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拉鲁肽以及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及对空腹血糖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利拉鲁肽以及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及对空腹血糖影响分析

王军

东北农业大学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150030

摘要目的:分析利拉鲁肽以及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及对空腹血糖影响。

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确定本院接收的2型糖尿病的患者,以其为样本来源,随机选取110例,抽签平分2组,对照组(n=55):二甲双胍,观察组:利拉鲁肽+二甲双胍,比较两组空腹血糖等血糖指标、氧化应激反应。结果:观察组FPG、2hPGF、HbALc、胰岛素抵抗指数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AOC、GSH-Px显著高于对照组,LHP、MDA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2型糖尿病在二甲双胍治疗的基础上加入利拉鲁肽,通过联合用药的方式更好的控制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胰岛素抵抗,氧化应激反应各项指标得到改善,因此该治疗方法可临床推广。

关键词:利拉鲁肽;二甲双胍;2型糖尿病;血糖

    糖尿病是胰岛素分泌缺陷而导致的一种内分泌系统方面的疾病,疾病以高血糖为特征,发病之后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随着疾病的不断进展,可对心脏肾脏、神经、血管造成损伤。在糖尿病中,90%以上为2型糖尿病,这部分患者胰岛功能未完全丧失,出现胰岛抵抗,起病较为隐匿。目前对于糖尿病主要依靠药物进行控制,其中二甲双胍在临床应用广泛,但是单独使用对血糖控制不理想。而利拉鲁肽在给药之后药物持续时间长,可达到24h,对于血糖的控制更为稳定。因此将两种药物联合,提升血糖的控制质量[1]。本文对利拉鲁肽以及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及对空腹血糖影响进行分析,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确定本院接收的2型糖尿病患者,以其为样本来源,随机选取110例,抽签平分2组。对照组55例患者:男28例,女27例,年龄44-70岁,平均(57.11±3.67)岁,病程时间2-6年,平均病程时间(4.11±1.23)年;观察组年龄43-70岁,平均(56.88±3.57)岁,病程时间2-7年,平均病程时间(4.61±1.18)年。两组上述资料均衡性理想,可比P>0.05。

纳入指标:符合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2];糖化血红蛋白高于9%;认知功能正常,可进行沟通交流;自愿加入。

排除指标:合并凝血功能障碍;合并心脏、肺部、肾脏、肝脏功能不全;药物过敏;合并糖代谢紊乱。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二甲双胍口服治疗,每次0.5g,每日3次。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二甲双胍治疗的基础上加入利拉鲁肽,以皮下注射方式给药,其实剂量为0.6mg,每日1次,在注射1周之后将剂量调整至1.2mg。

1.3 观察指标

(1)空腹血糖等血糖指标分析,通过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F)、糖化血红蛋白(HbALc)、胰岛素抵抗指数进行对比。

(2)氧化应激反应分析,通过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脂质过氧化氢(LHP)、丙二醛(MDA)进行对比。

(3)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不良反应包括低血糖、恶心呕吐、腹胀腹泻。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软件:SPSS24.0;计数资料: ,行 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统计学意义指标:P<0.05。

2 结果

2.1空腹血糖等血糖指标分析

观察组FPG、2hPGF、HbALc、胰岛素抵抗指数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空腹血糖等血糖指标分析(

组别

FPG(mmol/L)

2hPGF(mmol/L)

HbALc(%)

胰岛素抵抗指数

对照组(n=55)

11.23±2.11

13.11±3.45

9.23±1.76

9.04±1.65

观察组

(n=55)

8.64±1.67

10.12±2.11

7.64±1.45

7.51±0.97

t

7.138

13.147

5.171

5.928

P

0.000

0.000

0.000

0.000

2.2氧化应激反应分析

观察组T-AOC、GSH-Px显著高于对照组,LHP、MDA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氧化应激反应分析(

组别

T-AOC(U/mL)

GSH-Px(pg/mL)

LHP(umol/L)

MDA(umol/L)

对照组(n=55)

30.21±3.45

63.21±6.32

23.45±2.78

19.23±2.66

观察组(n=55)

42.04±3.85

75.18±7.86

15.43±2.83

10.16±2.34

t

16.791

8.802

14.993

18.987

P

0.000

0.000

0.000

0.000

3.讨论

2型糖尿病属于一种慢性疾病,临床以血糖升高、多尿、多食、体重下降为特征,随着病程时间的延长,症状加重,引起心脏、脑部、肾脏、神经等多个方面的问题,对身体健康影响严重,需要进行及时的干预治疗[3]。二甲双胍属于2型糖尿病治疗的首选药物,可以为胰岛素结合受体提供条件,促进机体内葡萄糖的分解,使肝糖的输出减少,胰岛素敏感性增强,改善机体胰岛素抵抗,进而有效控制血糖。但是该药物长期使用可能导致维生素B12吸收不良,出现各种并发症,影响疾病治疗效果,因此考虑使用药物联合使用方法进行治疗

[4]。上文数据分析可见,观察组FPG、2hPGF、HbALc、胰岛素抵抗指数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AOC、GSH-Px显著高于对照组,LHP、MDA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原因:利拉鲁肽较二甲双胍可更好的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促进增殖和分化,减少损伤,恢复其存储和分泌胰岛素功能[5],对于胰岛素抵抗指数的改善效果理想。同时该药物可延缓胃排空时间,控制饥饿感,对于体重的控制也起到积极作用。因此将其与二甲双胍进行联合使用,可有效修复胰岛β细胞,提升胰岛素敏感性,对于氧化应激反应的状态进行改善[6-7]

综上,2型糖尿病在二甲双胍治疗的基础上加入利拉鲁肽,通过联合用药的方式更好的控制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控制胰岛素抵抗,氧化应激反应各项指标得到改善,因此该治疗方法可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赵天奕,赵维纲,付勇,等. 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在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减重疗效及其影响因素[J].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2022,30(2):65-72.

[2]王晨菲,张洁,罗荔. 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伴肥胖患者血清NLRP3炎症小体水平、心肌损伤标志物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J]. 实用药物与临床,2022,25(1):37-41.

[3]云新蕾. 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地特胰岛素治疗腹型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评价[J]. 黑龙江医学,2022,46(7):821-822.

[4]孙学忠,尹洪涛. 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效果及对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7(10):78-80.

[5]王璇. 利拉鲁肽联合地特胰岛素治疗二甲双胍控制不佳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22,17(13):120-122.

[6]刘慧民. 利拉鲁肽注射液联合盐酸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效果观察[J]. 中国乡村医药,2022,29(4):21-22.

[7]高红红,任丽君,马豪莉,等. SIRT1基因多态性对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效果的影响[J]. 实用医学杂志,2021,37(2):205-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