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育中音乐鉴赏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7
/ 2

小学音乐教育中音乐鉴赏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转变,小学教育已逐渐从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转变。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鉴赏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因此,小学音乐受到了越来越多专家和学者的重视。这就需要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要创新教学模式,用科学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学习和感受音乐作品中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本文主要探讨了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鉴赏能力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小学音乐;音乐鉴赏能力;培养;重要性

音乐课堂的教学内容属于听觉系统的教学,它将培养学生提高音乐欣赏视野,增强艺术修养能力,促进学生用耳朵倾听音乐学习的美。小学音乐教师应积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打破传统教学的弊端,提升小学生的专注力,在音乐教学中,多与学生进行有效互动,把对学生音乐鉴赏能力作为重点的培养方向。以学生个性特点为依托,实施不同的教学策略,更新课堂教学方案,提高小学音乐课堂的综合成绩。音乐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解读音乐教学的魅力,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

一、小学音乐教育中音乐鉴赏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中国著名音乐家冼星海曾评价音乐:“音乐,可以带给人无穷的快乐,它既可以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流滋润身心,同时又可以给人以精神慰藉来陶冶情操。”事实上,音乐确实有这样的魅力。在现实生活中,优美的音乐往往能使人产生强烈的共鸣,从而激发人们心中最真挚的情感,这也是音乐的独特魅力之一。小学音乐教学也是培养学生从小欣赏和理解音乐的能力。由于小学生的情感相对简单,他们无法理解很多音乐知识的精髓,因此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音乐旋律的美,并从中对自己的情感进行丰富,提高学生在音乐中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因此,这也要求我们的教师在平时的音乐教学中,通过正确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感受和欣赏音乐。

二、小学音乐教育中音乐鉴赏能力培养策略

(一)营造良好情境,提升学生学习体验

作为小学音乐教师,要学会进行情境创设,利用情景将学生带进课堂,来帮助培育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因此,教师在课堂中,要积极进行情境创设,使学生更好的对音乐知识进行理解和掌握。进而提升小学生的音乐素养。同时,通过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促使学生各个感觉器官都充分参与进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更加主动,那么其思维的发展也会得到推动。

例如,在学习《草原就是我的家》这首歌曲时,教师运用情境教学法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情感,积极引导学生逐步提高对音乐的感知、欣赏和评价能力。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上,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电子学习设备展示了草原的图片,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老师可以友好地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看到草原了吗?你们知道草原是什么样子的吗?”让学生根据老师的问题积极思考。学生做出相应的答案后,老师可以继续展示草原的图片,“天是蓝的,杂草是无边的,风吹着草,有很多牛羊。”当学生将他们的答案与老师展示的图片进行比较时,这对学生的成长非常有帮助。然后,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电子学习设备播放音乐,让学生通过优秀的音乐作品直观地感受到草原的魅力。学生对音乐的最初感知可能是无知或模糊的,小学音乐教师需要帮助学生不断更新他们的认知。在这一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图片教学与问题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一个草原教学环境,让学生感受到草原上音乐的美,感受到牧人对草原的热爱和赞誉,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评估能力。

(二)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创新教学方法

就音乐本身而言,音乐的产生和不断发展的目的是通过优美的旋律和激动人心的节奏来抚慰和洗涤人们的心灵。对学生进行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其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对美好的事物,要学会欣赏,要能发现其中的美,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艺术素养,陶冶情操。因此,对于音乐教师来说,为了更好地将优美的音乐旋律渗透到学生心中,有必要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并在音乐课程中选择更适合学生性格特点、身心发展的经典音乐作品,帮助学生打造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提升审美能力。当学生的情绪越来越丰富时,教师可以使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和享受音乐。例如,对于现在的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大部分心灵将处于一个好奇、激情和充满活力的阶段。教师通过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音乐进行学习,如《土耳其进行曲》、《四小天鹅舞曲》、《梦幻曲》等,通过开展音乐知识竞赛、组织合唱等方式,在提高学生兴趣的同时也提升了学生在娱乐过程中欣赏和理解音乐的能力。

(三)组织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实践活动的实施将促进学生的学习和理解。此外,实践活动是一个展示音乐有效性和重要性的场所,使学生能够认识到音乐的本质,艺术的内涵。因此,教师在进行音乐课堂教学中,应积极组织实践活动,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使其学习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增强学生的感知和体验,在音乐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例如:在《新年好》歌曲的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实际开展以新年为主题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实现音乐学习的有效性。学生可以在教室里包饺子、写对联、剪窗花,让学生感受到新年的气氛。然后教师完成歌曲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歌曲在烘托节日气氛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可见,进行实践活动在音乐课堂上的意义,不仅掌握了知识,还理解了知识的内涵,在充分理解的背景下,感受音乐学习的方法,感受音乐学习的本质和内涵,促进学生欣赏音乐学习的真实情感。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需要学校和教师将培养小学生的奖赏能力充分的重视起来,不断提升小学音乐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通过采取创新的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方法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使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并能够积极主动去学习音乐、爱上音乐,使自身的音乐素养得到真正提升。

参考文献

[1]吕霞.中小学数字音乐教室音频传输技术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1(03):35-36.

[2]张珊.小学音乐教学中对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4):161.

[3]蓝小曼.提中小学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对策分析[J].戏剧之家,2021(07):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