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绿山水在敦煌壁画中的呈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1
/ 1

青绿山水在敦煌壁画中的呈现

张晨

 兰州交通大学  邮:730070

摘要:青绿山水画在魏晋南北朝刚出现在敦煌壁画中时,只是当做人物背景出现。到了唐代,随着丝绸之路的发展,在李思训一派的影响下,青绿山水达到了巅峰时期。五代、北宋直至西夏晚期、元代时水墨山水开始兴起,青绿山水日渐衰落。接下来笔者将从各个朝代比较代表性的壁画中展开分析,青绿山水在敦煌壁画中是如何呈现出来的。

关键词:敦煌壁画 青绿 山水

在中国一提起山水画,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可能是传统的水墨山水,但放眼中国山水画,青绿山水一直在中国山水画中扮演者十分重要的角色。青绿山水一听名字就可以知道是由青色和绿色两种颜色组合而成,在敦煌壁画中则多是以石青、石绿两种石色为主色调。两汉时期,佛教美术开始传入中国,随着佛教的传入,中国绘画也受到了影响。尤其在色彩方面,给中国绘画带来了新鲜感。敦煌当时就是佛教传入的活动中心,从敦煌壁画青绿山水日渐丰富的过程中,就可以感受到佛教当时在中国的盛行,从此也促进了青绿山水画的产生。

一、魏晋南北朝

5ed6cda95a235277fc9b2644c2201de魏晋时期,当时正处于敦煌壁画开凿的初期,文人画家比比皆是,不过真正在这一时期传世的山水画作品只能在敦煌壁画中才能看得到了。敦煌莫高窟285窟南壁上所绘的五百强盗成佛图,在画面中一组组起伏的山峦将画面的故事分隔开来,石青、石绿就是这些山峦的主色调。明亮艳丽的石青、石绿至今在墙壁上绚烂夺目,青绿山水画的萌芽就此开始,并不断影响着敦煌北周、隋唐壁画中的山水创作。

二、唐朝时期

2185e7135fbbd571b24646ec28e71ac到了唐朝时期,敦煌壁画中青绿山水以青绿重色为主,风格华丽且最为盛行。由于唐代丝绸之路繁荣,敦煌又是当时的贸易中心,长安与敦煌的往来十分频繁。从敦煌壁画中所绘制的青绿山水可以看出,当时敦煌壁画受到了李思训青绿山水风格的影响。唐代壁画中主要构图形式也有所改变,窟内壁画中山峰高耸,崇山峻岭,此一时期的画工更为重视写实技法,画面中的景色更为

接近自然。

盛唐时期,第217窟南壁西侧的青绿山水画,在构图上的山势走向大致是上部从右至左,下部从左至右。右上角的山峰高耸,两个骑马的人物一远一近有序的排列着。画面中部两座高峰之间,有一条瀑布喷涌而下,远处依稀可见曲折流淌的小溪,人群沿着中间小路向西域的城堡缓缓走去。画面左下也有一条小河在流淌,中间被山崖突然从中阻断,画面布局井然有序,一片祥和。

三、五代、北宋时期

3b3b812df2528dbba646b586ea22731从五代到北宋时期,中国山水画开始由青绿山水为主导转变为水墨山水为主导的阶段。地处敦煌地区的地方官员也开始效法中原,画风逐渐影响到了敦煌壁画的表现风格。五代时期,敦煌壁画中艺术水平最高,最为著名的就是61窟的《五台山图》。这幅《五台山图》是根据山西著名景物五台山实景绘制,画面中将五台山的全貌风光全部展现,整幅壁画气势恢宏。这幅山水画作中,以五座峰峦为主体,中间寺院、居民、城

池安排的错落有致,细节丰富且秩序井

然。画面中这种丰富的表现形式,一直被沿用到宋代。经过宋人,如王希孟的进一步发展,变成了《千里江山图》来呈现到我们眼前。

结语:

魏晋南北朝时,青绿山水开始在敦煌壁画中,以背景分割的作用出现。唐代壁画中的山水基本上是满构图,天空也会绘制成彩色的云朵,不像后面朝代的山水构图讲究留白。五代北宋时期水墨山水开始兴起,壁画中更加偏向于对实景的描绘。到了西夏晚期、元代时,正是敦煌壁画开凿的最后历史时期,整体趋势较唐朝时的巅峰时期相比,日渐衰落。但敦煌艺术如落日余晖一般,仍然在日薄西山之际留下了最后一缕晚霞般的余韵。青绿山水在敦煌壁画中各个朝代的风貌变化,明显体现出了中国山水画的发展脉络,因为敦煌壁画现保存较好、颜色靓丽、历史悠久,在我国山水画的发展过程中将创造出更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参考文献:

[1]易存国.敦煌艺术美学[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2]段文杰.敦煌石窟艺术研究[M].甘肃人民出版社,2007.

[3]汪小洋.中国佛教本土化研究[M].上海大学出版社,2010.

[4]胡同庆,安忠义.佛教艺术[M].敦煌文艺出版社,2004.

[5]费泳.汉唐佛教造像艺术史[M].湖北美术出版社,2009.

[6](唐)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年.

[7] 转引自陈高华编:《隋唐画家史料》,文物出版社,198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