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背景下的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以"平面图形"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3
/ 2

 深度学习背景下的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以"平面图形"为例

刘琳

自贡市自流井区东方小学校     643000

摘要:深度学习是指学生对学习目标充分掌握的同时,培养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最终实现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行为。数学作为一个既有逻辑又有抽象内容的学科,平面图形的学习涉及到学生对几何的理解和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应该创设有效的氛围,通过良好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理解数学核心,实现真正的深度学习。

关键词:平面图形;数学教学;深度学习;教学策略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很难用语言来展现抽象的数学知识,不利于学生直观感受,无法做到深度学习。因此,必须通过改变教学方法,运用好当前的多媒体教具,实现层次化、清晰化、形象化地展现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将思维带入更深层次。通过推敲问题、实践探究、创设情境等方法来开展深度学习,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小学数学平面图形教学存在的问题现状

(一)教学方法传统固化

教学方法传统固化是当前平面图形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往往使用灌输式的方法,只得到了教学效率的“伪提高”,学生反而无法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思考问题缺乏深度。在强调数学教学“生活化”的今天,学生在传统教学的方式下只能认出不同的平面图形,但对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正方形等图形没有深度的思考,没有切实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

(二)伪探究情况严重

“伪探究”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究形式化。探究式考验学生对学习内容独特的见解、发现、创新等,是一种基于综合分析能力下的能力层级,但在教学中,很多探究存在形式化,学生在问题的提出时就已经知道了答案、摸清了教师的意图,最终只回答了教师“想要的答案”,这种探究并不能考验学生对问题独到见解,也无法让学生迸发创新的观点,只有探究之名,无探究之实。

(三)教学环节碎片化

教学环节碎片化是当前教学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无论是传统教学模式还是新兴教学模式,都存在内容孤立、教学过程碎片化的现象。学生在平面图形学习的过程中接受的是“圆是圆”、“方是方”的教学模式,教师在不同内容的讲授中缺乏有效的衔接。因此整体上学生学习的内容是片面、独立的,无法用现有的知识进行正向的延伸。

二、小学数学平面图形教学是学习的教学策略

(一)强化情景创设

强化情景创设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情景创设是通过相关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结合,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深度的生活化教学,吸引学生对内容进行探究,引导学生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的问题,实现深度学习。

如在教授《图形测量》这一概念的时候,很多学生对周长和面积存在混淆。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自主思考,实现“从做中学”。让学生经历面积、周长的实际意义的探究过程,最终实现深度的学习。因此,教师可以先创设情景,让学生通过手描课本、书桌的方式让学生描绘出一周,让学生对“周长”这一抽象的内容具体的概念之后,让学生描出自己感兴趣的图像封闭的一周。这样能使学生乐于参与其中,最终通过自我效能实现对学习的投入。

(二)拒绝伪探究

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一方面要注重学生真正的思考和探究,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能够有效寻找到方法论,实现举一反三。因此,探究环节的设计、探究设计的质量非常重要,教师要敢于沉下心思,让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思考。

同样以《图形测量》这一课为例,当学生对“周长”有明确认识后,教师如果此时就定义周长,将无法延伸学生探究的思维。因此,教师应继续引导学生的认知冲突。如展示学生喜欢的喜洋洋等不规则图像,那么如何测量不规则图像的周长就需要学生继续探究。学生则会通过“定点绕线”的方式动手测量周长。通过以上情境活动,学生经历了“一周”概念的建立、周长测量方法的探索及周长的测量,不但对周长的度量本质能透彻地理解,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达到了深度学习。

(三)问题链的课程推进模式

“问题链教学”是指通过连续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的基本方法。“问题链教学”可以通过连续巧妙的问题,以突出问题导向的方式,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正向迁移上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让学生知一推二、举一反三。因此教师在设计教案的过程中,要结合当前信息化教学的方式巧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不断深度研究问题,让学生做到主动探究、深度学习。

如在教授《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过程中,通过四个链条环节让学生进行学习。第一,询问学生不同的平面图形具有何种相似或者共同点?第二,运用生活化的问题让学生阐述常见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出现在哪些物品上?第三,让学生在思考后集体讨论,总结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区别,并阐述平面图形的含义。教师则针对学生的定义,找出其不足,并让学生不断修正。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实现深度学习和核心素养的提升。

三、总结

本文阐述了当前小学数学平面图形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小学数学平面图形教学如何实现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提出了有效情景创设、避免“伪探究”、“ 问题链”教学三个教学方式。但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注意细节问题。

首先,情景引入要符合生活实际。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有助于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教学资源以及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获得的经验展开教学,感知数学的学习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其次,注意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提升,设计的学习思路要清晰,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多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开发思维。

第三,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师要树立核心素养的课堂定位从知识、能力立意走向思维、智慧立意。因此教学设计时,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能力针对性的设计问题,让学生有获得感和满足感,实现“做中学”,才能真正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黄小波.大数学观视域下的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策略[J].陕西教育(教学版),2021(12):21-22.DOI:10.13617/j.cnki.sxnedu.2021.12.013.

[2]冷忠燕.“进阶式教学”:助力学生数学认知深度发展[J].教师博览,2021(33):67-68.

[3]李月霞.浅层化问题向深度化问题进阶的设计策略——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J].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2021(11):39-41.

[4]吴金选.凝练核心问题  促进深度学习——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核心问题的实践与思考[J].第二课堂(D),2021(10):26-27.

[5]樊荣.渗透数学思想,促进深度学习[J].新教育,2021(13):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