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内科治疗临床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2

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内科治疗临床效果观察

许斌

(四川省南充市南部县宏观乡卫生院  四川 南充  637370)

摘要:目的:探究在胃食管反流干预工作中中医内科干预方案的应用方式以及其干预效用。方法:收录从2021年5月-2022年5月在某院接受诊治的胃食管反流样本共86例,利用随机法将86例样本进行分组,常规组在诊治中接受西医干预,中医组在诊治中接受中医内科干预,完成两组样本干预效用、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的收录工作并对其展开对比分析。结果:接受干预后,实验组样本的干预效用显著优于常规组样本,p<0.05,组间差异性显著。结论:采用中医内科干预方案对胃食管反流进行诊治,不仅能够提升胃食管反流群体的疾病愈合效率,同时也能够降低胃食管反流群体的不良反应出现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建议在后续诊治工作中对其展开进一步应用。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中医内科;干预效用

引言:

胃食管反流即胃部内容物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反流向食管所造成的疾病,在胃肠科属于常见慢性疾病,患有胃食管反流后,个体会由于病症的影响出现明显的胸骨后不适感或者灼痛感、胸痛、嗳气等症状,随着病情的加重,部分患者会出现吞咽困难、恶心、咳嗽等表现。中医学领域认为,胃食管反流的主要病因是寒热食滞、脾胃虚弱,主要病机则为肝失疏泄、胃失和降[1]。为达到干预胃食管反流的目的,就需要以健脾和胃、清肝疏热为依据,改善其脾胃状况。相关研究指出,相对于西医干预方案,中医内科干预方案具有良好的胃食管反流干预效用,能够显著提升胃反流群体的预后质量[2]。本次研究将以在某院接受诊治的86例胃食管反流样本为例,探究中医内科干预方案的胃食管反流干预效用,旨在为胃食管反流干预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依据。

1.资料与方式

1.1样本资料

以2021年5月为起始时间,2022年5月为终止时间,完成在某院接受诊治的胃食管反流样本收录工作,共收录样本86例,利用随机法将86例样本进行分组,每组共有样本43例,86例胃食管反流样本中共有男性样本42例,女性样本44例,样本年龄范围是29-54岁,年龄平均数值是(36.8±7.5)岁,患病时长范围为1-7年,平均患病时长范围为(5.6±3.4)年。86例胃食管反流样本中共有糜烂性食管炎样本55例,非糜烂性食管炎样本31例。对两组样本的各项人口学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之后,p>0.05,组间具备明显差异性,本次研究在统计学范畴内具有开展意义。

1.2干预方案

常规组样本所接受的干预方案为常规干预措施,患者病情确诊之后,根据其病程以及具体表现给予其抑酸剂干预,轻症群体给予其雷尼替丁口服干预,药物用量为300mg,每日两次,每次150mg,中重度则使用奥拉美唑进行干预,药物用法为每日两次,每次20mg,饭前半小时口服。为改善其肠胃循环状况,每日饭前半小时引导样本口服吗丁啉10mng。实验组样本则接受中医内科干预方案,患者病情确诊后,临床医师需要整理患者的病程以及各项资料,判断其胃食管反流的具体证型,给予其相应的中药干预,本次研究中所使用的药剂为乌贼骨20g,柴胡、黄芩、陈皮、白术、茯苓、神曲、枳壳、姜半夏、白芷各10g,白芍15g,砂仁、生甘草、木香各6g,黄连5g,脾胃虚寒症加鸡内金10g,金钱草、郁金各15g,肝胃郁热症加蒲公英20g,生大黄6g,胃阴不足症加旋复花10g,采用水煎法将其制成500ml的药汤,早晚两次温水送服。两组患者均接受为期8周的药物干预。

1.3观察指标

完成两组样本干预效用、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的收录工作,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在诊治工作展开过程中,收录其不良反应资料,将其进行记录整理。干预效用以胃食管反流诊治指南中所制定的疗效判定依据为准,分为四个等级,分别为治愈、显效、有效、无效。

1.4统计学方式

利用专业统计学软件spss25.0完成本次研究中相关数据的整理分析工作,采取卡方检验以及T检验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p<0.05,则证实组间差异性显著,本次研究具有研究意义。

2.结果

2.1干预效用分析

接受干预后,中医组样本的干预效用显著优于常规组样本,p<0.05,具体数据见表一。

表一 干预效用

分组

样本量

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常规组

43

3

20

15

5

88.37%

中医组

43

10

28

4

1

97.67%

p

-

p<0.05

p<0.05

p<0.05

p<0.05

p<0.05

2.2不良反应发生率

对诊治过程中的相关数据进行整理之后,中医组样本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样本,p<0.05,具体数据见表二。

表二 不良反应发生率

分组

样本量

口干

恶心

呕吐

眩晕

有效率

常规组

43

1

3

2

3

20.93%

中医组

43

0

1

0

0

2.33%

p

-

p<0.05

p<0.05

p<0.05

p<0.05

p<0.05

3.讨论

胃食管反流在中医学领域又被称为呕苦、吞酸、嘈杂。西医学领域认为,肠胃功能紊乱是胃食管反流的主要原因,因此需要采取相关的药物抑制胃酸分泌,缓解食管炎症,但是由于胃食管反流属于慢性疾病,西医干预方案虽然在短期内能够产生一定的干预效用,但是停药后,胃食管反流的复发率较高。中医学领域则认为脾胃虚弱、饮食不节、胃气受损是胃食管反流的主要原因,其主要病位在机体的食管部位,发病原因则是机体脏器功能的失调。想要达到治愈胃食管反流的目的,就必须根据其症状采取相应的干预方案,改善胃部功能,确保胃气能够处于通降顺畅状况,提升脏器的食物消化吸收功能,即可达到控制胃食管反流、改善病情的目的。本次研究基于在某院接受诊治的86例胃食管反流样本,探究了中医内科干预方案的胃食管反流干预效用,研究结果证实,相对于西医干预方案,中医内科干预方案的胃食管反流干预效用更加突出,干预安全性更高,建议在后续诊治工作中,对其展开进一步应用。值得注意的是,为了提升胃食管反流的干预效用,在应用中医内科干预方案的过程中,同时也需要加强对于饮食干预、情志调理等中医方案的应用,综合运用多种方案对其进行诊治,能够有效提升胃食管反流的干预效用。

参考文献:

[1]项镇新,张冠成.疏肝和中汤辅助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的临床观察[J/OL].中医药信息:1-4.

[2]吴思霖,罗芳芳,王继生,等.清热降逆汤对胆热犯胃型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效果及反流改善作用[J/OL].中华中医药学刊:1-9.

作者简介:许斌(1979.04),男,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中医内科常见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