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检测现场采样问题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1
/ 2

生态环境检测现场采样问题分析

王淑娟 ,李修彪

山东省环科院环境检测有限公司  山东济南  250013

摘要:为解决生态环境检测中的现场采样问题,本文针对大气环境、水环境以及土壤环境的检测过程展开分析,归纳得出环境检测工作的现场采样操作环节将会受到采样频率、采样点位与采样容器等因素影响。在此前提下,本文提出环境检测工作的现场采样过程应当达到规范化与精准化的程度,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环境检测;现场采样;现存问题;改进对策

1影响环境检测采样质量的因素分析

1.1采样点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采样点的选择直接影响环境检测结果的科学性、有效性。环境检测工作前,采样人员需要做好检测点的环境分析,调整采样方法。为了确保样品检测结果的科学性、有效性,需要选取多个采样点。以土壤检测为例,检测工作开展前,按照土壤的分布情况,进行采样点位置的选取。设置多个采样点,综合环境分析,得到相对较为科学、精准的数据。

1.2采样人员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检测结果的有效性与采样人员相关。采样过程中,采样人员的职业素养能够影响环境检测数据的真实性;过硬的采样技术能够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高度的责任感与严格遵守的规程能够保证结果的有效性。

1.3样品存放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采样工作结束,采样人员封存样品,将样品及时地转送到实验室进行检验工作。样品封存时,采样人员需要考虑贮存样品的器皿与样品之间的相互作用;考虑贮存样品的方式对样品质量的影响。如采集水体样品,封存时需要考虑器皿对样品产生的二次污染,考虑运输中泄漏问题等。这些事项均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不同样品采集的具体操作要求

2.1土壤样品采集

在环境检测中,通过对土壤性质的分析,能够了解相关环境的具体情况和信息。不同地区的土壤性质存在差异。土壤自身为固相,相比液相、气相物质,其状态和性质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会对样品采集造成一定的干扰。因此,采样人员应预先对环境进行实时勘察,准备检测方案的相关资料,确定采样点的位置、数量,便于后续采样工作的开展。土质样本,选择无色乙烯瓶或牛皮纸袋等方式保存,避免样本因自身性质与器皿之间发生吸附效应,规避对样品质量产生的影响。

2.2水体样品采集

在环境检测中,通过对水体样品的分析,能够了解相关环境的排污情况。实际检测工作中,先对检测的水体进行调研,收集气候条件、流动方向、流动速度、pH值以及温度等资料,制定水体的采集方案。根据不同位置和采集要求,选择合适的采集器械进行采集工作。水体样品采集环节中,采样人员应严格遵守采集规程,确保样本质量,保证数据的精准性。

对水体附近有工厂污水排放的区域进行样本采集时,需要对水体的温度、pH值、浑浊度、化学成分等信息进行分析,结合调研的内容,制定后续的样本采集计划。对常规水体采集样本时,应结合采样要求,通过GPS定位或放置鲜明标志物等方式定点,加强采样点的数据记录,做好水流、风向等预防工作,保证数据的有效性。对河流等水体采集样本时,采样人员利用探测仪等设备对宽度、深度等指标监测,合理设定采样点或选取适宜的采样方式,确保样本检测结果的有效性。对水位较深的湖泊等水体采集样本时,需要分层采集样品,因为部分氮、磷等成分存在于深层水体。因此,合理的采样方案是确保环境检测数据真实性的基础。

2.3气体样品采集

在环境检测中,气体样品污染物的分布状态较为均匀。特殊情况下,气体样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可能受到影响。大风天气,空气组分的均匀度发生变化,采样人员收集样品时,需要结合现状,调整采集方案。一般情况下,气体检测重点是硫化物、碳氧化物等。因此,采样人员必须调整采集时间,对此类物质准确收集,确保检测数据的有效性。空气中颗粒物样品采集时,增加采样点数,收集完整资料进行组分分析,确定污染源,提高采样质量。

气体样品采集时,采集人员需要注意:不同区域、自然因素等均影响样品的采集方法和质量。污染相对较轻的空气样品采集,可通过集中采集方式,降低采样点数量,减少采样人员数量。部分特殊地区,结合实际分类,采用有效的采集方案针对性地进行采集工作,保证采样的质量与目标。

3生态环境检测现场采样的具体完善对策

为了在根源上促进实现优化与整改,那么环境样本的采集业务人员应当重点关注于如下举措。

3.1大气环境检测采样

对于大气生态污染状况在进行科学判断的过程中,关键前提应当体现在完整准确收集区域大气污染的原始检测样本。具体在采集大气污染的检测样本时,检测技术人员应当选择运用专门性的储存容器来完整保存现有的大气污染检测样本,避免发生气体溢出的现象。环境检测业务人员对于大气污染状况的采集样本应当根据样本的检出限及测定上限,合理采集样品的体积。

通常来讲,专门用于保存大气采集样本的容器应当为温度较低的专用箱体,确保箱体达到较好的气密性标准。环境检测人员对于经过全面收集获得的大气检测样本应当确保在较短时间里完成检测操作,以免出现样本检测的数值结果失真情况。采样操作人员必须要注意的是,引发大气生态污染的常见因素包含较多种类,那么大气污染的采样技术人员必须要选取各个典型的采样时段。

3.2水环境检测采样

在目前的情况下,区域水质污染的常见表现形式应当包含地表水以及地下水遭受人为污染,那么决定了环境检测技术人员针对区域地下水质与地表水质的科学检测样本需要展开全面的收集获取。从水质采样的整个开展实施过程角度来讲,现场样本的采集操作人员需要重点针对于水质样本浓度、样本属性特征以及样本元素成分予以严格分析,避免遗漏水质样本检测分析中的关键环节步骤。样本采集操作人员对于当地河流的汛期以及枯水期等重点情况应当给予完整的考虑,避免现有的水质检测样本存在片面性的缺陷弊端。

3.3土壤环境检测采样

现阶段的土壤生态污染状况分析关键点应当体现在土壤重金属、土壤固废物质以及土壤有害有毒化学药剂等因素,土壤生态环境的现有污染程度较为严重,因此土壤样本的现场采集获取过程必须要确保符合现行规范制度要求。具体在采集以及获取土壤生态检测的现场样本过程中,技术人员针对土壤深部的固废物质成分应当给予完整的保存,避免现有的采样容器与土壤金属元素或者其他固废物质产生某种特定的化学反应,进而影响到土壤固废物质成分的分析判断过程。

除此以外,环境检测的样本采集业务还应当包含噪声污染的样本采集过程。具体针对于重工业厂区的周边区域范围应当准确采集各个不同时段内的噪声污染检测样本,确保噪声强度的检测样本达到代表性的程度。检测技术人员针对噪声污染的环境样本在实施全面的收集获取时,应当确保限定在5m/s左右的最大风速范围,防止由于采样区域的风速过大进而导致噪声样本存在失真的缺陷。采样操作人员针对重工业企业的周边区域在实施噪声样本的采集操作中,应当确保限定于1.5m左右的采样区域高度以及1m左右的噪声来源间隔距离,有效确保噪声污染的样本采集操作流程准确性。

4结语

环境检测工作是一个高度系统化的操作过程。样品采集过程中,许多因素的影响均可对检测结果造成一定程度的干扰,如天气变化参数、地理位置差异等。样品采集人员需要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选取适宜的采集方式与方法,规避各种干扰因素,尽可能地获取真实有效的样本,提供合理的参考数据。需要加强人员的职业素养和技能培训,保证样本采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1]许崎峰.水质环境监测中样品采集及保存过程的质量控制分析[J].化工管理,2018(29):204-205.

[2]刘娇,吴淑琪,贾静,等.地质环境样品中挥发酚分析现状与进展[J].分析测试学报,2015,34(3):367-374.

[3]闫路娜,杜进民.生态学野外实习中样本采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生物学通报,2008(1):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