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性运动疗法应用于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强制性运动疗法应用于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的效果

王芬芬  ,何欧琴(通讯作者)

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  江苏南京  211300

摘要:目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治疗中,采用强制性运动疗法,观察其作用效果。方法:2017年6月--2022年5月为观察起止时间,将60例患者分组对比,普通组采用临床常规治疗方式,强制组采用强制性运动疗法,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情况。结果:普通组和强制组治疗效果对照中,普通组治疗总有效率为21(例)70.00%,强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27(例)90.00%,(x2=10.726,p=0.012),两组结果有差异。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治疗中采用强制性运动疗法效果优越,值得推荐。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强制性运动疗法;效果

脑卒中属于临床中发病率较高的脑血管疾病,患者由于脑部组织缺氧缺血后,对其脑部神经功能造成损伤,进而出现各种症状。患者在治疗后发生偏瘫的概率特别高,脑卒中偏瘫患者会出现肢体、运动、语言等障碍情况,因次对其开展及时有效的运动干预是非常必要的。强制性运动疗法是通过对患者进行特定的再塑训练和密集练习来促进上肢功能恢复一种方式,基于此,在本组研究中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强制性运动疗法并观察其作用情况,现将分析情况报告在下文中[1]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中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其采用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组别分别为普通组和强制组,普通组中纳入的组员人数为30例,30例患者中最小的为48岁,最大的为77岁,均值62.48±3.13岁,其中男性占据17例,女性占据13例;强制组中纳入的组员人数为30例,30例患者中最小的为47岁,最大的为76岁,均值63.02±3.75岁,其中男性占据16例,女性占据14例。(p>0.05),两组无差异性,可做临床对比。

1.2方法

1.2.1普通组

采用临床常规治疗,先对患者进行神经内科常规药物干预,患者体征状态平稳后开展康复治疗。

1.2.2强制组

采用强制性运动疗法,主要涵盖有:

起坐训练:护理人员与家属共同监督和指导患者每天开展起坐训练,每次持续性起坐训练需要开展200次左右,每周开展两组即可。起坐训练需要持续训练时间为60天,在训练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实际身体状况和耐受力调整运动强度,避免由于过度训练造成患者出现抗拒等情况,如果对患者训练强度太大还会加重病情。

腿部运动训练:指导患者开展单腿负重训练以及腿部的平衡训练、步行训练、上下楼梯等训练,在训练中需要由护理人员或者家属全程陪伴,每周训练5天,持续训练60天。

运动平板训练:指导并督促患者开展运动平板训练、股四头抗阻训练、康复踏车训练等,要求患者每天进行持续训练干预,每次训练的时间需要保持在20分钟以上[2]

健侧限制训练:使用休息位手夹板、吊带等对患者健侧手、上肢进行限制,限制的时间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开展,在患者洗浴、如厕、睡觉或者影响其平衡时需要解除限制。对患者的患肢手部和上肢进行训练,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设计,引导患者开展日常活动,例如吃饭、叠被子、下棋、抛物、梳头发、刮胡子、穿衣服等,在被动训练开展中需要循序渐进地完成,保证患者在每一次付出努力后都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如果患者能够轻松地完成训练,就需要加大其训练难度,训练内容需要与患者的日常生活进行结合,并指导家属能够共同参与进来,每天需要开展一小时的强化训练,没周开展5天,连续开展60天。

1.3观察指标

治疗效果:无效为症状无改善;有效位症状改善;显效表示症状基本消失。

生活质量和FMA评分:采用SF-36和FMA量表进行对比分析。

1.4统计学

SPSS24.0数据分析软件,计数资料统一为(n,%)、计量资料统一为(IMG_256),采用P值进行检测,P<0.05表示组间数据差异存在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情况

普通组和强制组治疗效果对照在表1呈现:

表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组别

数例

无效

有效

显效

总有效率

普通组

30(例)

9(例)30.00%

13(例)43.33%

8(例)26.66%

21(例)70.00%

强制组

30(例)

3(例)10.00%

12(例)40.00%

15(例)50.00%

27(例)90.00%

X2

--

--

--

--

10.726

p

--

--

--

--

0.012

2.2两组生活质量和FMA评分情况

普通组和强制组生活质量和FMA评分对照在表2呈现:

表2 两组生活质量和FMA评分对比

组别

数例

生活质量

FMA

普通组

30(例)

62.61±3.46(分)

39.76±3.44(分)

强制组

30(例)

80.43±3.81(分)

59.17±3.04(分)

t

--

15.066

18.714

p

--

0.007

0.004

3.讨论

脑卒中偏瘫患者受到肢体障碍的影响会对其生活质量造成威胁,患者的生理痛苦加剧,并且为家庭和社会也带来了一定的负担,对该种患者创痛治疗中只关注临床治疗效果,对其康复情况关注度较低。强制性运动疗法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手段,能够根据患者的肢体状况、日常生活能力等定制系统性、针对性更强的康复训练计划,并且运动训练中与日常生活相结合,使得患者的日常常用动作进行提升,提高患者的动作灵活性和协调性、复杂性。通过强制性的患肢运动,能够将患者对侧中央前回功能进行激活,并且还能够激活部分同侧大脑皮质功能,对中枢神经充足有着推动作用

[3]

在上文研究中,通过表2中的数据结果(普通组和强制组生活质量和FMA评分对照中,普通组生活质量为62.61±3.46(分)、强制组为80.43±3.81(分),普通组FMA评分为39.76±3.44(分)、强制组为59.17±3.04(分),(t=16.890,p=0.005),两组结果有差异。)能够发现,对患者开展强制性运动疗法后能够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康复情况,对其原因分析后发现,强制性运动疗法对患者的肢体康复训练更具有针对性,并且与生活结合性更高,患者在训练中能够更具有动力,因此形成了良性康复发展。

上文总结得出,将强制性运动疗法运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中能够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该种方式针对性更强,值得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刘佳,倪娟,皮希凤,黄静.强制性运动疗法在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医生,2021,59(31):182-187.

[2]罗小桃.强制性运动疗法用于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研究[J].智慧健康,2020,6(34):72-73.

[3]胡舫,赵涌琪.强制性运动疗法在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0,13(19):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