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能表计量装置周期检定中的问题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3
/ 2

电能表计量装置周期检定中的问题探析

史雪琪,张雪莹

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供电服务监管与支持中心内蒙古通辽市28000

摘要:基于对电能表的计量设备检验周期进行分析,探究导致设备超差的原因,包括电能表本身的质量、技术员个人能力以及电能表所处的环境。并提出应对超差问题的办法,包括实施超差检定、以检定结果为分析依据、验证结果三个步骤。

关键词:电能表;计量装置;周期

1电能表计量装置内容

电能表需实施具有周期性的轮换及实地检验。共有四类电表,一类电表间隔3个月左右,完成实地检测,2~3年更换设备。二类则需间隔半年进行检定,更换频率同上。三类以年为实地检定节点,轮换周期同上。四类需间隔2~3年更换三相电表,每五年更换单相电表。其中,前两类电能表中安设电压以及电压互感设备,此类设备需要隔5年进行实地的检定。便携式的电能表,主要负责实地检测的工作,因此,为提高其精度,需每隔3~4个月进行测定。如果应用过于频繁,为避免影响正常工作,需每半年检测一次。

2电能表计量装置超差问题成因

2.1电能表质量偏低

检定周期中,电能表若有超差问题,可能是受到了不同因素的影响。相关市场虽然已经实现全面管控,但难免会有“漏网之鱼”,质量偏低的电能表,制作材料应用性能不高,难以有效确保计量的准确性及应用寿命。基于我国相关制作要求,确定五类磁钢,可使计量装置保持稳定的工作状态,并且是维持整体运转的关键零件。但部分厂家为控制生产成本,仅添加三类磁钢,甚至直接应用其他材料。在实际应用前,虽经过误差调节,但依旧会发生超差。同时,大多数电能表工作期间,停滞是较常见的,如不走表、走表逐渐变慢。电能表运转期间,内部的零部件势必会出现磨损,由此导致装置整体停滞。而此会导致误差值不断扩大,内部应力释放,压低装置的运用速率,若出现负荷偏低的情况,无法及时感知并走表。另外,个别厂家将塑料零件换成聚乙烯,以此压缩费用。而此类材料不具备抗高温的性能,导致电能表的应用周期缩短,加速老化,甚至干扰计量走表的可靠性。此外,外部防尘举措未发挥出所需的程度,装置内易被灰尘污染,继而产生超差,减缓工作速率。

2.2技术人员的操作

计量超差的诸多成因中,技术人员操作行为是不容忽视的。个别技术员在有关法制理念上缺少重视度,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做出不符合计量法规的行为,甚至为满足个人不正当需要,干扰电能表计量精确度。特别是少数个体经营商,掌握部分有关电表的知识,采取不同手段使计量速度变慢,如接入电阻,导致电表被烧坏,或去除铅封,改动电表内的零部件等,引发失准问题。另外,个别采购人员,为从中获取额外的“报酬”,选择价格过低的设备,但质量无法保证。电表技术人员的问题除专业能力参差不齐外,还可能是开展运维工作时,有遗漏或缺乏严谨的态度等,造成部分细节异常未能及时发现,逐渐演化成严重超差问题。

2.3电能表工作环境

校准处理后的电能表,应用、安设和运维均比较严格。要求将装置安装在不易接触油烟及灰尘、不易受磁场干扰的环境中。其中,灰尘是无法避免的,一旦电能表中受灰尘侵扰,会引发计量误差,对此,应在其外部加装表箱,隔绝电能表与外界的联系。同时,电能表使用期间,若放置不合理,出现撞击等现象,同样会导致计量准确性下降。装置内部有旋转螺钉,其对所处环境的稳定性过于灵敏,即使发生轻微地冲击,也可能改变其原本的状态,严重时直接脱落,导致计量准度大幅下降。同时,外部冲击力及工作空间波动,会改变轴承顶针的物理形态,转盘等零件也易发生破损及变形。

3电能表计量装置超差问题对策

3.1开展超差检定

超差情况的出现,势必会降低计量的精确度,所以,应从多个角度出发,保障处理的效果。发现超差问题时,一般是周期检定期间,因为脉冲信号出现异常,导致计量结果不准确。近年来,国内针对电表误差的检定手段以一般检定为主,换言之,标准电表把电能数据调整成脉冲完成输出,被检定电表受到控制,利用标准电表计量实际的脉冲数,被检定电表与标准电表之间的差是误差值。变形公式如下:

式中,r表示被检定电表的计量误差;N0表示电表测出的算定脉冲数;N1表示电表的实测脉冲数。如果被检定的电表常数是C0,而标准电表则是C1,实际查看的圈数是n。由此可得出算定脉冲数。运算公式如下:

和上文的变形公式联立后得出:

由此构建计算电表计量误差的模型,更是调整并强化治理的参考。

3.2基于检定结果

首先,应增强电表市场的监管。目前,市面上有很多生产及销售的经营主体,应开展全面排查,避免有质量不达标的计量装置售卖。特别是规模偏小的门店,用于零售的电表一般是由生产方与零售方合作,后者代销。但部分小商铺经营者可能缺乏专业的检定手段,代理质量有问题的电表。加之,该类电表的价格相对偏低,也比较适合小规模商家。采购人员应保证能接受常规的教育培养,必须形成控制质量的意识,拥有职业道德,避免发生以次充好的现象,以控制电表的来源。新生产出的电表,应进行抽样检定,确保电表质量达标,根据同批次的实际产量,确定抽查比例。如果发现不合格的产品,应立即退回,重新采购并使用,以提高投入应用的电表质量。

其次,注重初次强检。应用人员获取电表前,设备会通过不同的渠道进行销售。目前,我国采取一户一表的计量模式,加上电力体制的调整,电力公司应和当前用电、计量环境相匹配,确保每户都能精准供电、抄表及收费。为避免因计量出现矛盾,应加大对初次强检的关注度,确认合格并完整保留所有检定资料,封杀质量不达标的电表。在此期间,计量检定工作者和技术员应清楚地认识个人的职责与肩负的责任,保证不偏不倚,公正细致地落实电表测试工作。在此基础上,电表实际应用期间,依旧保持周期性的检定规律,严格做到质量把控。

最后,及时调整计量误差。投入应用的电表,应强化以后的运维,提高对误差的管控检查强度,使电表计量的实际误差能控制在允许的浮动值内。使用期间,若电表的误差值已经趋近于超差值,会出现失准现象。若电表属于2.0级的单相规格,误差值未超过1.9,则表示还未出现超差,但也属于误差偏大的情况。

此时,虽未达到超差的程度,但也需进行调整,将误差值降至1.0以下。另外,检定技术员打开外箱并进行调整维修,全部运维处理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拧上螺丝,全部检查无松动问题,才可离开。由此避免外箱密封性不佳,使灰尘由缝隙进入,引发装置超差。

3.3实证结果分析

以某电表周期性检定为例,在此期间检测出一个单相的电子电表存在超差情况。针对此现象,利用数据模型运算具体的超差量,而后采取上文的调整方法。具体的处理过程为:常数C0是3200imp/kW·h;电压是220V;电流是5A;电流得的最大值是20A。额定电压及电流,且功率因数是1.0,存在计量设备误差信息有误的情况。把电表常数调整成96imp/kW·h时,误差输出率仅在36.8%左右。根据上文提到的公式,运算得出误差值为310.4%。

结语:

综上所述,电表超差严重降低计量准度。而此类问题会受到电表本身、人为操作以及周遭环境影响。需要通过全面检定及周期性的调整优化,实现有效控制。并通过计算实际超差确定调整维护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李二鹤,周建涛,张勉.安装式电能表现场在线检定的可行性分析[J].计量与测试技术,2020,(10):63-65.

[2]王平中.电能表检定周期内超差原因及对策探究[J].中国设备工程,2020,(13):17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