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内效贴疗法在儿童康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肌内效贴疗法在儿童康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孙善芳

薛城区中医院  277000

摘要:贴扎是将有弹或无弹的胶布贴于人体皮肤表层,起到支持和保护肌肉和骨骼的康复治疗技术。为固定受伤部位及肌肉,贴扎技术常用于骨骼和肌肉损伤的处理,其他疾病处理相对较少。其原理是给组织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使机体自身修补机制恢复。肌内效贴是贴扎的中的一种,现常用于运动和医学。在体育运动中,常用于运动防护和损伤后的肿胀、疼痛、稳定关节、放松肌肉等。

关键词:肌内效贴疗法;儿童康复;应用;进展

1肌内效贴简介

肌内贴是贴在人体表面的一种收缩贴,它通过胶带的不同拉力拉动表皮,延长表皮与肌肉之间的距离,从而改变筋膜和组织液流动的方向,改善皮下皮肤的循环和渗透性,促进血液和淋巴循环。20世纪70年代,日本脊椎指压治疗师凯泽贤三发明了这种肌肉贴片,并首次将其应用于运动损伤。经过欧洲和美国的改进,它被用于运动和康复医学。在北京奥运会上,58个国家的代表团使用了5万卷胶卷。赛琳娜·威廉姆斯、贝克汉姆等一些著名运动员开始出现肌内斑块。随着肌内贴片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致力于治疗肌肉疼痛、改善运动障碍和增强本体感觉。它在临床上的主要作用是改善运动功能、支撑肌肉和稳定关节,但不限制身体的正常活动。肌内石膏广泛用于康复治疗师和运动员的康复。

2肌内效贴在儿童康复中的应用

2.1肌内效贴在脑瘫中的应用

2.1.1肌内效贴在上肢中的应用

关于肌内捆绑技术在脑瘫上肢的应用研究相对较多,主要是结合其他方法,以减少痉挛性肌肉张力,改善手指运动范围和手部功能,促进精细运动功能的发展。对60例痉挛性偏瘫脑瘫患儿采用肌内贴压结合悬吊训练进行治疗。根据儿童的具体症状,选择特定的结合方法。例如,对于拇指内收、拇指外展和屈曲功能位的儿童,“I”形螺旋石膏(根据肢体大小适当切割),底座固定在桡侧茎突上方,并通过虎口背侧在拇指周围施加自然张力。治疗3个月后,患者的木槌评分、皮博迪精细运动功能发育量表评分和gmfm-c面积评分均有改善,改良阿什沃思量表评分有所降低,有效改善了偏瘫儿童的上肢功能。在临床治疗偏瘫脑瘫儿童的过程中,在常规职业治疗的基础上,对儿童上肢肌力下降的肌肉进行肌内包扎。在肩部,“I”形贴片固定在肩胛骨上角的内侧,尾部沿冈上窝通过肱骨大结节以自然张力延伸至三角肌的转子。前臂将爪形布锚固定在肘关节外侧,并以自然张力沿着前臂和手背延伸到具有多条尾巴的指根;“I”形贴片固定在肱骨外上髁,尾部沿前臂背侧自然张力延伸至拇指指甲边缘。治疗3个月后,fmfm-45评分增加,但患者偏瘫上肢的肌肉张力没有明显改善,这可能是因为学者没有用增加的肌肉张力来约束肌肉。在治疗痉挛性偏瘫儿童前臂旋前的过程中,在简单作业疗法的基础上给予肌内石膏疗法。具体操作是将“I”型布锚固定在上臂的外上侧,尾巴贴在手臂周围,自然张力从外到内,以适度张力延伸到尺骨的中间和内侧。治疗6个月后,患儿上肢肌张力、前臂旋后角及手功能均有改善,疗效优于单纯作业疗法。国外学者对45例脑性瘫痪患儿进行了拇指内收肌内贴治疗。结果表明,该疗法能改善儿童拇指内收,改善手功能。对32例脑瘫患儿的前臂和手背进行了运动贴敷。贴上贴片后2天和取下贴片后2天,儿童的抓取强度和手腕和拇指的运动范围显著改善。

2.1.2下肢肌注膏药的应用

肌内捆绑技术在脑瘫下肢的应用旨在缓解痉挛,改善异常步态,改善下肢粗大运动功能。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观察肌注膏药对脑瘫患儿异常步态的矫正效果。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患儿的症状给予三种敷贴方法,即Y型石膏内收肌松弛贴、髋关节I型石膏和脚底散贴。治疗3个月后,患者组左右步长的改善和步幅的缩小均比对照组明显。王等,观察肌内贴压配合运动控制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者下肢痉挛和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为了促进胫前肌收缩和足背屈曲,应用I型绷带。从胫骨外侧上端开始,施加20%-30%的张力,沿着胫前肌方向向下,绕过踝关节,止于前掌内侧;为了抑制腿部三头肌的收缩并促进足背伸,使用Y形贴片从跟骨底部和跟腱附着处沿腓肠肌位置以相同张力延伸至股骨内外髁的起点。治疗3个月后,踝关节被动活动范围、gmfm-d和e区评分显著改善,MAS评分显著降低。采用矫形鞋垫结合运动贴扎技术(I型)矫正偏瘫脑瘫患儿的异常姿势,以膝关节下部为锚定端,以踝关节为尾端,对小腿施加0%-30%的张力。3个月后,患者的姿势控制能力得到有效改善。使用“I”形贴片,对患有痉挛性脑瘫和尖足病的儿童的腿和脚进行三层贴扎。经证实,肌内补片可以增强虚弱肌肉的力量,支撑和稳定关节,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对11例痉挛性偏瘫患者的股直肌进行了肌内固定。通过视频记录从坐到站的时间,测量髋、膝、踝和股直肌活动的角度变量。结果表明,肌内石膏增加了股直肌的活动,减少了躯干、膝关节、髋关节和踝关节的屈曲峰值,并增加了躯干的伸展,即当痉挛性偏瘫儿童从坐位变为站立位时,应用肌内石膏是改善身体结构和功能的措施。

2.2肌内效贴在小儿肌性斜颈中的应用

儿童肌性斜颈是指由胸锁乳突肌挛缩引起的斜颈,其特征是头部转向受累侧,面部转向健康侧。肌内贴具有减轻疼痛和持续抗痉挛的作用。有学者用传统手法配合肌注膏药治疗小儿肌性斜颈24例,治疗后有效率为91.67%。采用肌内贴压结合推拿手法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66例。粘贴时主要用Y型石膏贴在患侧,将“锚”固定在乳突上,两条尾巴分别延伸至胸锁关节和锁骨的三分之一。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及患侧胸锁乳突肌张力恢复率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天数均少于对照组。颈被动旋转和侧屈活动度均高于治疗前,优于对照组。提示肌内贴配合按摩能有效改善CMT患儿的颈椎活动度,消除肌肉紧张,缩短治疗时间,优于单纯按摩。探讨绷带技术在儿童先天性肌性斜颈预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80例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和SCM肌张力消失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表明绷带技术可以显著提高CMT治疗的康复效果,而不会增加儿童的疼痛和不良反应。

2.3肌内贴在儿童臂丛神经损伤中的应用

儿童臂丛神经损伤常发生在分娩时,故又称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或产科瘫痪,常给周围神经损伤后遗症留下不同程度的障碍。采用爪形、Y形和I形贴治疗产科瘫痪患儿。治疗6个月后,肌内石膏组儿童肩关节的解剖结构得到改善,肩胛下角与干轴之间的角度和盂肱轴之间的角度得到显著改善,槌评分得到改善。结果表明,肌内贴不仅可以改善产瘫肩的畸形,而且有助于改善肩关节的功能。临床上,我们观察了肌内石膏疗法对创伤性上臂干神经丛损伤儿童运动功能发展的影响。我们使用三爪石膏包扎三角肌、x石膏包扎肱二头肌、y石膏包扎旋后肌等。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的木槌评分、臂丛功能综合评价、gm-fm-a面积评价、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评价结果均优于对照组,这表明肌内石膏疗法可以改善产科上干臂丛神经损伤儿童的上肢功能,并有助于发展粗细运动功能。

结论

综上所述,目前,大多数研究集中在骨骼肌系统损伤的治疗上,而在神经系统损伤领域的研究较少。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实用技术和方法研究上,对其机理的研究更少。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应该探索肌内贴的作用机制以及在疾病中应用的具体机制。其次,肌内效应贴的短期效果显著,而连续贴的效果和去除贴后的效果需要进一步讨论。

参考文献:

[1]傅维杰,刘宇,李路.肌内效贴在运动损伤防治中的应用及展望[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9,32(3):255-260.

[2]祁奇,王予彬,陈文华,等.肌内效贴在运动损伤康复应用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9,28(10):971-974.

[3]张素侠,钟宝权.肌内效贴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的疗效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9,30(7):688-691.

[4]韩国栋,谭洁,蒋再轶,等.肌内效贴贴扎疗法治疗姿势性腰痛的临床观察[J].康复医学杂志,2019,29(9):857-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