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肌康复治疗产后女性性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3

盆底肌康复治疗产后女性性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

梁海娥,施橙英,邓柳君,陆伟敏,黄玲

【摘要】 目的探究并分析盆底肌康复治疗对产后女性性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2017年4月~2019年8月收治的120例产后女性性功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60例,治疗组60例。对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健康教育,治疗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盆底肌康复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盆底综合肌力、性生活质量及性交痛发生率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III级盆底肌人数占16.67%,较常规组75.00%低,P<0.05,IV级盆底综合肌力人数占70.00%,明显较常规组16.67%高,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性生活质量低人数占8.33%,明显较常规组50.00%少,P<0.05;治疗组性生活质量中等人数占10.00%,较常规组33.33%少,P<0.05;治疗组性生活质量高人数占81.67%,明显较常规组16.67%少;治疗组性交痛发生率为6.67%,明显较常规组3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盆底康复治疗产后女性性功能障碍具有明显疗效,值得推广。

【关键词】盆底肌康复;产后女性性功能障碍;妇产科

女性产后易发生性功能障碍,且较孕前发生率显著上升,主要表现为性交痛,严重影响到女性的心理健康家庭生活[1]。因产后女性性激素、产道及盆底肌损伤成为疾病产生主要致病因素,以患者盆底、阴道组织松弛,进而影响性生活质量并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探究改善产后女性性功能障碍方法及其治疗措施,对该类患者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产后盆底康复锻炼成为恢复女性性功能常见措施,对产后妇女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可避免盆底肌肉损伤加重,预防盆底器官脱垂、尿失禁等诸多不良结局发生。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4月~2019年8月收治的120例产后女性性功能障碍患者,观察患者治疗后各方面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4月~2019年8月收治的120例产后女性性功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60例,治疗组60例常规组,纳入标准:①纳入对象均为头位、足月分娩单胎初产妇;②无妊娠合并症、病理妊娠及其分娩并发症;③产妇自身认知能力正常,可定期随访;④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同意,且经院内伦理道德委员会审核。排除标准:①合并尿失禁病史,既往合并盆腔脏器脱垂、盆腔手术病史;②伴有哮喘、糖尿病及长期慢性咳嗽产妇。患者年龄24~35岁,平均年龄(30.2±2.4)岁;治疗组患者年龄22~38岁,平均年龄(29.6±3.4)岁。常规组患者病程30~85d,平均病程(53.6±4.4)d;治疗组患者病程30~90d,平均病程(60.2±4.8)d。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组患者行常规健康教育,并指导患者行缩肛运动,1~3次/d。治疗组患者在常规组基础上采取盆底肌康复治疗,内容包括:①盆底肌训练,产前由护士进行一对一盆底肌训练,协助孕妇取半卧位,双腿微微分开,身体放松,双手置于腹部,将肛门阴道向上提紧收缩,收缩时间不少于3—5s,放松5—10s,每天3次,每次持续10—15min,或150—200次每日,保持平稳呼吸不屏气,避免腹部肌肉和大腿肌肉的收缩,必要时护士可将擦有液状石蜡的手指缓缓插入其肛门中,帮助其进行缩肛运动。根据孕妇身体情况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产后第3天指导产妇循序渐进开始进行盆底肌功能训练10~15min/次,以不感到疲劳和疼痛为主。②电刺激及生物反馈治疗,治疗前帮助产妇掌握盆底肌功能训练方法,给予其电刺激时协助其取平卧位,连接腹部皮肤电极片及将环状电极治疗头放置在阴道内,根据产妇感觉,调整电流强度,调整电流强度到肌肉最佳收缩状态,并对患者进行生物反馈训练。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产后盆底综合肌力、性生活质量及性交痛发生率等情况。研究中表明,将手指放入患者阴道内,阴道肌肉收缩状态可分为0~V六个等级:0级—手指未感觉到阴道收缩;I级—手指感觉阴道轻微颤动;II级—阴道肌肉不完全收缩,持续时间为2s,重复2次;III级—阴道肌肉完全收缩,持续时间为3s,次数达到3次;IV级—阴道肌肉收缩4秒,次数达到4次,有轻微对抗;V级—阴道肌肉完全收缩,时间达到5秒,次数达到5次,具有持续对抗[2]。根据我院自制调查表调查患者性生活质量及性生活发生率等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后两组患者盆底肌力情况

    治疗后治疗组III级盆底肌人数占16.67%,较常规组75.00%低,P<0.05,IV级盆底综合肌力人数占70.00%,明显较常规组16.67%高,

P<0.05,V级盆底肌人数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1治疗后两组患者盆底综合肌力情况对比[n()]

组别

II级

III级

IV级

V级

治疗组(n=60)

0

10(16.67)

42(70.00)

8(13.33)

常规组(n=60)

0

45(75.00)

10(16.67)

5(8.33)

χ2

-

68.52

57.91

1.294

P

-

<0.05

<0.05

>0.05

2.2治疗后两组患者性生活质量及性交痛发生率情况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性生活质量低人数占8.33%,明显较常规组50.00%少,P<0.05;治疗组性生活质量中等人数占10.00%,较常规组33.33%少,P<0.05;治疗组性生活质量高人数占81.67%,明显较常规组16.67%少;治疗组性交痛发生率为6.67%,明显较常规组3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治疗后两组患者性生活质量及性交痛发生率对比[n()]

组别

性生活质量(%)

性交痛(%)

中等

治疗组(n=60)

5(8.33)

6(10.00)

49(81.67)

 4(6.67)

常规组(n=60)

30(50.00)

20(33.33)

10(16.67)

18(30.00)

χ2

42.025

16.036

84.523

18.175

P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产后女性性功能障碍以往被统称为“性冷淡”,是指产前性功能正常产后产后出现女性性功能障碍,有人将其称之为精神类疾病,而忽视妊娠阴道分娩等危险因素影响。临床上述产妇主要体征表现为性欲减退、性唤起及性高潮障碍。同时,性交疼痛发生率偏高,导致性快感明显减弱。相关研究指出[4],妇女妊娠前性问题发生率为1%~38%,产后3个月性问题明显增加,产后6个月较前下降,但未降至妊娠前水平,产后性问题发生率高达49%~83%,初产妇产后性问题发生率高达70.6%。盆底肌的损伤是产后女性性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3]。产妇由于分娩疼痛、手术出血等原因会产生焦虑恐惧心理,对性生活产生反感,从而影响正常的家庭生活[5]

有研究表明,采用盆底肌康复治疗产后女性性功能障碍有助于提高盆底综合肌力及性生活质量[6]。我院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常规健康教育辅以盆底肌康复治疗对产后女性性功能障碍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III级盆底肌人数占16.67%,较常规组75.00%低,P<0.05,IV级盆底综合肌力人数占70.00%,明显较常规组16.67%低,P<0.05,提示采用盆底康复治疗产后女性性功能障碍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盆底综合肌力。电刺激和生物反馈疗法为目前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治疗常见技术,通过电刺激可引起盆底肌肉被动收缩,盆底肌肉张力提升,对应控尿能力上升。与盆底肌锻炼相结合可迅速促使盆底功能恢复,唤醒产妇肌肉收缩本体感觉,增加肌纤维收缩和肌力,进一步减轻性交痛所带来心理暗示,并缓解性交疼痛作用[7]。治疗组性生活质量低人数占8.33%,明显较常规组50.00%少,P<0.05;治疗组性生活质量中等人数占10.00%,较常规组少,P<0.05;治疗组性生活质量高人数占81.67%,明显较常规组16.67%多;治疗组性交痛发生率为6.67%,明显较常规组30%低,提示采用盆底康复治疗产后女性性功能障碍能提高患者的性生活质量,降低性交痛的发生率。对产后女性开展盆底康复锻炼,能利于产后对盆底组织修复,并从源头上减少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从创伤、经济方面分析上,电生理疗法、盆底肌肉功能训练无医源性创伤,整体治疗更为安全及可靠,且治疗费用低廉,易于临床推广应用[8]

综上所述,采用盆底康复治疗产后女性性功能障碍有明显疗效,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段文艳,李倩,王嵩川. 盆底肌康复治疗产后女性性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J].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8,46(1):94-96.

[2]卢霞,姚立丽,李小文. 产后盆底康复锻炼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预防作用[J]. 中国妇幼保健,2018,33(1):38-41.

[3]王辰之,祁玉军. 早期盆底康复训练联合补中益气丸对产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防治效果[J]. 世界中医药,2018,13(11):2737-2740.

[4]饶云霞,陈新生. 阴道哑铃盆底肌康复训练对初产妇盆底功能障碍及性功能的影响[J]. 中国性科学,2019,28(7):109-112.

[5]黄月娥,赵格格. 针灸联合盆底肌群康复训练对前列腺增生电切患者术后尿失禁与勃起功能障碍发生率的影响[J]. 中国性科学,2019,28(4):113-116.

[6] 艾小庆. 盆底康复技术对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和性功能障碍发生率的改善[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9,27(8):1095-1098.

[7]苏海兰,罗丽琼,肖彩兰. 盆底康复治疗对良性妇科疾病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盆底肌力、疲劳度及性功能的影响[J]. 中国性科学,2020,29(12):85-88.

[8]朱卫琴,胡雯婷. 骨盆运动联合盆底肌电刺激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及性功能恢复[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8,26(12):1192-1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