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2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

王伟

身份证:142231199306090416

摘要:高职办学的专业设置必须与区域优势产业相吻合,与企业合作,实施校企融合、能力递进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全面进行教学改革,突出能力培养,应用项目教学法。

关键词:专业;产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专业设置与区域优势产业相吻合呼和浩特市十一五规划确定:打造北方最大的机械制造业基地和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建成国内发电装机容量最大的地区,总容量将突破1 000万千瓦;继成功打造中国乳都之后,依托内蒙古电力资源丰富优势,抓住硅材料和绿色能源快速发展的时机,进而打造中国硅都。这为呼和浩特市电气自动化技术的迅猛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呼和浩特市已建有金川、如意、托县、盛乐、金桥、金山等1个国家级、5个地县级现代化工业园区,数百家自动化工业企业的入驻,带来了装备水平的极大更新和提升。现代制造业的技术不断进步与升级均大量应用着自动生产线、自动装配线、数控机床等先进设备,在这些设备中又大量运用了现代控制系统,这些控制系统具有种类繁多、技术含量高、价值高、更新换代快四大特点。所有装备和系统中无不与电气自动化技术息息相关。电气自动化技术已经成为决定装备质量、性能、运行稳定性的关键因素,成为产品附加值的决定性因素。目前呼和浩特市及周边地区与电气自动化技术有关的企业多达8 600余家,自动化生产线近1 000条,而当前电气自动化技术人才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严重短缺。培养掌握电气自动化技术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高企业第一线生产、安装、调试、设备维护、售后服务和运行管理等相关岗位从业人员素质显得尤为迫切。可见,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面临极好的发展机遇。

二、深化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近几年,呼和浩特职业学院该专业办学紧密结合呼和浩特地区及内蒙古支柱产业发展,深化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改革,与蒙牛乳业集团、众环机床机械公司等12家企业建立了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在办学过程中,电气自动化专业逐步构建起了校企融合、能力递进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工学结合的模式校企共同培养本专业自动化生产设备应用方向的学生。既突出岗位技能,又注重人文素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强,从而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

1.校企融合引进企业入校设厂、设车间,建设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技术研发和生产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学习型生产性实训基地;走入企业办学,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满足岗位综合能力课程教学和顶岗实习需求;加大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拓宽订单式人才培养渠道;根据企业职业岗位能力要求,校企共同研究制订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案,构建适应企业职业能力结构、岗位要求的能力递进课程体系,并实施学分制;通过对用人单位满意度跟踪调查,反馈回教学一线,进而根据企业需要对教学内容适时进行调整。通过培养、引进,与企业合作等手段建设一支素质优良、技术精湛、专兼结合、双师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培养工业电气控制技术方向、工厂供配电方向、自动化生产线方向专业带头人,培养骨干教师,注重培养专职教师的双师素质,聘请若干名企业技术骨干为兼职教师。

  1. 能力递进能力递进的核心是教学过程、方法。由校企共同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对所开设的课程以及教学大纲进行修订。建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技能训练项目化、综合实训职业化课程体系。围绕该专业岗位群的职业技能需求,构建由认知(企业岗位工作过程仿真)——理论(工作过程涉及的理论知识)——实践(基于工作过程的校内实训)——顶岗(企业真实岗位的训练)一条完整的能力递进教学链,逐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

三、深化教学体系改革,突出能力本位培养

  1. 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组织和协调下,对电气自动化专业岗位群市场需求变化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各岗位所需的知识点和技能点;由专业带头人组织骨干教师对照知识点和技能点和职业资格标准确定对应的课程,形成完善的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块化课程。以工作过程为主线,将模块化课程串接成相关的知识体系,从而确定新的课程体系。

2.课程体系改革根据呼和浩特及周边区域产业优势、企业职业能力需求,结合学院办学特色和学分制要求的增强学生自我选择余地,我院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划分为工业电气控制技术、工厂供配电技术、自动化生产设备应用三个方向

3.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融教、学、做为一体,以真实工作任务或生产产品为载体,突出实践技能、优化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求专业课程至少有二分之一的内容在实训室或企业完成。在教学上采取行动导向教学法,提高学生对工作流程的认知,把教学场所从单一的课堂转移到一体化的课堂与实习地点。教学过程采用项目教学法等方法,使每个项目都有具体的产学结合导向计划

4.教学机制改革在校企融合、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框架下,实行与之相适应的学分制并逐步实行弹性学制;从教学管理,教学过程实施,教学质量监控等方面予以保障。

四、着力加强课程建设,递进培养职业能力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应具有鲜明的职业化特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点:一是应用性、实践性和针对性进一步增强;二是与当地经济及技术发展紧密结合;三是及时反映科技成果在生产经营中的应用。前已述及,根据自治区和呼和浩特优势产业布局、结构和高技能人才需求,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岗位群有:机电产品的电气系统安装维护、自动化生产线的运行维护、工厂供电系统安装、维护和设备改造等三大类岗位。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

[2]吕景泉.核心技术一体化的探索[J].职教论坛,2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