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驱动教学”背景下语言工作坊的创设路径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2
/ 2

“问题驱动教学”背景下语言工作坊的创设路径探析

陈莉贞

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第三实验幼儿园

摘要

语言是幼儿教育的五大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领域,良好的语言教育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而教师是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的引路人,在问题驱动教学法的背景下,教师要正视幼儿语言教育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并积极探寻相关解决对策。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就是提高幼儿语言教学效果的重要法宝。本文将结合本园的实践经验,提出“问题驱动教学”背景下语言工作坊的创设思路,以期为更多的幼儿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教育;语言;问题驱动教学

一、创设幼儿语言工作坊的必要性

(一)幼儿语言教育存在亟待改进的问题

在教学实践中,幼儿园语言教育还存在诸多不足,制约了幼儿语言教育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第一,幼儿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保障。部分教师教学理念陈旧,在语言教育过程中还是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方式,幼儿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保障,不注重激发幼儿的学习语言的主动性。第二,语言领域与其他领域缺乏衔接。在五大领域的教育彼此的交融较浅,难以形成一个有效整体。第三,语言教学实践活动形式固化单一。在实际语言教学活动中,一些幼儿园和教师采用了集体组织形式,但活动形式长期一成不变,缺乏多样化,语言区域材料投放也只是课堂内容的复制,组织形式单一。小组学习活动方面,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交流协作不够。第四,缺乏有准备的语言环境。很多幼儿园在实际语言教学活动中,不注重语言场景的创建,语言凭借物不足,导致幼儿对语言的理解缺乏具象化的参照,容易引起幼儿语言学习的兴趣下降,难以灵活生动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

(二)创设语言工作坊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现代教育理念要求幼儿教育要以幼儿为中心,要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为目标。在幼儿教育的五大领域中,语言占据着重要地位。通过创设语言工作坊,从幼儿学习和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接地气语言交流环境,以游戏化、生活化的方式实施语言教育,引导幼儿与环境之间的互动。语言工作坊相对于传统的教育形式更加丰富多样,幼儿在此环境中通过与环境的积极互动,让幼儿成为了语言学习的主人,同时提高幼儿表达能力、倾听能力和与他人的交往能力。语言工作坊是以语言领域为切入点的多元领域的整合教育活动,它也是一个“微型社会”,这个环境中包括不同班别、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幼儿,幼儿通过与其他幼儿的交往和互动,可以实现自主探究、合作交往、劳作体验。相对于传统的语言教育环境,语言工作坊真正实现了“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能够做的,应当让他们自己想,自己做”。因此,语言工作坊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思想理念。

创设幼儿语言工作坊的具体路径

(一)创设有准备的语言环境

通过创设有准备的语言环境,幼儿会受到更加深刻的环境影响。语言工作坊有明确的主体,这也是“有准备”的具体体现,比如“言韵”为中心,可分为四个小工作坊:“由趣引言”的“言趣坊”,幼儿可结合自身生活经验,教师找到感兴趣的话题展开引导;“因想创语”的“言畅坊”,一个适合幼儿天马行空展开想象的舞台;“笃定畅言”的“言畅坊”,幼儿针对某个话题与他人深入交流,培养幼儿能言善辩敢评的表达能力;“细听悦赏”的“言赏坊”,培养幼儿认真倾听的习惯,培养懂得欣赏他人的品质。语言工作坊在准备之初,教师就要明确工作坊的特征。其一是联动性。在搭建工作坊时要用心制定各个材料的堆放方案,在工作坊内设置很多区间,要保证各个区间之间的联动性。其二是层次性。由于语言工作坊面向的群体是各个年龄段的幼儿,要注意各个年龄段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充分满足不同年龄段幼儿语言学习交流的需求。其三是自主性,创设的环境要体现出“悦享、悦讲、悦演”等特征,满足幼儿自主表达的需求。

(二)采取丰富多样的组织形式

很多幼儿园的语言教学活动都采取了课堂教学这种集体组织形式。这种形势下,教师主导了整个活动过程,幼儿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保障,学习语言的积极性也大打折扣。语言工作坊的创设,能够有效激发幼儿学习语言的主动性。语言工作坊环境可以将集体、小组、个别组织综合成一个有机整体,既有集体组织形式的“共课”,也有各工作坊生成的特有的“坊课”,语言工作坊环境下的组织形式更加丰富多样,具有“微型社会”的特征,更利于幼儿自主性的发挥[1]。比如,早餐完毕幼儿跟着音乐进入语言工作坊,选择自己想去的区间,通过自主操作和体验,可以进行语言的学习和探究。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是引导者和服务生的角色。通过上述分析来看,语言工作坊既关注整体语言教学,还关注不同幼儿的需求和兴趣点能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帮助;组织形式也更加丰富多样,充分迎合了不同幼儿的需求,满足了他们的爱好,给与了幼儿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在此基础上开展的语言教学活动有望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

(三)搭建打破班级和年龄界限的混龄模式

当前幼儿园的适龄幼儿以独生子女居多,不少孩子不擅长与不同龄幼儿之间的交往

[2]。创设语言工作坊,可为异龄幼儿提供互帮互助、同享乐趣的平台。在创设语言工作坊时,教师要打破年龄段和班别的限制,建立混龄模式,让各个年龄段的幼儿都能参与其中。在具体操作中,教师要从语言工作坊课程内容的难易程度出发,根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思路入手,首先建立同龄不同班级的语言坊,根据幼儿的适应情况和语言能力提升情况,再创设不同班级不同年级的混龄语言工作坊。最初可以让不同班级幼儿参与不同性质的语言工作坊,比如小班幼儿参加小班公共语言坊,中班幼儿可参加小班幼儿的语言工作坊;大班幼儿可参加小班和中班的语言工作坊,通过多次探索实践,找到建立混龄语言工作坊的最佳方式。在混龄语言工作坊中,幼儿随时要可其他幼儿进行交流,更容易模仿其他幼儿的语言和行为,既能够促进幼儿语言和思维的协调发展,也能起到“儿童教育儿童”的作用,达到“以大带小、以小促大”的效果。

(四)促进语言领域和其他领域的整合

幼儿教育的五大领域之间,存在相互管理、相互影响的关系,语言领域与其他领域密不可分。在幼儿语言教育中,创设语言工作坊时,教师要深刻探讨促进幼儿语言领域与其他领域融合的途径。本园在语言工作坊的创设过程中,为了促进语言领域与其他领域的交融,选择了以季节变化为主线,以绘本为载体,通过各个领域教师的交流协作,最终确定语言工作坊的主要内容——共课。比如,幼儿共同读绘本,在掌握绘基础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引申,如果绘本内容是数学领域,可以将数学的逻辑性迁移到语言领域,提高幼儿语言表达的逻辑性和准确性。如果绘本内容是艺术领域或者社会领域,可以将其表现性和多样性迁移到语言领域,提高幼儿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生动性。总之,语言领域与其他领域紧密相关,教师在创设语言工作坊时,要积极挖掘教材的特征,同时探索有效的方法,促进幼儿语言领域和其他领域的高度交融,帮助幼儿全面成长。

三、结语

本文研究结论表明,创设语言工作坊,既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要求,也能够充分保证幼儿在语言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是一种值得广泛推广的幼儿语言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张红梅,李敏.焦点、问题与展望:幼儿语言教育研究述评[J].教育观察,2021,10(08):6-10+43.

[2]朱雨雯.“问题驱动”在幼儿学习活动中的应用和思考[J].幼儿100(教师版),2020(06):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