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5
/ 2

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评价

刘晓夏

北大荒集团总医院综合康复科 黑龙江哈尔滨150086

摘要:目的:探究对病发脑卒中合并发生肩手综合征患者施以综合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病发脑卒中合并肩手综合征患者,纳入时间起始于2019.1,终止于2021.11,样本共计64例,用盲选抽签法作分组处理,分为对照组(32例)提供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32例)基于对照组予以纳入对象综合康复治疗,比较组间治疗效果、治疗前后FMA、MBI评分。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93.75%)相较于对照组(71.88%)要高(P<0.05)。组间治疗前FMA、MBI评分相近(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FMA(44.28±11.14)分、MBI评分(60.36±11.47)分均比对照组要高(P<0.05)。结论:在病发脑卒中合并出现肩手综合征患者治疗中,运用综合康复治疗对改善上肢功能有显著效果,可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关键词:脑卒中;综合康复治疗;肩手综合征

脑卒中是指患者脑血管因其自身原发疾病、年龄等因素的影响发生阻塞或破裂对脑组织造成损伤,并引起脑组织所支配与关联的躯体功能异常[1]。肩手综合征在脑卒中后并发症中较为常见,其会导致患者出现肩关节、上肢出现疼痛等症状,若治疗不及时对其上肢功能及身心健康水平有严重干扰。相关研究数据显示,脑卒中患者中继发肩手综合征的人群,上肢功能完全恢复的人数占比仅有1/5[2]。因此,于早期阶段施以有效性高的治疗方案,加强康复治疗极为重要。本次研究观察并分析了对脑卒中合并出现肩手综合征的患者施以综合康复治疗的效果,现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病发脑卒中合并肩手综合征患者,纳入时间起始于2019.1,终止于2021.11,样本共计64例,用盲选抽签法作分组处理,对照组(32例)男女比例为17:15,年龄阈值在55-85(平均70.03±5.82)岁。实验组(32例)男女比例为18:14,年龄阈值在56-86(平均71.05±5.68)岁。组间基本信息对比,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提供常规康复治疗,包括指导患者进行肢体、体位摆放与转变训练,基于病情,适时调整训练难度。逐渐过渡至关节活动指导,包括肢体屈伸、肩关节活动、手指活动训练等,并在训练过程中定时按摩患者手部、肩关节。

实验组基于对照组予以纳入对象综合康复治疗,①针灸按摩治疗,穴位选取天宗、合谷、天池、内关、肩髑、手三里等,以平补平泻法为依据进行针刺治疗,待得气后使用电针治疗仪进行治疗,调整治疗仪参数,以连续波为主,将频率参数调整为200Hz,基于患者耐受性调整刺激强度。②关节腔注射治疗:将关节腔药物注射治疗予以关节主观疼痛感较为强烈者,药物选取维生素B12、利多卡因。③理疗:指导患者采取正确体位,施以超短波治疗,作用于肩部,每次治疗时长为20min,每天治疗一次。

1.3观察指标

治疗效果:显著:经对症状如肩关节疼痛、手臂水肿等进行观测,治疗后完全消失。有效:经对症状如肩关节疼痛、手臂水肿等进行观测,治疗后改善明显。无效:经对症状如肩关节疼痛、手臂水肿等进行观测,治疗后没有较大的改善。总有效率=显著率+有效率。

FMA评分:于治疗前后测定,依据FMA量表,纳入力量测定、上肢反射活动、关节活动、肌肉协调活动等项目,评测项越高上肢功能改善越好。

MBI评分:于治疗前后测定,依据MBI量表,纳入洗澡、更衣、进餐等项目,纳入项越低日常活动能力越弱。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录入spss25.0计算,计量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n(%),x²检验,于统计学层面有差异:P<0.05。

2结果

2.1治疗效果

实验组的值更高,P<0.05,见表1。

表1 治疗效果对比 n(%)

组别

n

显著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实验组

32

19(59.38%)

11(34.38%)

2(6.25%)

(30)93.75%

对照组

32

13(40.63%)

10(31.25%)

9(28.13%)

(23)71.88%

--

--

--

--

5.379

P

--

--

--

--

0.020

2.2治疗前后FMA、MBI评分

治疗前评分相近,P>0.05。指标治疗后评测比对,实验组的值更高,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FMA、MBI评分对比(,分)

组别

n

FMA

MBI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实验组

32

31.82±7.96

44.28±11.14

42.76±6.54

60.36±11.47

对照组

32

31.75±8.05

37.84±9.25

42.83±6.84

51.31±9.53

t

--

0.035

2.516

0.042

3.433

P

--

0.972

0.015

0.967

0.001

3讨论

脑部区域供血不足会对与其相关联的其它组织血供造成影响,进而引发肩手综合征,该疾病典型的临床症状表现为活动范围受限、手臂水肿、疼痛等,若久治不愈易引发肩关节畸形

[3]。目前,临床上以常规康复治疗、药物治疗为主,其中常规康复治疗以肢体功能训练为主,可改善症状,但根治效果不佳,再加上该疾病的病程较长、复发率高,导致治疗有一定难度。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治疗有效率比对,对照组的评测结果更低(P<0.05)。FMA、MBI评分治疗前测定值相近(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各纳入项的值均要高(P<0.05),原因分析为:常规康复治疗的侧重点为肌肉、关节活动训练,有确切效果,但镇痛效果并不理想,且作用单一。综合康复治疗是基于常规康复治疗,采取物理、中医针灸等联合治疗的方式,作用更加全面,其中物理治疗以超短波经皮神经电刺激为主,不仅能够镇痛、消肿,还可改善局部微循环,促使受损区域逐步恢复。中医针灸按摩康复治疗是以中医辩证学为原则,结合患者病情选取相应穴位以针刺、按摩手法进行良性物理刺激,将其配合康复训练可提升患侧血液循环改善效果,进而改善肢体功能。

综上,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常规治疗中引入综合康复治疗有确切效果,可改善肢体功能,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力行, 赵尚, 张浩董,等. 体外冲击波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观察[J]. 贵州医药, 2021, 45(10):1555-1556.

[2]高政, 徐迪, 杨婷,等. 肌内效贴联合运动想象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分析[J]. 重庆医学, 2021, 50(2):280-284.

[3]龙威力, 韦殷, 凌建伟,等. "针药并举"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J]. 世界中医药, 2021, 16(8):1302-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