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生态景观建筑学发展趋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5
/ 2

当代生态景观建筑学发展趋势

王衍融

身份证号:450103199404261020

摘要:近几年建筑行业发展迅速,建筑工程项目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建筑设计也在不断引入绿色设计理念,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建筑设计师需要在传统设计方法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向绿色生态方向发展。生态景观建筑学在这一过程中也被赋予了更深一层的意义,不仅可以体现建筑设计的观赏性,还可以平衡景观建筑和生态发展之间的平衡,呈现更加丰富的结构,为生态景观建筑学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生态景观;建筑学;发展趋势

引言

景观建筑学是新兴的学科之一,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对建筑和周围环境做好协调,制定合理的规划和设计方案,进而确保建筑设计可以达到预期的观赏效果。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自然环境也早到了破坏和污染,生态环保问题也逐渐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在进行景观设计时还要考虑很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平衡建筑设计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协调统一,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本文主要研究生态景观建筑学发展现状和趋势,对生态景观建筑学遵循的原则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希望对景观建筑学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1景观建筑学概述

1.1 基本内涵

景观建筑主要是指精神、审美功能超越实用、物质功能的建筑,这类建筑能够给人们带来身心上的良好感受,同时能够装点环境,小品建筑、叠石理水与植物铺装都在景观建筑范畴中。景观建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为景观建筑,其多出现在景观场所中,如广场、公园、风景区等环境中,另外,一些建筑本身具有景观标识,既为人们提供观景的功能,同时其本身也具有景观属性。与普通建筑相比,景观建筑往往与文化、环境紧密相连,拥有优美的造型,现代景观建筑还被赋予了生态节能的特点。景观建筑学的学科研究范围极广,涉及园林设计、城市规划与建筑学。从研究内容来看,强调从美学、心理、社会与生态等方面探讨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1.2 主要内容

景观建筑学涵盖景观形态、景观生态与景观地域文化等方面的内容。设计景观建筑时首先应明确景观形态设计目标,将自然化的景色与现代化设计手段与水元素进行结合。景观生态是指依托生态环境来设计建筑物,使建筑与周边的环境形成完整的生态系统,设计过程中,重点关注生态环境在现代化都市中显现出的自然美感,设计者往往需要将科技与自然进行充分融合,突出生态化设计理念,同时要保障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协调性,尽量减少给自然环境带去的影响。设计景观建筑时,还应吸收地域文化,凸显其文化特征,因此设计者需要对建筑所在地区的风俗习惯与文化背景进行了解与运用。

2 生态景观建筑学发展中遵循的原则

2.1 维持生态平衡原则

生态平衡是生态学中的重要部分,但是近几年,我国大部分城市在进行景观设计时为了达到创新目的而忽略了绿化,所以说,城市景观建设过程中,不仅要将设计理论进行全面落实,还要不断学习生态学相关知识。城市景观美化过程中也要逐渐增加城市绿化程度,可以将郊区的绿色植被扩展到城市中,加上城市原有的绿化植物,城市景观建设也在逐渐朝着生态平衡的方向发展。城市建筑规划过程中,对建筑的布局和结构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处理,和施工现场周围的自然环境进行结合,这也是现代景观建筑的根本决定的,所以说,设计师需要对整个城市进行全面规划和设计,充分利用当地地理优势和城市特色,因地制宜,为人们创建更加舒适轻松的生活环境。

2.2 生态位原则

景观建筑过程中,植物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植物也是造景中常用的元素之一,设计师在具体利用中需要做好合理布局和配置,这样才能在满足美观性的同时还可以满足生态性。因此,景观植物种类的选择也就变得尤为重要,还可以对景观建筑的艺术观赏性进行充分反应。设计师挑选植被时如果没有进行合理的选择,植物的颜色、外形和生长期等因素会导致植物的艺术观赏性下降,使得景观建设地区失去秩序性,取得的效果也不够良好。

2.3 合理性原则

景观建筑设计过程中需要管理好建筑内部涉及到的各个元素和环境之间的联系,尤其是河流和滨水地带,这些地区对城市运输、植被、洪涝等方面均有着直接影响,所以需要处理好景观建筑设计和外部之间的联系。此外,景观建筑内部也要对各个元素进行全面调节,例如雨水可以通过树林的截流引入到蓄水池中,农民可以利用这些水资源进行农田灌溉等。这一过程也可以凸显景观建筑和生态学之间的良好结合。

3 生态景观建筑学的展望分析

景观建筑说到底,还是人类和环境之间存在的中介。景观作为一种文化环境,是人同环境进行对话的方式,是人类语言的延伸和扩展。景观建筑学需要融入人类的研究和理解,,这需要有一定的深度,才能够真正的成为景观。景观的范畴是很广阔的,只要具有人为的因素,人的影响介入进来,环境就成为了景观。在现代景观建筑学中,不仅要考虑到景观的艺术水平和美观价值之外,还需要充分的联合生态学,对于自然环境进行人文和谐的改造和利用。

回顾人和自然的发展史,基本能够划分为四个阶段。在最初阶段人们对于自然是恐惧的,人类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自然环境的束缚,人类需要同其他个体进行合作。然后在下一阶段,随着人类力量的增强,改造自然的信心逐渐的提高,他们开始对于周边的环境进行改变和安排,他们认识到自然演变的客观规律,也了解人类对于自然界的控制是有限度的。在第三阶段中,人们开始了征服自然的脚步,人类没有考虑到自然和环境的承受能力,无限量的进行索取,没有认识到人和自然之间依赖关系。在这一阶段,原先人们对于环境的细微调整已经演变成了资源滥用和环境破坏,大量的森林被砍伐,河流田地被污染。在现阶段,人们正在慢慢的尝试重新和自然和平相处,人们开始有计划性的合理利用和改造土地资源,将生态学因素纳入到景观设计中,人和自然的和谐状态已经成为了全世界的共识,这样才能够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景观建筑学,通常认为是在工业革命发生后,人们的行动才能够被称作景观。真正的景观应该是面向社会的,它的服务对象是广大人民,而不是个人或者家庭,目的是为了提升民众的精神生活水平。在工业革命之后,人们建立了大量的花园、广场,开始了都市的绿化,加强了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这才是现代景观建筑学的起源。

从专业学科的层面上看,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建筑学、城市规划以及景观建筑学三者已经成为了不可分割的整体,各自有侧重,各自有着明确的分工,但是在当前中国教育界中,关于景观建筑学的教学仍然还是严重缺乏的,这就好比色彩中红蓝黄,如果少了任何一种原色,都会大大的损害色彩的表现力。在二十一世纪乃至,人们需要不断地努力不断地奋斗来保护自然环境,生存环境的建设也将拥有越来越高的标准,才能够向人们提供更加洁净的空气和水源,更加充足的活动空间、优秀的绿化水平。

结语

总而言之,在以可持续化发展为核心的现在,人们应该注重技术与艺术的结合,维护资源开发使用,防治环境的污染,进而更好的保护环境,为人们塑造出舒适的生活居住环境。这些需求都是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和日益恶化的环境显得更加的迫切,是当代生态景观建筑学的根本。

参考文献

[1]邱公平.景观建筑学发展趋势探讨[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12):248.

[2]张海.景观建筑学的相互性和文化性分析[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05):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