要为基础研发,属于原始创新,下游主要为面向湾区和全国的商务、科技、产业配套服务,茅洲河(宝安段)受到基础研发和科技服务两端的牵引,具有跨越式发展机遇,在创新生态链中将重点聚焦“成果产业化”环节,作为智造集群的中转纽带,承担产业转化的功能,在已有的制造业基础上进行转型升级,作为上下游产业转化,左右岸深莞合作的区域。

F:\2022年项目\00 策划及杂事\08 职称论文\茅洲河中游.jpg茅洲河中游

图2茅洲河周边产业发展态势(作者自绘)

3、产业门类选择

(1)周边产业

茅洲河位于东莞海滨新区、空港新城、松山湖、光明科学城和西丽国际科教城等创新发展增长带,周边主要发展生物医药、智能装备、机器人、新能源、新材料、海洋经济、会展经济、航天航空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等9类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

(2)现有产业构成及企业数量

现状共有1435家企业,主要以电子、专用设备和金属制品为主,占比82%,各类相关规划主要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和节能环保作为产业升级方向。

(3)现有规上及新兴企业

现状规上传统企业数量213家,以电子、通信制造业为主,占比25%;规上新兴企业数量60家,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主,占比60%。

(3)现有创新载体

现状有创新载体9家,产业方向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和新材料为主。

C:\Users\linxy\Desktop\202203-22茅洲河一河两岸概念规划研究.jpg202203-22茅洲河一河两岸概念规划研究

图4创新载体分布示意图(作者自绘)

(4)产业门类选择

以现状主导产业为基础,结合区域产业发展的趋势,确定茅洲河产业向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和产业性服务业升级。

规划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和绿色低碳产业作为核心产业;高端医疗器械、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文化创意作为潜力产业;产业性服务业作为支撑产业,形成“7+N”产业体系。

4、产业优化布局

尊重现状基础,植入优势潜力产业门类,实现智产融合“一轴、组团”的产业结构。

一轴:以松福大道为产业轴,串联各产业组团产业轴向西加强与会展新城、海洋新城及西部中心的联系,向东加强与光明科学城的联系,同时与滨水形成“一轴一环”

多组团:结合现状和规划产业导向,引导同类、同链的产业集聚化发展,优化产业布局。

F:\2022年项目\00 策划及杂事\08 职称论文\产业布局.jpg产业布局

图5产业优化布局示意图(作者自绘)

5、实施指引

为了加快茅洲河沿岸产业转型升级,规划打造5个产业名园,引导产业集聚,释放产业价值,5个产业名园分别为燕川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园、沙浦未来科技产业园、共和生态科技产业园、民主电子科技产业园和松岗新兴科技产业园。

其中燕川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园用地面积30公顷,产业导向以集成电路制造、半导体设备为主。

沙浦未来科技产业园用地面积58公顷,产业导向以移动智能终端、通信终端和智能家居为主。

共和生态科技产业园用地面积45公顷,产业导向以节能环保与高端装备制造为主。

民主电子科技产业园用地面积52公顷,产业导向以可穿戴设备为主导。

松岗新兴科技产业园用地面积35公顷,产业导向科技研发及区域总部为主导。

F:\2022年项目\00 策划及杂事\08 职称论文\名园.jpg名园

图7产业名园分布示意图(作者自绘)

6、结语

在后工业化时代,茅洲河两岸产业转型,不能仅仅表现为服务业比例简单提升,应注重在服务业的纵向提升,努力实现产业发展的高端化和研发化,同时也要避免产业空心化,因此需依托区域资源,通过自主创新,推动产业向高价值链延伸,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擎,培育发展未来产业,将现代服务、科技与高端生产再融合和再发展。


参考文献:

[1] 阳建强,罗超.后工业化时期城市老工业区更新与再发展研究[J].城市规划,2011,35(4):80-84.

[2]《关于支持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建设的若干意见》[Z].2021年

[3]《深圳光明科学城总体发展规划(2020-2035年)》[Z].2021年

[4]《中子科学城空间规划》[Z].2018年

[5] 东莞市滨海湾片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 年)[Z].2020年

[6] 深圳要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代表委员提出系列建议.[EB/OL].2022.06.25.https://www.sohu.com/a/365936877_119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