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土壤质量环境监测取样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14
/ 2

农田土壤质量环境监测取样方法

孙启荣

320925199304204531

摘要:农田是满足人们温饱的基本载体,也是推动农业经济有效发展的最终根源。对农田土壤质量环境进行有效的取样检测,不仅能够探查土壤是否符合种植标准,而且还能针对土壤中存在的有毒物质和微生物等进行有效清查,进一步了解污染源的同时,积极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有效治理,进而为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稳定的土壤资源保障。本文主要研究农田土壤质量环境监测取样的方法。

        关键词:农田土壤质量;环境监测;取样方法

        前言:随着绿色环保理念的深入人心,我国大力发展环保事业,并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环境监测工作也在进一步强化和完善。作为当下环境污染中的重要一环,农田土壤中所受到的污染,其来源较为广泛,在检测和治理的方面均存在一定的难度和问题,需要相关单位切实采取有效的取样方式以及准确的设备仪器,完善取样流程,保障数据结果的准确性,进而为探寻有效的土壤污染治理方式提供坚实的依据。

一、监控点的选择

(一)合理控制布点数量

        想要科学准确地设置检测布点,就需要以环境监测的目的为依据,充分考量监测点周围环境要素,防止由于布点问题导致土壤出现二次污染的情况。同时,针对一些公认的,或存在争议的高污染土壤,要适当地多增加一些取样点,如每个监测单元至少要安置三个取样点,对于一些特殊的取样区,则要适当地增加,以保障所得到监测数据的精准性。除此之外,针对性一些绿色食品种植区,则需要依照《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纲要》来进行特殊取样,一般的土壤则要因地制宜,科学设置布点数量[1]。

(二)布点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在选择布点的时候,监测人员需要深入到取样区附近,以一些未受污染的土壤作为母样,然后按照受污染程度的大小顺序,逐一与母样进行比对和分析,以此来科学设置布点位置。而不同污染型土壤的监测点布置,也需要依照不同的原则和需求。如大气污染型土壤监测点的布置,需要以大气污染的特性为核心,以放射状布点为原则,保证布点从密集到系数,并在下风向的位置适当增加布点的距离和数量,以此来保障监测结果的科学性。而针对灌溉水污染型土壤,则需要采取入污口取样的方法,布点也需要从密集到系数,保证在灌溉的过程中各个布点的引水段相对均匀。

二、样品采集流程分析

(一)采样准备环节

        在正式进行样品采集前,监测人员需要对各种器具、工具以及防护用品等进行完善的准备。因为土壤的污染类型不同,因此监测人员所要深入的环境也各有差异。在实际采集的过程中需要对当地的水文、地址以及具体环境污染的状况进行清晰汇总,工作量巨大因此要求器具的多样化,而一些污染物对人体也或多或少会造成影响,因此防护用具也至关重要。

(二)组织准备工作

        组织准备即人员准备,要求采集人员除了要具备相关农业专业知识之外,还要有丰富的户外调查的经验,每一个组织都要设置一个经验丰富的领导,以完善指挥工作。再加上每一位组织成员所擅长的领域不同,因此在出发前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的能力测试和考评,以最精简的队伍完成最高难度的工作[2]。

(三)技术准备工作

        技术准备又称后勤准备工作,是在实际的采样前,对土壤样品周边环境的基本情况进行具体探析的工作。具体包括设计工作范围图样,明确样点分布的具体规划,并对样品的岩石情况以及土壤类别进行预先考察,以做好技术交底工作。除此之外,还需要调查附近的交通图、土壤分布图以及地质图等,后期要做好采样记录表等工作。

(四)完善现场勘察准备

        即使在各种准备工作都落实的情况下,也不能保证取样工作就万无一失,因为取样过程或多或少都会受到附近气温等环境变化的影响。因此,在位置图或者样品测试小样受到干扰的时候,技术人员需要进行适当的修正。在后续落实的工作中,保证采样点要合理控制在距离公里或铁路300米之外;禁止在住宅区或道路旁直接进行取样;采样点在设置完毕之后一定要做好切实清晰的标记,以便于后续的回访和数据调查等工作,以此来完善现场的勘察结果。

(五)采集样品流程

        在土壤样品采集的过程中,一般以耕作层为主,如以农作物种植为主的土壤取样在0—20厘米之间,以果类种植为主的土壤取样在0—60厘米。而且为了能够确保取样结果的准确性,防止出现较大的误差,每一个取样土壤单元格内都要设置3—7个取样点,然后采取蛇形法、棋盘法、梅花点法以及对角线法进行综合取样。需要注意的是,在设置土壤剖面点的时候不能选择剖面受破坏以及土类母质交错分布的边缘地带,具体情况需要根据土壤的实际来科学取样,防止在未经过调查的情况下直接取样,如直接取样到风化层或地下水位等。

三、样品的运送及制备

(一)运送

        想要保障采集样品的准确性和严谨性,在采集工作完毕之后必须要对全部样品进行逐一的等级处理,在经过两次以上核准后再装箱运送。运送前,按照样品分类设置好内外标签,防止样品的污染、损伤以及混淆。一些特殊的样品需要特殊包装,如光敏性强的物质要做好避光处理。样品输送也需要由专业人员进行打理,然后直接交付到实验人员手中。实验室在接受样品的时候,也需要对其内外标签进行一一的核对,交接单双方需要各执一份[3]。

(二)制备

        采集到的样品在进行制备处理的时候,可以在磨样室和风干室两个环境中进行。其中,风干室的环境要保证整洁无尘,且通风条件一定要符合标准。磨样又被分为细磨和粗磨。细磨是在将样品压碎之后进行过筛处理,以分析和判定样品中的含氮量、有机物和农药等。粗磨是将少量样品直接倒在玻璃板上,然后用木锤敲打直到压碎。然后将大的杂质挑选出来,用尼龙进行过筛、过滤处理,以测算出样品中的阳离子交换量和pH值等。而一些常规的制样方法是将土壤样品进行自然的风干,祛除根系杂物和砂粒等,然后再进行细致的研磨以得到合格的样品。

四、样品保存

        在保存样品的时候,为了防止其二次污染或者是破损丢失等,需要对其按照粒径、编号和名称进行分类。针对一些容易挥发或者是物理性质不够稳定的样品,要及时地运送到实验室进行首批实验。个别重点的新鲜的样品要存储在4摄氏度避光的环境下,或者是将其放置到聚乙烯容器中进行保存管理。而一些用剩的样品,一般情况下为了防止意外发生需要保存半年左右,而预留样品至少要保留两年以上,特殊的珍贵的样品甚至要永久保存。

结束语

        农田土壤污染不仅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而且也威胁到农业经济的有序运行。基于此,相关单位需要切实做好农田土壤的取样监测工作,针对不同污染类型的土壤要进行分类取样,选择科学的取样设备和取样方法,完善样品的运送管理和实验管理等工作,对不同的样品也需要进行分类分期保存。只有这样,才能优化取样结果,进而为改善农田土壤质量提供坚实可靠的原始依据。

参考文献:

[1]苏伟.农田土壤质量环境监测取样方法[J].河南农业,2020(01):19-20.

[2]张君媚,王梦萍,周晓飞,李文学.庆元县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J].农业与技术,2017,37(21):53+60.

[3]史銮章,秦中华.农业环境监测农田土壤取样要求[J].农业与技术,2013,33(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