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集束化护理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集束化护理策略

刘欣

四川绵阳四0四医院 重症医学科 四川绵阳 621000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集束化护理策略在重症肠内营养支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本院内重症肠内营养支持患者中选取58例,采取双盲式分组,分成考察组及基础组,考察组均实施集束化护理策略,基础组利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肠内营养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考察组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存在显著统计学对比意义(P<0.05),考察组肠内营养指标相比基础组具备对比优势,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重症肠内营养支持患者中实施集束化护理策略有利于降低患者临床并发症发生率,使患者改善机体营养水平。

【关键词】重症;集束化护理;肠内营养;并发症

重症患者其机体具备较强的应激性伴随营养代谢障碍,会引发患者出现分解代谢增强,使患者产生代谢蛋白质紊乱,诱发其出现意识障碍、营养不良、胃肠道受损、呕吐、感染等情况,对其治疗效果及预后产生严重影响[1]。对患者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能够帮助其机体尽快康复,但重症患者存在创伤神经中枢损伤、受到手术应激等会引发胃动力降低,而且,为患者实施肠内营养过程中容易产生各类并发症,因此,需要注重患者肠内营养期间的有效护理干预,使重症患者机体耐受性提高。本次将针对于我院集束化护理干预策略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重症肠内营养支持患者58例,入院时间2021.4-2022.3。纳入标准:符合危重症患者标准,知情同意此次研究者;排除标准:存在胃肠疾病者。利用双盲式分组将患者分为基础组、考察组。考察组共计有男患者15例、分配女患者14例,年龄45-78岁,平均为64.88±0.32岁,基础组共计有男患者16例、分配女患者13例,年龄45-77岁,平均为64.77±0.41岁;针对此次入组患者的基础资料研讨,比较结果为P>0.05,则对比有可行性。

1.2方法

基础组为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护理人员每日遵医嘱为患者提供营养支持,并积极做好基础护理,对于其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如产生异常时应及时向医生进行报告。考察组应用集束化护理策略:①构建肠内营养支持小组:依据权威文献,对以往工作经验进行总结,并结合医院条件以及患者病情实施集束化护理方案制定。②小组成员集束化护理策略培训:注重小组成员肠内营养知识培训,科室内定期针对护理人员实现专业考核及培训,并利用病例分析、授课以及疾病讲座等方式为患者提供肠内营养支持,使其专业水平提高。③肠内营养评估:针对于肠内营养治疗前行患者营养风险筛查,并决定其是否可以实施肠内营养,对于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客观评估,同时,依据评估结果为患者制定合理、科学的营养配方,应做到科学配比蛋白质、糖分、矿物质、微量元素、脂肪、水等相关物质,维持营养液渗透压为300mmol/L的浓度,使患者渗透性腹泻发生率降低。④健康宣教:重症患者心理压力相对较大,医护人员需要在患者清醒时及时做好沟通,并对其进行肠内营养重要性讲解,并留意观察情绪变化,指导患者能够做好心理调节,避免由于患者不配合引发非计划性脱管。

1.3观察指标

观察研究指标:两组肠内营养指标、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SPSS22.0软件针对集束化护理策略指标进行统计计算,n,%表示并发症发生率,卡方的方式进行检验,两组肠内营养指标应采取()表示,实施t检验,统计学对比为P<0.05,则有意义。

2.结果

2.1考察组与基础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考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基础组对比,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所示:

表1:考察组与基础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组别

腹泻

腹胀

呕吐

发生率

考察组(n=29)

1(3.44)

0(0)

0(0)

1(3.44)

基础组(n=29)

5(17.24)

3(10.34)

2(6.90)

10(34.48)

X2

-

-

-

9.5229

P

-

-

-

0.0020

2.2考察组、基础组肠内营养指标比对

考察组护理2周、护理4周、护理6周白蛋白与基础组对比具备指标优势(P<0.05),见表2所示:

表2考察组、基础组肠内营养指标比对;g/L

组别

护理2周白蛋白

护理4周白蛋白

护理6周白蛋白

基础组(n=29)

32.24±1.22

34.24±0.61

35.63±0.72

考察组(n=29)

35.45±1.27

36.67±0.55

38.61±0.52

t值

9.8159

15.9324

18.0689

P值

0.0000

0.0000

0.0000

  1. 讨论

ICU重症患者其并发症相对较多,自身能量消耗较大,大部分患者无法正常进食,预后效果较差,其病死率相对较高。营养支持能够积极满足患者的机体能量需求,常见营养支持方法主要包含肠外营养支持、肠内营养支持。肠内营养支持一般通过胃管逐步向胃肠提供营养物质,并做好患者预后情况改善,但临床常见营养支持过程中由于各类影响因素使其产生堵塞、糖代谢异常、吸入性肺炎以及非计划性拔管会对于营养干预效果产生影响,会在一定程度上诱发护理纠纷

[2]。因此,营养支持过程中应做好各项护理干预,加强常规护理措施规范,应遵医嘱完成各项护理,依据护理人员的临床经验及相关行为保证其治疗效果。集束化护理能够实现临床技能以及护理理论的全面结合,针对患者开展科学化、系统化的护理干预,应用效果理想,使患者能够积极接受临床治疗,并积极完善各类护理措施,为患者提供科学有效的营养支持,使患者整体护理效果提高[3]。本文研究显示,考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基础组(P<0.05),考察组肠内营养指标优于基础组(P<0.05)。

综上所述,集束化护理策略应用在重症肠内营养支持患者中,可促进患者机体营养水平改善。

参考文献:

[1]宋凯飞,黄丽玉. 集束化护理联合盲插鼻肠管法在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病人肠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J]. 全科护理,2021,19(17):2370-2372.

[2]邵小平,唐雯琦,胡三莲. 集束化方案对降低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相关误吸的效果研究[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21,38(05):5-8.

[3]丁彩霞,王甜,强李伟. 集束化护理预防重症医学科神经系统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足的效果观察[J]. 贵州医药,2020,44(09):1498-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