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被恢复工程中的碳汇造林技术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5
/ 2

植被恢复工程中的碳汇造林技术研究

高倩

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710075

摘要:本文以恢复植被工程中的碳汇造林技术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阐述了碳汇造林技术,分析了植被恢复工程中使用碳汇造林技术的主要原则,最后提出碳汇造林技术在植被恢复工程中的实践应用策略,意在确保植被恢复工程实现有序开展。

关键词:植被恢复工程;碳汇造林技术;实践应用

引言

随着全球气候的逐渐变暖,人类的生活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均遭受着重大威胁,全球变暖的诱发元凶是二氧化碳,有必要采取固碳策略,尽量减少增加大气室温的气体浓度。在多数固碳策略中,非常经济有效的一种就是碳汇造林技术,通过对此类技术的充分研究,将其逐渐引进植被恢复工程之中,这对工程经济收益和生态收益的提升意义重大。

1.碳汇造林技术的概述

在对碳汇造林技术全面了解前期,首先,应该明白什么是碳汇?碳汇指的是森林吸收并存储多少二氧化碳的量,可以视为森林吸收二氧化碳并储存的能力之一。与之相对的概念就是碳源,简而言之,说明产生二氧化碳的源头。为确保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量减少,通常会选择降低碳源(如落实节能降排工作)或是增加运用碳汇造林技术进行。其中的碳汇造林技术作为增加碳汇的一种方法。具体是指依然明确的基线土地上,以碳汇的增加作为主要目标,选用种植林木的技术落实造林工作,并针对性的计量碳汇造林和林木生长流程并监测,保证林木植物固碳能力实现逐渐增强。与常规造林技术对比而言,碳汇造林技术对林木的碳汇能力非常重视,且具备特殊的计量碳汇和监测等需求,更重视森林的生态收益。故此,碳汇造林技术作为经济高效的固碳手段,其用于植被恢复工程之中,有利于工程生态收益不断提升的过程中,在提高工程经济收益中具有重大影响。碳汇造林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碳汇造林示意图

2.植被恢复工程中应用碳汇造林技术的原则

碳汇造林技术在植被恢复工程中使用还需遵循如下原则:一是在碳汇造林技术运用中,需尽量降低造林活动对碳的排放量与泄露,且还要全面开展碳汇造林的种植,如平地、种植、上肥、管理等。而且在实际种植中,还需分析碳汇空间的分布,保证造林与林木的生长需求相符,针对疏林地,需选择补充种植方法,还需思考人为影响因素,尽量选择低密度人口区域开展碳汇造林;二是多样物种。植被恢复工程运用碳汇造林技术时,不仅有利于林木碳汇最大化增加时,还能与本地生物的分布特征相结合,重视对多样性生物的保护,在森林当中打造小型稳定的生态体系,增强森林抵御自然灾害的功能,从而保证植被恢复工程的经济收益和生态收益作用实现充分发挥;三是在碳汇造林技术使用中,需要对公益林优先考虑,在实际造林中,还需将本地气候变化相结合,秉承因地制宜的原则,优选与本地条件相符的树种种植,树种应该结合多林种、多树种、多样化,如广东地区植被恢复工程在运用碳汇造林技术中,选择的树种包括火力楠、相思、山杜英、荷木等,在设计碳汇造林时,根据设计风格严格规划,以此为据开展造林工作。

3.碳汇造林技术在植被恢复工程中的应用措施

3.1整理土地合理挖穴

在土地整理中,需要全面清除灌木处的杂草,根据具体地形带状整地或者块状整地,而后进行挖穴,与具体造林的密度相结合,沿等高线进行穴位的合理设置,对于上下行的穴位,应以品字性进行排列。在挖穴过程中,还需重视分开表土和回心土,因有些地区的冬季温度很高,所以回表土和施基肥应该在12月开展,先在穴内回填表土和穴四周的草木灰,确保树穴内的养分提升,还要重视先将表土回填后再回新土,全面清理表土中的草根、枝丫等杂物后才能回土,回土至40%后施基肥,重视和穴内的土壤均匀搅拌。图2为整地挖穴示意图。

图2整地挖穴示意图

3.2树种的合理选择

植被恢复工程在具体开展中,应该合理选择碳汇造林的树种,与本地气候条件相结合,优选则取乡土树种,且重视固碳功能优、抗逆性强、稳固性佳的树种,且还要顾及生态、社会及经济等效益。如广东作为典型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具有丰富的水热资源,所以需优选选择种植香椿、山杜英、枫香、樟木等树种。而且为了保证林内具有多样性物种,还需合理搭配树种,降低相同树种发生竞争,从而提升林分结构的稳固性。在一般状况下,造林会以随机方式选择超过三类树种展开混合造林。如樟树、木荷和阔叶类树种以4﹕3﹕3的比例种植,临近综合树种需要控制为小于五株。

3.3栽植树木和补充种植

在树木栽植时,需合理选择时间,一般都选择春雨过后或是阴天栽植,以防阳光太烈晒伤苗木,导致其成活率降低。如果栽植容器苗,需要在栽植前期撕破塑料袋。在栽植过程中,需重视栽植深度的控制,一般应该深于营养土的4m左右。在必要情况下,栽植完成后,可给树苗以木棍制作简单支撑架,避免树木歪斜,栽植工作完成后,及时浇水,并对后续加强维护管理,保证树苗可以健康生长。

3.4碳汇造林密度的严格控制

在碳汇造林技术应用中,需要严格控制好树种的种植密度,保证林木稳定持续的生长,并提高林木的固碳总量,从而实现林木的碳汇收益提升。通常而言,植被恢复工程在使用碳汇造林技术时,如果目标处的土地没有植被,每公顷的土地上种植树木的数量需要控制为1200株,行间距离需控制为24m,如果选择套种种植方法,每公顷需要种植的树木应该达到950株,控制行间距为24-30m,将原本疏密林地结合起来,对树木的种植数量合理控制,确保种植密度整体与碳汇造林的规划设计标准完全相符。

结语

总之,在植被恢复工程中,碳汇造林技术属于常见技术,其发挥着提高工程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重要作用。所以需要与工程实际相结合,合理使用碳汇造林技术,保证其价值实现充分发挥中,促进植被恢复工程实现持续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何明威. 三种造林模式碳汇林土壤呼吸的动态变化研究[D].华南农业大学,2019.

[2]徐英明. 南亚热带不同造林模式碳汇林碳积累与碳汇功能研究[D].华南农业大学,2018.

[3]彭阳. 退耕造林与弃耕撂荒形成的植被群落特征和碳储量比较[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7.

[4]郭月峰. 小流域防护林碳汇效应及空间配置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4.

[5]邓蕾. 黄土高原生态系统碳固持对植被恢复的响应机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

[6]闫鉴,唐夫凯,崔明,牛金瑜,张艳红.碳汇造林技术研究与探讨——以长治市老顶山植被恢复工程为例[J].林业资源管理,2012(05):2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