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术前空芯针穿刺活检与术后标本的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影响因素比较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3
/ 2

乳腺癌术前空芯针穿刺活检与术后标本的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影响因素比较研究

周云川

重庆市铜梁区人民医院 402560

【摘要】目的比较乳腺癌术前空芯针穿刺活检与术后标本的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19.12-2022.5期间发生的60例乳腺癌患者手术前穿刺活检标本与手术后大标本,分别行免疫组化指标 ER、PR、Her-2、P53、Ki67 的检测,比较二者的一致性,从而达到病理诊断目的,同时指导患者进一步的治疗方案。结果 乳腺癌术前空芯针穿刺活检与术后标本的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测一致率较高。结论乳腺癌术前空芯针穿刺活检和术后标本的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对患者行空芯针穿刺活检,既可以达到病理诊断目的,也能通过免疫组化相关指标的判读结果指导患者进一步的治疗方案,减轻病人的等待时间及较少病人的经济负担。

【关键词】乳腺癌术前空芯针穿刺活检;免疫组化检测;检测;影响

乳腺癌是女性发病首位的恶性肿瘤,每年发病约为 30.4 万,近年来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发病年龄也趋于年轻化。目前乳腺癌的确诊方式主要是依靠手术肿块切除或粗针穿刺活检。乳腺癌的预后与其是否能被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治疗密切相关。乳腺癌术前空芯针穿刺活检具有微创、快速、准确等优势,为乳腺疾病的病理诊断开辟了新的途径[1]。免疫组化检测具有快速、准确、便捷优势,并已得到临床广泛应用。此次研究则分析乳腺癌术前空芯针穿刺活检与术后标本的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测一致性,为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提供有效的依据,给更多的患者带来福音。详细内容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12-2022.5期间发生的60例乳腺癌患者手术前穿刺活检标本与手术后大标本,分别行免疫组化指标 ER、PR、Her-2、P53、Ki67 的检测,比较二者的一致性,从而达到病理诊断目的,同时指导患者进一步的治疗方案。60例乳腺癌患者均为女性,年龄范围42岁到68岁,平均年龄50.34±2.29岁。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行粗针穿刺活检;②所有患者未行新辅助化疗,均行根治术。排除标准:①精神异常,沟通困难,认知障碍。②中途退出。

1.2方法

空芯针穿刺徒手或在B超引导下进行,采取BIRD穿刺枪14G穿刺针。免疫组织化:切片脱蜡水化后进行过氧化氢室温孵育。利用微波修复方法,PBS冲洗三次,DAB显色,镜下控制染色程度,水洗后苏木素复染,脱水透明,封片观察。

1.3观察指标

对穿刺活检标本及根治术术后标本重复行免疫组化指标 ER、PR、Her-2、Ki67、P53的检测,对比二者的一致率。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判读:①ER 阳性判断标准:细胞核染色阳性的肿瘤细胞所占百分比,无着色为阴性(-)。②PR 阳性判断标准:细胞核染色阳性的肿瘤细胞所占百分比,无着色为阴性(-)。③Her-2 阳性判断标准:阳性物质定位于细胞膜。分级方法:无着色为阴性(-);微弱、不完整着色为弱阳性(1+);阳性细胞数 10-30%,膜连续完整,为中等阳性(2+);阳性细胞数>30%, 膜连续完整,为强阳性 (3+)。④Ki-67 阳性判断标准:细胞核染色阳性的肿瘤细胞所占百分比。Ki-67<14%为低表达,≥ 14%为高表达。P53 阳性判断标准:细胞核染色阳性的肿瘤细胞所占百分比,无着色为阴性(-)。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0.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表示,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分析两一致率比较

ER有效病例数32例,Kappa值0.80,完全一致率27(84.38%)。PR有效病例数37例,Kappa值0.88,完全一致率30(81.08%)。Her-2有效病例数38例,Kappa值0.90,完全一致率31(81.58%)Ki67有效病例数29例,Kappa值0.81,完全一致率23(79.31%)。P53有效病例数33例、Kappa值0.73,完全一致率24(72.73%)。得出结果,乳腺癌术前空芯针穿刺活检与术后标本的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测一致率较高。

2.2 分析检测结果影响因素

乳腺癌术前空芯针穿刺活检与术后标本的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影响单因素有穿刺和手术时间间隔、原发肿块直径大于20mm,伴随细小钙化灶等。将单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穿刺和手术时间间隔、原发肿块直径大于20mm,伴随细小钙化灶均为乳腺癌术前空芯针穿刺活检与术后标本的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多因素。

  1. 讨论

乳腺癌的发病率呈增高趋势,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显得尤为重要。临床已广泛应用粗针穿刺活检进行术前早期诊断。免疫组化检测技术也比较成熟,准确率高。分析两种方法一致性和影响因素,能够临床治疗方案提供有效的依据。

乳腺癌术前空芯针穿刺活检能够为手术患者在手术前做出最佳的决策,选择最佳手术治疗方式[2]。对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也能够提供化疗,内分泌治疗等选择依据。但是由于肿瘤组织存在异质性,即使在同一位置也会表现出不同的病理特征[3-4]。加上乳腺癌术前空芯针穿刺活检操作要求极高,操作者如果经验不足,穿刺针数少则容易导致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不一致。当前,手术行肿块完整切除后病理是组织学分级及免疫组化判断的金标准。分析乳腺癌术前空芯针穿刺活检和金标准间符合率是新辅助治疗方法。此次研究发现,乳腺癌术前空芯针穿刺活检与术后标本的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测一致率较高。

综上所述,乳腺癌术前空芯针穿刺活检和术后标本的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临床采取空芯针穿刺活检进行术前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方法可行。

参考文献

[1]蔡冰,龙萍.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诊断乳腺结节患者的价值[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21,27(17):2720-2723.

[2]张春,禹雪,张永辉等.乳腺癌术前空芯针穿刺活检与手术标本检测Ki-67表达的差异及影响因素[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9,19(11):977-980+992.

[3]陈文新,王川,傅芳萌等.乳腺癌术前空芯针穿刺活检与术后标本的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比较[J].福建医药杂志,2019,41(05):67-71.

[4]米明,黄恒,吴婷婷等.术前空芯针穿刺活检和开放式手术活检对乳腺癌预后影响的比较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2019,26(03):357-358.

重庆市铜梁区区级课题课题编号 TL2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