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目标体系构建与实践要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3

小学科学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目标体系构建与实践要求佘锡茂

,兴安县实验小学,广西兴安,5413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相应的教学理念也从单一转向多样化,知识文化和道德教育的融合成为教育部门的基本共识小学科学是九年义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使学生了解自然规律,鼓励他们热爱自然,热爱科学,培养科学知识;也是社会实践与阶级知识密切相关的课题因此,在初等教育科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是将初等教育科学纳入道德教育概念的一种必要尝试,也是对教育本身的一种升华。

关键词:小学科学;社会责任感;目标体系构建;培养策略

引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综合表现为科学精神、责任担当素养。基于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更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要求。小学科学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具体表现为在认识科学本质与科学伦理,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的关系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对科学和技术应有的正确价值导向与责任感。为了落实这一培养目标,笔者领衔的常州市小学科学名教师工作室以“小学科学学科育人价值开发与实践”为研究项目,以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为切入点,历时两年实践与探索,在开展课例研讨、日常实践与专题研究的活动中,不断动态调整和完善小学科学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目标要求与实践路径,并推广和辐射到区域内科学教师教学实践中加以实践验证,以增强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小学生积极投身到社会责任实践中,实现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同时,开发小学科学独有的学科育人价值,为探索社会责任感培养路径提供思路与方法。

一、小学科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教师教学观念陈旧

小学科学教学属于基础教学,在课程改革背景下,科学教材得到了更新,但仍有一些小学科学教师没有形成深入研究教材内容的意识,只是照自己的感觉讲课。此外,部分教师虽然有在教学中融入生活实际的意识,也在逐步开展生活化教学,但却缺乏对生活内容的整合,这也使得小学科学陷入教学困境,学生的学习成绩停滞不前,无法获得素质和技能的提升。还有一些教师过于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忽略学生的科学素养,也忽略了和学生家长的联系,只知道照本宣科传授教材上的内容,对学生和家长提出的意见、观点全然不知。长此以往,不仅无法优化学生的学习,还会抑制学生思维的发展,影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另外,少数教师在教学时并没有注意对现代化教学工具的应用,存在缺乏对现代化教学工具的应用和滥用现代化教学工具的情况,这些情况也导致现代化教学工具难以充分发挥作用。

(二)教学方式机械单一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部分教师习惯以教材为中心进行讲解,用粉笔在黑板上板书教学内容的关键词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式由于其单一性与机械性,很难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教师却认为这种教学方式具有可控性,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计划讲多少,学生就听多少,教学进度与教学内容可以按教师计划来完成。可见,造成小学科学教学效率偏低的问题不仅是教师教学观念的滞后,还有随之而来的教学模式的单一及教学氛围的沉闷。教师在教学中不注重优化教学方式来提高科学教学的有效性,科学来自于生活,但是教师在教学中不注重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与生活相结合进行学习,给学生造成了科学知识深奥难懂的错误印象。教师没有考虑到小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在科学教学中与生活相联系可以更好地使教学直观化,更能够给学生以切身体验。另外,教师在课堂中的理论说教式教学,也使学生产生疲劳感。教师没有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在遇到学习重点难点及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的问题时,教师没能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新课改背景下,信息技术的应用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普及,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更重要的是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使课堂教学更富有趣味性,然而,部分教师不注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增强科学教学的活力,而沿用传统说教式教学,致使小学科学教学有效性降低。

(三)教学工作中教师的社会责任感培养意识淡薄

在目前的小学科学教育环境中,考试成绩和教育质量仍然是教师关注的重点,对道德教育,特别是培养社会责任感的重视不够,因此教师应加强初等教育科学学科的学科性质使其在实际教育系统和教学时间安排方面略有不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倾向于更加重视对学生科学知识的教学和解释,这有损于学生的道德教育、在教学过程中隐含地促进社会责任以及在。

二、小学生责任感培养的重要性

责任感是个人对其任务的态度和行为。它是个人在社会中的个性和社会特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校和家庭教育必须认识到培养责任感的重要性。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优质教育中的责任教育。人的责任感不是天生的,但需要长期的培训,以确保责任感在人格质量和心理习惯方面逐步发展。显而易见,培养小学的责任感不仅是学生成长的重要过程,而且也是学校优质教育的重要目标和工作内容。如果学生有责任感和责任感,他们就能分辨是非,学会独立和自律。如果没有问责文化,小学生道德教育的质量也会受到影响。学校是学生培养责任感的重要场所,教师必须在小学成长的关键阶段培养责任感。目前,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更多的问题,如任意毁坏公共财产、社会冷漠、对网络的持续依赖、学习松懈和违反纪律,所有这些都是缺乏责任感造成的因此,有必要加强小学生在桉树背景下的责任感发展。

三、小学科学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实践策略

(一)强调科学素养,体现学科性

科学素养是学生接受科学教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对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通过科学学习内化的带有科学学科特性的品质,是科学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科学素养是科学的知识、技能、思维、情感、态度等的综合,其中,社会责任感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内容,也是科学学习的重要目标。与其他学科相比,小学科学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有其独有的要求。2017版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明确指出,小学科学培养的社会责任感主要涉及科学伦理,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两个部分,这是带着学科烙印的内容,也彰显出科学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

(二)注重学习过程,体现体验性

小学科学社会责任感培养注重学生探究性学习过程,体现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反思评价的科学探究要素。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主动建构科学概念,还可以形成科学的态度与责任感。社会责任感的获得是学生在真实的学习体验中自然发生的,来源于自省、自悟。教师应更新“先学科后育人”的教学理念,避免使用“你受到哪些教育?”“你体会到哪些责任?”等“贴标签、口号式”教学语言,应该着力于理念和行动的潜移默化,体现体验性。

如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生命教育主题性课程“生命·成长”一课中,学生自主组成学习小组,选择与植物、动物、人等相关的生命成长主题,通过查找资料、观看纪录片、实地考察、种植和饲养等学习方式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探究性学习。学习结果以纯文字、表格、思维导图、PPT、视频、短剧等形式分享与交流,进而感受生命的伟大、生命历程的艰辛,感恩父母的养育。学生在主题学习过程中弥漫和累积的对生命的感悟和感动,尊重生命、珍爱生命的情感自然流淌,根植心灵,历久弥新。

(三)转化日常行动,体现实践性

叶澜认为,教育就是“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生命的自觉不是只停留在觉醒层面,而是要形成一种行动自觉,这是教育的目的,也契合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的主张。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必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科学习仅是一种载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体验、感悟以及受到的教育,是一种输入,经过一定的内化,必须通过行动来输出,才能使学习增值,真正达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从认知到行动是质的变化,行动输出也是深度学习的终极要求。行动体现两个层次的要求:一是用学习所获形成或改善自己的行动;二是通过自己促进他人的行动落实。因此,小学科学学科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归根到底是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在社会交往中自觉遵守科学伦理道德,理解并正视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的关系,承担责任,在关爱生命、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中彰显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提升生命的质量。

(四)树立对社会责任感培养的正确认知

在采取行动之前,思想是第一为了培养学生在小学科学学科中的社会责任感,教师和家长、学校和社会必须形成对文化的良好理解。一方面加强道德教育,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建立学生社会责任感评价制度,帮助教师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此外,还加强了教师和家长的道德教育,以提高家长对人与社会和谐共生的认识,以及社会责任在学生学习、成长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例如,在题为"热水杯温度变化法"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在实验结束后,鼓励学生冷却所用的水并在学校花园里浇水,提高学生对水资源重要性的认识。

(五)借助信息化教育手段,加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逐渐成为从视觉上了解社会场景和自然事物的有效手段,也是帮助学生弥补经验不足和认知社会的有力手段。就小学科学而言,信息教育可以打破现有课堂条件的限制,帮助学生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完成对科学的理解。特别是在社会责任文化中,多媒体可以实现时空的压缩和社会舞台的再现。

例如,在小学科学教学“空中有什么”中,实验的目的是促使学生完成二氧化碳捕获。一般来说,我们使用醋、碳酸酯、橡胶管、玻璃瓶等材料生产二氧化碳,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但是,很明显,很难满足学生对二氧化碳的看法,利用二氧化碳达到温室效应,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多媒体技术的引进解决了这个问题,标志着二氧化碳的出现,使学生能够直观地观察二氧化碳从空气中分离的过程,并认识到二氧化碳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显然,利用信息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科学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实践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也是对学科价值和教育本体功能的回归,可以作为小学科学课程开发、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的重要目标和内容,为一线科学教师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王红.论小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途径[J].环境教育,2020(Z1):70-72.

[2]阳海涛.立足公益活动助力小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J].新教育,2019(32):7+10.

[3]洪舒菲.小学科学学生责任感培育的实然状态与应然路径探究[J].教师,2019(28):5-7.

[4]李红芹.浅析培养小学生责任感的实践研究[J].吉林教育,2019(28):77-78.

[5]胡颖.小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及对策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8.

[6]王瑾辉.培养小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行动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8.

[7]闫晓英.立德树人视域下小学生责任感培养探究[J].教书育人,2018(14):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