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质量诊断的研究方法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3
/ 2

《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质量诊断的研究方法设计

贾俊, ,叶玉珊, ,余玲

贵阳康养职业大学    贵州省贵阳市    550081

【摘要】基于《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质量诊断的方法做了系统的分析研究,设计出了科学、可行的研究方法,为进一步的诊断与改进策略的制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药事管理与法规  课程质量  诊断  研究方法

从课程层面完成教学诊断与改进的目标,以分析课程的质量现状为起点,找到影响课程质量的原因(因素),完成课程标准体系,改进现有课程的实施方案,验证现有课程实施方案,收集课程在线监测数据,分析数据,提出课程教学诊断与改进策略,建立起课程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基于《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质量诊断的方法做了系统的分析研究,设计出了科学、可行的研究方法,为进一步的诊断与改进策略的制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核心概念

(一)课程

   本课题选取课程是所有高职院校涉药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课程《药事管理与法规》,本课题的参与者大多教授过本门课程,便于课题的开展;并且成员来自多所高职院校,课题的结论也可推广到其他院校课程的诊断与改进中。

(二)课程质量

   本课题所指的课程质量是以课题组成员所授课程为研究对象,选取的评价方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主要是对高职涉药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第二种主要以高职《药事管理与法规》授课教师作为访谈对象,第三种以课题组教师作为课堂观察对象。以此进行《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质量评价。

(三)课程标准

本课题所指的课程标准是《药事管理与法规》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对《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它体现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了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四)教学质量监控

本课题所指的教学质量监控包括教学管理、教学过程和教学对象等方面的内容。教学管理方面的监控内容,体现了课题组对《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教学质量的要求与标准。在落实教学质量要求和完善教学质量标准方面进行监控,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教学过程方面的监控内容,反映了教师教学工作上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了教学质量形成的主导方面。在教学质量形成的主导方面进行监控,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教学对象方面的监控内容,反映了学生学习的主观努力和客观环境,体现了教学质量形成的主体方面。对教学质量形成的主体方面进行监控,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五)课程诊断与改进

本课题所指的课程诊断与改进主要指以诊断与改进为手段,促使课程、教师、学生不同层面建立起完整且相对独立的自我质量保证机制,强化学院、系部各层级管理系统间的质量依存关系,形成全要素网络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二、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标

1.找问题——教学诊断,查找课程问题

2、建方法——多维手段并举,建立课程标准体系sop文件资料

3、成机制——“24H不打烊”信息化诊改平台,建立可行的、合理的、可复制的课程诊断与改进路径。

(二)研究内容

1.“把脉问诊”——调查法、访谈法、课堂观察法等梳理问题,SPSS软件梳理分析,找到课程质量问题。

2.“开处方”——进口问题,深化改革,线上线下基于工作室制的混合式教学的探索,制定完善的课程标准体系sop文件资料,保证课程质量可控、可追溯。

3.“标本兼治”——依托信息化采集平台,建立动态课程监控与诊改路径

三、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一)研究方法

1.调查法 制定详细周密的问卷,以药学相关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编制一组与课程质量有关的问题,以发放问卷的方式让学生完成对课程效果的满意度调查,并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找出影响课程质量的因素。

2.访谈法 面对面地与课程教师交谈,收集多方面的课程实施情况,分析资料,完成教师课程实施情况调查。

3.文献及资料分析

通过对历史文献的分析探明课程诊断与改进的历史沿革、研究的一般路径,完成课程标准及实施方案制定,完成课程诊断改进策略。

(二)研究对象

本课题是以课题负责人所在的贵阳护理职业学院的高职学生作为课题的研究对象,旨在研讨《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的质量问题,并建立动态质量监控和诊改的机制。

(三)研究工具

1.问卷调查

2.观察量表

3.文献资料

4.教师的教学文件、学生的作业、教材、实训条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等资料

(四)分析方法

1.数据分析—问卷星、excel、SPSS

2.word

3.文献分析

4.资料分析

四、技术路线和研究步骤

(一)《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质量分析

1.学生层面 主要从学生层面了解课堂教学效果及对课程的满意度,从而找到从学生视角出发影响课程质量的因素。主要研究方法是以问卷形式完成学生对课程效果的满意度调查,并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1. 教师层面

设计符合课程需求的访谈问题,和教师面对面访谈,以此找出教师视角的影响课程质量的因素。

观察法可以较客观的发现课堂教学的问题,完成教师课程实施情况调查。

(二)制定课程教学标准

制定符合专业建设目标的课程教学目标和课程教学标准,并形成完整的课程实施方案。

使用文献及资料分析法完成课程标准及实施方案制定。

(三)建立课程诊断与改进机制

借助信息化手段获得课程教学大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建立课程质量监控体系,并建立课程诊断与改进机制。

(四)技术路线

本课题主要采取的是spss、excel、问卷星等数据分析法,文献资料、教学资料等的资料分析法,配以大数据平台可溯源动态课程质量诊改系统,进行课题研究,总体规划图如下:

图1   技术路线和研究步骤

           【参考文献】 

[1]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Z].教职成司函2015(168号).

[2]程宜康.《基于“问题导向”的高职院校质量体系与诊改认识》 职教论坛 2017(24): 5-11

[3]段琼辉,李永.《高职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研究现状》 科技视界 2017(1):136

[4]尹达.《课堂教学诊断研究总结与展望》教师教育学报 201(6): 54-61

[5]范蓉《课程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模式探索》.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8(2):54-58

[6]应雅泳,徐佳.高职生对高职课程现状的满意度调研报告[J].职业教育研究,2013(4):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