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研究本位型教师教育研究及启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8
/ 2

芬兰研究本位型教师教育研究及启示

刘颖

山东师范大学 山东济南 250014

摘要:21世纪以来,芬兰的学生在OECD举办的PISA测试中一直处于优势地位,其教育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源于研究本位型的教师教育。研究了芬兰研究本位型教师教育的来源和含义,并重点分析了芬兰教师专业招生竞争激烈、“学术研究”的课程计划和“行动研究”的实践教学,都足以体现其研究本位的特征。借鉴芬兰的经验,可以从培养研究型师范生、注重师范生教学实习以及培养师范生信息素养与核心素养方面促进我国师范生的培养。

关键词:芬兰;教师教育;研究本位型;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国家之间的竞争已经不仅是经济和科技实力,教育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教师素质被认为是实现各国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前提。我国颁布的《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中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试行)》等文件明确指出要引领教师教育改革,并对教育专业师范生的能力标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在推进教育现代化时期,如何进行教师教育的改革成为重点。21世纪起来,芬兰的学生在PISA(The 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各方面测评中均一直处于优势地位,这主要得益于芬兰研究本位型的教师教育。本研究通过对芬兰研究本位型教师教育的演化路径、含义和师范生培养进行探究,以期为我国的师范生培养提供借鉴和启示。

一、芬兰研究本位型教师教育的演化路径

20世纪60年代,芬兰经历了经济结构的变革和城市化进程,为了满足社会和福利的需求,议会批准通过了综合学校制度,这一项重大转变使得教师教育更加民主。1974年,芬兰的大学设立了教师教育部门,开启了芬兰教师教育的研究取向。1978年教育研究的法令规定只承认硕士水平的研究,使得教师教育达到了硕士学位,此项规定极大地推动了学术性的教师教育,为实施研究本位型教师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世纪90年代芬兰教师教育已经完成了向学术取向的质变。在此背景下,教育系统的改革也在推进。1994年进行学校综合课程改革,将课程规划下放到地方级,学校和教师获得了更大的自主权。

2005年芬兰重新调整了大学的教师教育课程,明确规定,面向中小学的师范生要在大学接受五年本硕的教师教育课程,包含三年学士学位课程和两年硕士学位课程。只有修满一定的学分,获得硕士学位,才有资格做中小学教师。在此期间,芬兰成立的全国性协调小组,以确定每个学科领域的核心学术课程。

近年来,芬兰国家政策也强调教师教育的重要性。2016年芬兰《国家基础教育核心课程》提出的七大核心素养,这也就要求教师和学校要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面对未来挑战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由此可见,21世纪之后的一系列改革和政策使得研究本位型的教师教育基本框架得以确立。

二、芬兰研究本位型教师教育的含义

芬兰研究本位型教师教育认为每一个教学行为都是以研究性为基础的,且是一个持续性发展过程。这与2000年之前的以研究为导向的教师教育不同。后一种认为教师的重点是每日的教学工作,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规划、教学和评价。

芬兰研究本位型教师教育包含多种含义。首先,采用演绎式教学方式,根据理论或研究结果作出教学决定,强调教师将理论、经验和实践与研究结合;其次,强调师范生的自主性,注重理性思维的训练,师范生在具体教学问题或者案例中思考解决办法,并通过个人实践建构相关的教学观点;再次,研究的方法贯穿芬兰教师培养和教学实习的过程,教师要指导师范生教学实践、教学反思、并将反思用于实践,师范生通过研究与实践提升其自身能力。总之,芬兰研究本位型教师教育作为一种以培养研究为本的教学思维为主要目的,它是一种“为了研究”的教师教育,它所基于的不仅仅是一种“关于研究”的教师教育,更是一种“依托研究”的教师教育[[1]]

三、芬兰研究本位型教师教育的培养

(一)芬兰教师专业招生竞争激烈

教师角色在芬兰占有重要地位,且芬兰教师享有很高的声望和社会地位,因此大批优秀的高中毕业生都会选择报考大学的师范类专业。报考师范类专业的毕业生需要参加由笔试、面试、试讲三个环节组成的大学入学考试,才有机会进入大学教育学院学习。芬兰主要有八所大学负责教师教育,这也使得其升学更加激烈。

(二)“学术研究”的课程计划

芬兰研究本位的教师教育旨在培养具有研究、反思、理性思维的教学实践者。其五年制的教师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具有研究思维的中小学教师,在其课程计划中足以体现。芬兰中小学教师分为班级教师和学科教师[[2]]。班级教师教授低年级的学生,所授科目为全科;学科教师教授高年级学生,教授一至两门课程。无论是班级教师还是学科教师都需要学习下表的课程。纵观芬兰教师教育的核心课程,可以发现非常注重教育学基础知识和教育理论的学习,包括教育实习和教育的文化基础、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科学研究等。此外,最有特色的是学术研究课程,充分体现了研究本位的教师教育。五年一制的教育课程,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师范生都需要学习基础研究、中间研究和高级研究,以培养未来教师的研究性能力和研究性思维。

1教师教育核心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课程内容

教育学课程

包括教育实习和教育的文化基础、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科学研究等以研究为导向的教育学学科课程。教育科学研究侧重于教学法。

学术研究课程

贯穿五年制的教师教育课程,开设基础研究、中间研究和高级研究三个部分。基础研究除了介绍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之外,也涉及对教育学基础课程的研究性学习;中间研究涉及高级统计学习、教学评估、学生心理评估等;高级研究由研究项目组成,一个是专业文献的研讨会,一个是硕士学位论文的研讨会。

语言与沟通学习

分为母语课程和外语课程

(三)“行动研究”的实践教学

行动研究是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教育实际工作者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的一种研究模式。芬兰师范生实践教学都是基于行动研究来开展的,实践过程贯穿了五年一制的教师教育。他们在实践过程中,发挥了教学活动的观察者、参与者、研究者的角色,从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2芬兰师范生实践教学安排

阶段

特点

初级见习

本科一年级阶段。强调对中小学全方位的观摩,培养师范生在真实教学情境下的观察能力。

中级见习

本科高年级阶段。在与大学相关联的培训学校进行,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独立教学。

高级见习

硕士阶段,在中小学中进行,且见习与硕士论文一同进行,培养学生的反思与探究能力。

四、芬兰研究本位型教师教育启示

(一)培养研究型师范生

芬兰的教师教育早已转至大学中的教育学院,且需得到硕士学位。芬兰的教师教育注重培养师范生的理性思维、教学反思和研究性思维。培养师范生拥有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同时,也使得师范生将来可以从事于其他的职业。因此,借鉴芬兰的教师教育,我国的师范生培养也应该注重研究性未来教师,培养师范生独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够进行教学反思,将反思应用于教学实践。或者,随着近年来硕士学位的增多,我国可以考虑将中小学教师的学历提升至硕士学位,增强在职场中的核心竞争力。

(二)注重师范生的教学实习

教学实习是师范生走向职业专业化的关键一步,也是将自己的理论知识付诸于实践的必经之路。芬兰师范生的教学见习历经了本科和和研究生阶段,并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从观察、实践再到反思,全程由指导教师给予指导和和评估。借鉴芬兰的教师教育,我国也应该重视师范生的教学实习,接受专门的培训学校和教师的指导。尤其是研究生阶段,大多数注重以研究为主,却忽视了研究与实践的结合。

(三)注重培养师范生信息素养和核心素养

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教育教学方式。各种在线资源和教育平台使得教学方式更加灵活多样,信息的获取也更加广泛,这对未来教师的发展提出了挑战和机遇。我国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提高教师的教育信息化能力,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因此,立足我国国情,要培养师范生的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此外,作为未来教师的师范生也应具有核心素养,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

[参考文献]


[[1]] 饶从满,李广平.芬兰研究本位教师教育模式:历史考察与特征解析[J].外国教育研究,2016,43(12):3-20.

[[2]] 席梅红.力求卓越:芬兰教师教育经验借鉴[J].高教探索,2018(04):52-56.

[4] 郭航.研究本位的教师教育范式:以芬兰的实践为例[J].高教探索,2018(06):67-73+112.

[5] 杨晓,杨慧.芬兰基础教育学生评价的理念、实施与启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40(22):27-32.

[6] 牛雅倩.芬兰中小学在线教育实践经验及其启示[J].教学与管理,2021(13):82-84.

作者简介:刘颖,女,汉族,山东济南,1997-01,山东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在线学习、教师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