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秸秆还田露天栽培大球盖菇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9
/ 2

水稻秸秆还田露天栽培大球盖菇技术

范丽娟

福建浦城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 福建浦城353400

浦城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水稻种植面积约43万亩,每年产生40多万吨的水稻秸秆,为了利用浦城地区丰富的水稻秸秆资源,浦城县农业农村局先后在莲塘、富岭等乡镇开展了水稻秸秆露天栽培大球盖菇基料化还田利用的示范推广,在水稻冬闲期间,平均每亩水田可产3500公斤的大球盖菇鲜菇,每亩纯收达0.6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提高水稻秸秆的还田利用效率和还田效果,实现水稻秸秆基料化与肥料化利用,达到地力提升、农民增收及秸秆资源化利用的目的,保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施,现将水稻秸秆露天栽培大球盖菇基料化还田技术总结如下:

栽培场地

选择地势平坦、通风良好、排灌方便、周边无污染源、土壤疏松不板结的水田作为栽培场地。水稻收割后在稻田四周挖好排水沟,防止田间积水,先用旋耕机将水田旋耕一遍,耕深20~30 cm,用生石灰进行田间消毒,生石灰用量为30~40 kg/667 m2,暴晒7-10 天后,再次用旋耕机旋耕一遍,耕深10~20 cm,然后进行平整场地。

二、栽培时间

在浦城地区,水稻秸秆露天栽培大球盖菇,一般从10月份播种,12月中下旬开始出菇,一直延续到第2年4月份结束,正好赶上第2年水稻插秧,整个栽培时间约6个月。

三、水稻秸秆栽培料处理

水稻收割时采用联合收割机脱粒并对秸秆进行加细切碎或粉碎,秸秆加细切碎或粉碎的长度应≤5 cm,就地收集稻草并晒干。可以选择100 %水稻秸秆或者80 %水稻秸秆+20%稻壳,将水稻秸秆栽培料加入1~2%生石灰混匀,堆放成料堆,采用向料堆喷淋的方式,使其含水量达60~70%,将预湿处理后的水稻秸秆栽培料堆成宽1.5~2 m,高1~1.5 m,长度不限的结实料堆进行发酵,3~4 天后,料堆中心温度达到60~65℃,保持2 天,进行第一次翻堆,翻堆时将料堆中心的栽培料翻到外层,外层和底层的栽培料翻到料堆中央,再次进行发酵;当料堆中心温度再次达到60~65℃,保持2 天,进行第二次翻堆和发酵;翻堆时,检查培养料的含水量,含水量不足,要加1~2%的石灰水补充水分,保持培养料pH值在7.0~7.5;翻堆2~3次,10~15 天后即可发酵好,发酵好的栽培料颜色为深褐色,无氨味和酸味等其他异常气味,有大量白色放线菌呈现,手握栽培料应疏松,无明显粘性,栽培料发酵完毕,及时撤堆降温,准备铺料接种。

铺料播种

大球盖菇大田露天栽培时,每m2需要500~800g/袋重的栽培种1袋,菌种掰成3~5 cm的块状进行点播。栽培畦宽50~70 cm,间距40~50 cm,长度不限,用量为50~75 kg/m2的水稻秸秆栽培料,分二层铺料一层播种,铺一层料撒播一层菌种。下层铺料约20~30 cm厚,上层铺料约5~10 cm厚,播种后稍加压实料面,将栽培畦整成“龟背型”或“馒头型”。播种后直接利用畦沟的土覆盖在料面上,覆土厚度2~4 cm。覆土后畦面随即盖上稻草,以利保温保湿。

发菌管理

菌丝生长阶段前期(20 d)菇床一般不喷水或少喷水。菌丝生长阶段后期应保持栽培料表面湿润,雨天排水防渍,晴天洒水保湿喷水应轻喷,菇床侧面应多喷,中间部位应少喷或不喷。栽培料适宜温度15~25 ℃。当栽培料温度低于15 ℃时,宜在早晨及夜间在堆上覆盖塑料薄膜,待白天日出时再掀去薄膜。当栽培料温度高于25 ℃时,可在畦面间隔打洞,洞口直径约6 cm,洞深度15~20 cm。

六、出菇期管理

菌丝爬上覆土层后,栽培料含水量应保持在70~75 %。此阶段的管理重点是控制栽培料的湿度,可用喷雾的方法来保湿。覆土层呈湿润状态,用手捏紧培养料,既有松软感,又有湿润感,有时还稍有水滴出现,可不必喷水。覆土层出现干燥发白,必须适当喷水。栽培料有霉烂状或挤压后有连续不断线的水珠出现,必须停止喷水。水分太多,应掀去覆盖物,开沟排水。出菇温度范围是4~30 ℃,最适宜温度是12~25 ℃。出菇期间遇到霜冻,要加盖薄膜,减少喷水或不喷水,以利保温。

五、病虫害防治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的防治原则,一般不使用化学药剂防治。选用优良菌种,把好菌种质量关;水稻秸秆使用前应在太阳下曝晒2~3 天,用太阳光杀死病虫;保持环境清洁卫生,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畦床上发现鬼伞等杂菌,要及时人工拨除深埋,以减少营养消耗,同时防止其蔓延扩散。畦床上发现蛞蝓,可进行人工捕杀,然后在畦面上撒上生石灰,用量为10~12 kg/667 m2

六、采收

当子实体菌盖呈钟形,菌幕尚未破裂时,及时采收,最迟应在菌盖内卷,菌褶呈灰白色时采收。采收时,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抓住菇体的下部,轻轻扭转一下,松动后再向上拔起。注意避免松动周围的小菇蕾。采下的菇削去菇脚上的泥土,分级包装。盛装器具应清洁卫生,避免二次污染。采过菇后,菇床上留下的洞口要及时补平,清除留在菇床上的残菇。一般从10月份播种,12月中下旬开始出菇,一直延续到第2年4月份结束,可出3-4潮菇,正好赶上水稻插秧,在整个水稻冬闲期间,每亩水田平均可产3500公斤大球盖菇鲜菇,以每公斤鲜菇4元售价计,每亩产值可达1.4万元,生产成本主要是菌种及人工,每亩成本约0.8千元,平均每亩纯收可达0.6千元,经济效益明显。

菌渣还田

大球盖菇收获结束后,菌渣做有机肥直接就地还田,可替代40%-60%的水稻基肥,下一茬水稻栽培前,可用旋耕机旋耕一遍,耕深10~20 cm,然后进行放水整地,也可以直接在畦床栽培其他作物。

作者简介:范丽娟(1973-),女,福建浦城人,汉族,福建省浦城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 农艺师,主要从事食用菌栽培与示范推广,通讯地址: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兴浦路2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