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司氯胺酮在剖宫产术中的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5
/ 2

艾司氯胺酮在剖宫产术中的临床观察

张金安 

渠县第二人民医院  四川 达州  635200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在剖宫产术中采取艾司氯胺酮的效果。方法:加入到本次研究的对象为本院在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剖宫产产妇。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硬膜外麻醉);实验组(50例,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艾司氯胺酮)。比较分析两组麻醉效果。结果:两组疼痛情况对比分析,可见实验组重度疼痛较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分析差异无统计学含义(P>0.05)。结论:在剖宫产术中采取艾司氯胺酮,能够获得较好的麻醉效果。此种麻醉方法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剖宫产;艾司氯胺酮;硬膜外麻醉;疼痛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

剖宫产是分娩中多见的一种方法,其在产妇无法通过自然分娩而采取的一种有创性分娩方式[1]。伴随我国二胎政策的颁布,使得剖宫产率呈逐年增加趋势。在剖宫产中采取有效的麻醉在降低产妇疼痛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艾司氯胺酮属于当前唯一拥有镇静、镇痛以及麻醉效果的药物。为此,加入到本次研究的对象为本院在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剖宫产产妇。分析研究在剖宫产术中采取艾司氯胺酮的效果。研究结果详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加入到本次研究的对象为本院在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剖宫产产妇。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硬膜外麻醉);实验组(50例,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艾司氯胺酮)。实验组年龄21-35岁,平均年龄(25.43±0.47)岁,孕周37-40周,平均孕周(39.54±0.45)周。对照组年龄22-33岁,平均年龄(25.54±0.54)岁,孕周36-41周,平均孕周(39.43±0.54)周。两组基础资料对比差异无法满足统计学含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本组采取硬膜外麻醉,于剖宫产前半小时给予产妇肌肉注射鲁米那(生产单位:哈药集团三精制药有限公司;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3021166; 规格:2ml:0.2g)0.1g 、阿托品(生产单位:广东雷允上药业有限公司;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44023850; 规格:1ml:0.5mg)0.5mg。通过L1一2椎间隙穿刺且向头侧置管3.5厘米,采取2%利多卡因(生产单位:北京四环科宝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0166; 规格:双氯芬酸钠75mg与盐酸利多卡因(以利多卡因计)20mg)3-4ml 进行试验,观察5到10分钟有无异常情况产生,随后追加1%利多卡因、0.375%布比卡因(生产单位:江苏九旭药业有限公司;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23455; 规格:5ml:37.5mg)混合剂8-12ml,观察5到10分钟有无异常情况产生。

1.2.1实验组

本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艾司氯胺酮,于切皮前1分钟采取0.5%艾司氯胺酮以0.5mg/kg 进行缓慢静脉推注。

1.3 效果标准

观察两组疼痛程度情况,以VAS量表进行评价,其中无痛为0分,轻度疼痛为2-3分,中度疼痛为4-6分,重度疼痛为7-10分。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其中包含了恶心、呕吐、头晕以及瘙痒。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所得到的数据均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处理。(±s)用于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用于表示计数资料,用(x2)检验。当所计算出的P<0.05时则提示进行对比的对象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2 结果

2.1两组疼痛程度情况对比分析

两组疼痛情况对比分析,可见实验组重度疼痛较低(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疼痛程度情况对比分析[n,(%)]

组别

例数

无痛

轻度

中度

重度

实验组

50

40(80.00%)

8(16.00%)

2(4.00%)

0(0.00%)

对照组

50

2(4.00%)

18(34.61%)

16(32.00%)

14(28.00%)

χ2

-

59.278

5.197

13.279

16.279

P

-

0.001

0.001

0.001

0.001

2.2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分析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分析差异无统计学含义(P>0.05)。详见表2。

2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分析[n,(%)]

组别

例数

恶心

呕吐

头晕

瘙痒

不良反应发生率(%)

实验组

50

1(2.00%)

0(0.00%)

1(2.00%)

1(2.00%)

6.00%(3/50)

对照组

50

2(4.00%)

1(2.00%)

1(2.00%)

1(2.00%)

10.00%(5/50)

χ2

-

0.344

1.010

0.000

0.000

0.544

P

-

0.558

0.315

1.000

1.000

0.461

  1. 讨论

在产科中采取麻醉处理,需要注意母婴的安全。在产妇硬膜外阻滞不全,则会出现切皮痛和其他疼痛等,采取艾司氯胺酮能够弥补硬膜外麻醉的不足。艾司氯胺酮有着催产、消除宫缩痛以及加强宫缩力的效果,不会对新生儿产生不良影响。有相关研究指出艾司氯胺酮的脂溶性高、分子量小极易透过血胎屏障进入胎儿体内,因此在剖宫产术中应用中被限制。但有研究指出,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单用或者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可在剖宫产术中应用。

艾司氯胺酮属于一种当前唯一具备镇静、镇痛以及麻醉效果的药物。艾司氯胺酮阻滞NMDA受体是产生麻醉以及镇痛的主要机制,于组织创伤前采取该药物,能够较好的防止中枢致敏感而起到镇痛效果。艾司氯胺酮通过静脉推注后能够在较短的时间起到镇痛作用。有不少研究指出,采取小剂量艾司氯胺酮能够起到较强的镇静以及镇痛效果,同时不良反应较少[2]。本次研究结果可见,两组疼痛情况对比分析,可见实验组重度疼痛较低(P<0.05)。提示艾司氯胺酮能够较好的缓解患者的疼痛。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分析差异无统计学含义(P>0.05)。说明艾司氯胺酮的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在剖宫产术中采取艾司氯胺酮,能够获得较好的麻醉效果。此种麻醉方法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绪才. 纳布啡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 5(13): 90-100.

[2]杨帆. 剖宫产术后镇痛中应用舒芬太尼复合小剂量艾斯氯胺酮的应用效果[J]. 中国保健营养 2020,30(31):62.

[2]唐小娜.观察研究氯胺酮异丙酚复合利多卡因用于小儿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0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