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导入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7
/ 2

小学音乐教学导入策略研究

郭纹

摘要:小学阶段音乐课程的学习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尤其是随着我国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音乐教育开始越来越受到学校和家长的重视,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加强小学阶段音乐课堂的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加学生的艺术素养具有重要作用,而课堂教学导入作为小学音乐课程中的基础环节,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注重对于课堂导入技巧的应用,本文将会针对小学音乐教学导入策略做具体研究,希望可以促进小学音乐课程的进步,培养更多具有艺术素养的高质量学生。

关键词:小学 音乐教学 导入 策略

小学阶段的音乐课堂,课堂导入是一节高质量音乐课的基础,只有巧妙的应用音乐教学导入策略,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让学生能够更加充分的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老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音乐教学导入策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音乐教学中,对音乐知识进行探索和研究,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氛围的巧妙融合。因此,课堂导入对于如今的小学音乐课堂来说已经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了能够构建更加完善的音乐课堂,需要加强对于音乐教学导入的探索和研究。

一、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导入设计价值凸显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打造良好开端

     高效的课堂导入可以让学生快速的融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内容中,学生可以更加轻松愉快的接受和学习音乐知识,同时高效的音乐课堂教学导入不仅可以让学生充分融入到教学氛围中,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还可以让学生喜欢上音乐,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不断地去探索新的知识内容,为以后的音乐学习打造一个良好的开端,起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二)提高审美情趣,陶冶音乐情操

音乐是人们抒发情感,表达内心感受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一个人审美能力的重要体现,小学音乐的培养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小学阶段审美能力培养的基础环节,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对于学习质量具有关键影响,而良好的课堂导入可以让学生充分调动音乐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感受音乐的魅力,体验不同音乐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更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音乐情操。

(三)培养音乐思维,提高欣赏能力

     良好的音乐教学导入可以活跃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音乐潜力,培养他们的音乐思维和审美能力,更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注力,让他们能够积极主动的完成对音乐教学的探索,对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影响,所以,老师在音乐课堂上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运用不同的导入技巧,调整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和欣赏能力,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

(四)降低理解门槛,引发学生思考

音乐知识本身就比较抽象和复杂,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的年龄相对较小,思维方式和学习能力还没有发展成熟,而有效的课堂教学导入可以方便学生理解音乐知识,降低音乐学习的门槛,比如,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十分常见的情境创设导入法,就是老师在课堂上面创建一个具体的教学情境,学生在情境中去感受所学的音乐知识,相对于抽象的音乐知识而言,情境教学的使用可以让音乐知识更加立体和形象,方便学生进入到教学情境中,与音乐产生情感的共鸣,方便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和感悟,引发学生对音乐更加深入的思考。

二、小学音乐教学导入策略研究

(一)情境体验课堂导入

情境体验课堂的创建需要拥有一个适当的模拟情景,模拟情景的创建要符合课堂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这样学生才能够充分融入到课堂教学氛围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学习兴趣对于学习成果具有直接影响,音乐教学本身就是一个轻松的学科,可以帮助学生释放学习压力,增加学习动力,而情境体验课堂在小学教学中的导入,可以提高学生的专注力和集中力,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音乐学习本身就是一种体验式的学习方式,很多时候高效的音乐学习需要教学情境的推动,情境与音乐的结合能够让音乐教学更加富有生命力,音乐不仅仅能够利用听的形式传播,还可以结合看来提高音乐的欣赏性,更加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即可以学习音乐知识,还可以享受音乐。比如,在如今的音乐课堂中,要播放《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曲的时候,可以适当的与新媒体技术相结合,利用我国发达的科学技术实现多媒体音乐教学,利用课件播放一些关于船和浆的照片或者是一些划船的视频,这样学生在听歌曲的时候能够更加有带入感,老师也可以在生活中寻找一些相似的真实情境,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的感受歌曲的魅力,还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带领学生到实地去进行考察,这样学生对于所学内容将会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从而提高学习质量。

(二)问题创设课堂导入

创设问题导入这种形式在如今的小学音乐课堂中也十分常见,对于学生来说,问题导入的方式可以增加学生对不同音乐知识的理解能力,让学生养成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而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来促进学生之间的感情,提高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在交流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能够去思考问题,这也是变相的让学生懂得学习的技巧和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置相应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学习内容去思考问题的答案,理解答案中所涵盖的价值和意义,合理的问题导入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深入探究的能力,所以,问题创设课堂导入对于小学音乐课堂来说是很多必要的。比如,在学习《爱我中华》这部分音乐内容的时候,老师可以设置相应的问题,去引导学生深入的理解音乐知识,“当听到这首歌曲的时候你内心有什么样的感受?”“歌曲所要表达的是什么内容?”这些简单的问题都可以引导学生对歌曲进行深入的思考,这首歌曲中所包含的深意以及所表达的情感,都可以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启发,歌曲背后所蕴含的多种要素都是爱国情感的集中表达,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可以通过音乐学习到更多的学科知识。

(三)借助音乐进行引导

音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实是一种通用语言,经典的音乐作品可以跨越国籍和年龄,而利用音乐导入音乐无疑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小学音乐教学可以利用短短的几分钟时间,为学生播放一段与音乐知识相关的音乐作品,或者是一段相关视频,这样对后续音乐知识的讲解进行铺垫,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枯燥的音乐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同时,前期音乐的导入可以让课堂内容更加紧凑,知识的贯穿更加流畅,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比如,老师在讲解《卖报歌》这节音乐知识的时候,在进入教学课堂之后,可以利用短短的几分钟播放一段与《卖报歌》相似的歌曲,让学生通过歌曲激发自身的音乐潜力,然后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一段与《卖报歌》相关的视频,让学生根据视频的内容想象出一首与视频相关的音乐,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最后老师就可以慢慢的引入教材中的歌曲,引导大家一起学习歌曲,学生自然而然的就会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结语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学导入的有效落实,不仅仅可以提高课堂质量和课堂效率,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最重要的一步,老师在设置教学导入的时候,要充分考虑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促进音乐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柏连华,《小学音乐教学有效导入策略》,[j].小学生(中旬刊),2019(10):76

[2]孙藤藤,《小学音乐教学的课堂导入技巧探究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9(09):11-12

[3]梅红,《小学音乐教学课堂中技巧的研究策略》[j].小学生(下旬刊).2021(05):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