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采血中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及控制的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1
/ 2

在临床疾病诊断中,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对医师的临床诊断及正确治疗起着指导性的作用。静脉血液标本是临床常用血液检测手段是患者疾病诊断、选择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也是判断病情进展程度和评价治疗效果的重要参考,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影响静脉血液标本检验结果的因素较多。为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采集更多合格的血样,本文总结在静脉采血时出现的问题中分析出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及控制的方法,现就其影响因素和对策总结如下。

病人方面的因素采集静脉血时,很容易出现心态变化。病人紧张、恐惧的心理往往会引起患者的心率、呼吸等指标情况发生变化。病人呼吸急促可引起PH值升高血液中钙离子与蛋白质结合增强所测血清钙值偏低而当病人瞬间屏气时PH值则下降血清中与蛋白质结合的钙离子游离出来测得血清钙值偏高。如果患者的精神处于极度恐惧或紧张状态时,则会加剧疼痛情况,提高血液中的白细胞、血红细胞等指标;进食会使血液中许多化学成份发生改变。临床上,对于血液标本大部分的采集多集中在患者清晨空腹状态下,只有部分患者的血液标本采集时间不在清晨时段,如果患者在血液采集前进餐,其血清一般会有乳糜状情况出现,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产生影响。如进食高脂食物可使甘油三脂升高数倍;进食高糖食物 2小时内血糖会迅速升高;进食高蛋白饮食后血中氮、尿 素和尿酸值均会会出现递增趋势;出汗和剧烈运动致呼吸急促会导致体液量及分布情况发生改变。有试验表明:剧烈运动30分钟以上,血样中的糖、钾、钠、钙、酸磷酸转移酶及白蛋白均会升高。

控制方法:采血前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和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根据相应的检测项目向病人详细 说明介绍采血的必要性、目的、要求及注意事项。如 24h内避免进食高脂、高糖、饮食、禁烟酒、12小时内禁食等;依照患者的检验项目,对采血时间合理选择。检测肝功能、血脂等指标时,检查人员应在行检测前一晚叮嘱患者禁食,保持空腹状态12小时,于第二天清晨在空腹状态下对血液标本进行采集,严禁在剧烈运动后对患者的血液进行采集,以便使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得到最大程度保持;采血时护理人员应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对患者进行鼓励、安抚,以缓解其紧张情绪,避免情绪波动对血液标本的影响。有条件时可在采血室播放舒缓的轻音乐,以分散病人的注意力。对一些晕血、晕针者,宜选择卧位采血,同时护理人员应协助病人放松,做好安抚工作并准备好相应的防护措施;询问患者用药史,在用药 12小时后方能采血。避免输液之后立即采血;

②止血带方面:采血过程中,止血带使用时间过长,或对穿刺部位用力拍打,可能导致局部组织淤血缺氧和红细胞破坏,进而导致标本溶血。止血带扎得过紧、时间过长均会造成局部组织充血、血液浓缩、ph值下降等情况。研究发现,止血带压迫1分钟后,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水平开始升高,2分钟后明显升高,压迫时间越长,升高幅度越大。

控制方法:正确使用止血带的步骤是:于采血部位上方 5cm 处,在保持止血带末端向上的情况下,将其绕手背一圈打一活结。困扎时不能过紧,束缚时间不能过长,在 1分钟之内

③操作方面:静脉穿刺不当,可导致标本溶血、血肿等现象。如对同一部位反复静脉穿刺,抽血后直接用针头将血注入试管,抽血时注射器漏气、试管不干燥等均可增加溶血风险;采血针规格选择不当也会增加血液标本不合格率。采血针头过细过小,穿刺时可能会影响血流速度以致破坏红细胞,而针头过大过粗,又易穿破血管从而导致血管破裂,引起皮下血肿,致使穿刺失败;若从静脉留置针或头皮针与输液管连接处取血会导致采集的血样中往往含有小的凝血块,有时还会混有经此途径的药物;假如封管的肝素返流至样本中有可能导致凝血时间的延长。而从静脉输液管道同侧取血,不仅会稀释血样,同时药液也可致血液成份发生改变,从而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采血部位不正确也会影响检验结果。若采血选择患者输液同一血管,可能导致其血糖、血钾升高。输液之前用1次性输液针于手背浅静脉采血,虽然可缓解患者多次穿刺静脉的痛苦,但容易发生凝血等情况。因此,静脉采血时应把握好采血部位。

控制方法:规范采血操作流程。选好穿刺血管后,先消毒,再扎止血带。 同时根据血管条件,选择适宜的针头。当针头进入血管后,宜及时松开止血带,再将真空采血管倾斜5°角连接采血器,使血液顺管壁流入管底,避免因真空管内负压较大。采血初始血液直流到管底,红细胞与管底相互撞击,致红细胞破裂发生溶血。加有抗凝剂的真空管连接采血器后,可轻轻转动管尾,使血液与抗凝剂充分混匀。使用血液混匀器时摆动频率60次/分钟,滚动 60转/分钟,摆幅 18-22mm,时间在30-60s为宜。避免使用过期及质量粗糙的真空采血管,以减少血标本溶血。

④采血量方面:采血量的多与少均可影响检测结果。尤其对加有抗凝剂的标本,如采血量不足,抗凝剂浓度相对偏高;而采用量过多,抗凝剂浓度则相对偏低。因此要严格控制采血量,否则会影响血常规中凝血项目检测的准确性。

控制方法:采血时要严格控制采血量,真空采血器管内血量达到推荐血量即可。尤其对加有抗凝剂的血标本量进行控制,要让采血量和抗凝剂保持合理的比例,从而避免因抗凝剂浓度过高或过低而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标本采集完成后,将采血管颠倒 180°后返回,使血液与抗凝混匀,避免凝血。多管采集时应先用非抗凝试管、后用抗凝试管。另外,对血液粘稠度高、血液易凝集者,抽血速度要相对稍快。

静脉采血是实验室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环节复杂,其中任何一个步骤出现问题均可能影响检验结果。为了确保检验标本的采集质量,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除了要注意以上方面以外,还要进一步完善血液标本实验室前质量管理体系,通过临床实践和不断总结经验、强化护理人员的培训、完善和规范静脉采血及转运流程等措施加强实验室前质量控制,提升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