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本科教育研究文献综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9
/ 4

技术本科教育研究文献综述

张天航[1]

汕尾职业技术学院 516600

泰国格乐大学,泰国曼谷 10220

中文摘要:综述国内国外技术本科教育文献,比较国内外技术本科教育模式,梳理关于技术本科教育的理念和内涵,说明技术本科教育的发展与缘起。梳理技术本科教育的理论观点和实践路径,厘清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岗位要求高移的社会事实。综述技术本科教育在类型、层次、培养方向和培养目标上的合理定位,在办学途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设置上的合理建议。归纳文献中关于技术本科教育与其他高等教育同“层”类不同,同“类”层不同所做的开创性、基础性工作。概括技术本科教育理论和实践应用存在实证研究覆盖面不广,政策研究有些证据过时,研究视角比较单一等问题。

关键词:技术本科教育;高等教育;文献综述

我国教育类型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其根本在于所学知识的差异,知识源于实践,普通教育是培养是什么、为什么的学术型知识,职业教育则是培养做什么、怎么做的技术型知识。从知识层面,两种类型的教育都非常重要,承担着不同类型的培养目标。

技术型人才稀缺是国劳动力资源结构性改变之后社会经济发展的的突出问题。目前我国培养高水平技术人才的教育特色不足,且多停留在高职高专,本科层次技术教育起步较晚、模式单一,不能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这实质上是一种“教育缺位”,因此从理论研究、实践上寻求本科层次技术教育即技术本科教育的发展路径是应有之义。

通过文献综述技术本科教育研究,能够清晰梳理社会从高等教育多样化、质量多元化、人才培养个性化的角度全面审视我国高校如何合理定位的重要命题。在中国知网上以“技术本科”作为关键词进行查找时,一共找到170篇文献,其中期刊文献有157篇。当把关键词换成“技术本科教育”进行查找,一共找到126篇文献,其中期刊文献有110篇,其中代表性学者是石伟平和夏建国等。

一、国内技术本科研究综述

(一)综合研究文献综述

1.关于以新建本科教育理念为研究对象,阐述技术本科教育的研究

学者夏建国(2007)对国内外技术本科教育的研究资料进行了综述,在博士论文《技术本科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中,对技术本科教育的内涵与特征进行了界定,尤其是对德国、日本和英国的技术本科大学的教学情况进行了比较,对于技术本科教育的培养模式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2.关于技术本科教育的国际比较研究

学者夏建国(2007)对国内外技术本科教育进行了国际比较研究。杨若凡(2008)在博士论文《技术本科院校评估指标体系研究》中,从境外高等教育评估范式、方式、方法借鉴的角度对国外技术本科教育进行了比较。温景文(2009)在《新建本科高校举办工程应用型教育的理性思考》中,通过比较美国通才型教育模式,德国专业型教育模式,欧洲工程教育改革模式,归纳了我国新建本科高校举办工程应用型教育的主要定位。潘懋元、史秋衡(2011)在著作《中国高等教育评论 第2卷 高等教育研究的社会责任》,温景文(2014)在《新建本科高校应用型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一书中,都对应用型技术本科教育进行了系统阐述。

(二)专题文献综述

1.关于新建本科院校发展技术本科教育的概念和内涵研究

2008年《中国高教研究》第1期上,学者周江林撰文《技术本科教育:内涵、特征及发展思路》,对技术本科教育的作用、概念界定、发展技术本科教育的思路等问题进行了论述,认为行业、产业、企业与技术本科学校协作发展的理论探讨还处在浅显的层面。学者夏建国在《中国高等教育》2011年第7期撰文《技术本科创新型人才培养:定位、特征与思路》中,论述了技术本科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的定位,特征与思路。学者宋占美(2009)在《教育与职业》总第630期撰文《技术本科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考与探索》,对如何推进新建职业类本科院校技术型教育的发展,如何构建技术本科教育的课程体系,从实践的角度探讨了构建技术本科学前专业课程体系的基本思路。学者温景文在《举办技术应用型教育是新建本科高校的理性选择》一文中,对于技术的基本内涵,技术与科学、工程之间的关系以及技术的形态、技术的种类等技术教育的理论基础等方面做了详细论述。此外,学者杨黎明、夏建国、王桂云分别在2008年、2019年、2020年在《布鲁贝克的高等教育哲学——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读后感》、《论应用型高等教育》、《组织发展理论视域下民办本科高校转型路径研究》等书刊中,从不同的视角对技术本科教育进行了哲学思考和路径探索。

2.关于技术本科教育发展与缘起的研究

最早开始研究技术本科教育的是时任同济大学校长的吴启迪女士(2001)在中国高等教育上发表的《本科院校如何办好高等技术教育》,从重点大学入手,以同济大学为例展开研究,提出发展四年制高等技术教育及教学经费保障问题。最早开始把“技术本科”作为独立的名词展开研究的是郭杨(2002)发表的《关于我国发展技术本科的策略研究》。但处于这个阶段的大多数文献并未将技术本科和职业本科概念进行界定,认为技术本科是由高职升格而形成的一种办学类型。

2003年学者石伟平在《职业技术教育》第31期《试论我国技术本科的发展》中,论证了我国发展技术本科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学者杨金土在《本科院校办好高职与本科教育的类型结构改革》中,谈到“在一些科学类专业的基础上纷纷衍生出来技术类专业,进一步证明了社会需要本科技术教育的客观性。”学者温景文在《举办技术应用型教育是新建本科高校的理性选择》中,认为举办技术型本科教育是新建本科高校的理性选择,并从人才培养定位、学科与专业、课程的组织模式、基本办学条件及途径等新建本科高校举办技术应用型教育几个基本问题上进行了探讨。《论技术本科教育的内涵》、《应用技术本科:目标定位与机制保障》等文章对技术本科教育发展与缘起的脉络进行研究。查阅国内致力于技术本科教育研究的学者石伟平、夏建国、杨若凡、周江林、宋占美、温景文等学者关于技术本科教育的文章;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文件要求,“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发挥政策指导和资源配置的作用,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的要求,检索研究国外技术本科教育比较成熟的国家的办学特色,综述关于技术本科教育开展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3.关于从“三元论”视角对科学技术工程进行概念界定的研究

学者李伯聪(2004)在《略谈科学技术工程三元论》从“科学—技术—工程”三元论角度定义:科学活动是以发现为核心的活动,技术活动是以发明为核心的活动,工程活动是以建造为核心的活动。

二、国外发展技术本科教育综述(以课程设置视角)

(一)德国发展技术本科教育的特色

在课程模式上,实行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FH课程设置重视职业活动,压实技术基础。课程设置中实训课程占主导,“模块化”授课方式。一般采取6个学期的理论课程,每个学期大致为16周,总体课程门类为40门左右。FH实行基础学习+专业基础学习+专业学习三个阶段相承接的课程模式。FH实行“双元制”教学模式,核心是学校和企业以合作的形式共同培养学生,对学生进行职业培训。学校主要承担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和专业理论的传授与培养,企业主要承担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每周课时总量一般情况下学生在校学习1.5天,在企业工作3.5天,实训课占课时总量的60%--70%。在文章《德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概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北京高等职业教育回溯》《谈德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考察德国巴符州职业院校的启示》中对教育模式、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二)美国发展技术本科教育的特色

基础理论学科占学生所学总学科的比重较小,而专业课程、实践性课程可以占到必修课程的70%左右。主张“学、习并举”,以应用型为主。学者李晓军在《本科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的比较研究》一文中认为,美国的技术学院除了传统的知识讲解、实验、学习、设计之外,也更加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综合能力培养。如麻省理工学院以充分调动学生参加工程实践、主动服务的自觉性与积极性。

(三)英国发展技术本科教育的特色

学校给学生提供的课程主要是以“应用性”为主,甚至是纯应用型的课程。课程设置多元化、层级化,实用、管用、好用等功利性明显。学者殷企平认为,英国高等技术教育课程按照职业分组,与就业市场需求结合,与地方社会经济结合紧密,学校课程与社会界线并非泾渭分明。“多科性”英国技术教育中特色鲜明,特别是一些多学科技术学院非常重视学科交叉与综合,一些反映科学技术发展最前沿的技术要求常常很快作为新兴学科增设到学科领域。学者杜才平在《英国多科技术学院的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地方性本科高校专业结构调整与人才培养》、《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逻辑》等文章中对英国技术本科教育课程设置、如何与地方经济结合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介绍。学者陈斌岚在《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与应用型人才培养》一书中,对应用型人才培养进行了论述。

(四)加拿大发展技术本科教育的特色

加拿大的技术教育学院课程设置在专业上覆盖社会大量需求的各个领域,分类涉及的面广泛、细致,体现实用性、创新性和多层次性、专业设置主要涉及应用技术、商业及管理、保健科学技术等四大类。学者吉莉莉在《加拿大社区学院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以乔治布朗学院(George Brown College of Applied Art and Technology)为个案》认为课程的设计可以直接应用于工业界。2004年学者常立学通过文章《加拿大、美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对加拿大的技术教育多层次性进行了解释。

(五)澳大利亚发展技术本科教育的特色

澳大利亚的TAFE课程,为满足行业需要而设计内容,注重理论和技能结合,以技能培训为主,以行业能力标准为依据,针对性强,学习内容按照每个学生的需要来进行不同设计,TAFE课程能力本位教育打破了传统的学科分类方式,形成特色独特的模块集合模式课程。

(六)日本发展技术本科教育的特色

日本的技术教育注重基础理论课与专业实践课的结合,注重实务能力培养,在长冈技术科学大学实习可以达到五个月,为学生创造长期的沉浸式体验机会。陈君《丰桥技术科学大学——日本职业技术教育的典范》认为,丰桥技术科学大学作为一所单科大学,摒弃了多而全的课程设置模式,扎实地推进工学教育,积极推行产学研一体化式教育,制定产学研一体的研究计划等等。

三、关于国内外技术本科教育研究文献综述的评述

(一)文献中关于技术本科教育研究的成就

1.理论基础研究夯实

对于技术的基本内涵,技术与科学、工程之间的关系以及技术的形态、技术的种类等技术教育的理论基础等方面做了比较详细论述。

2.哲学思想研究深厚

对开展技术本科教育的哲学思想指导与理念,在对国内外技术本科教育发展过程深入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培养技术师的办学思想的理论阐述。学者周光迅的《哲学视野中的高等教育》、学者张斌贤、刘慧珍编著的《西方高等教育哲学》、学者宋景华的《高等教育哲学概论》,对技术本科教育的哲学思想进行了阐述。

3.级差与类差的比较研究具有开创性

一些学者为中国技术本科教育与其他高等同“层”不同类,同“类”不同层的做了开创性、基础性的工作。

4.对“技术立校,应用为本”办学思想进行了实践推动

对于实施“技术本科教育”的办学指导思想等文献进行深入与系统的分析,其理论指导实践的经验对技术本科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文献中关于技术本科教育研究的不足

1.关于技术本科教育与其他类型层级的本科教育之间关系的研究不系统

一些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技术本科教育及相关概念作了解释说明,但基本上都局限于各自专项领域的研究,更多的学者侧重于实践应用方面的阐述,学者宋占美在《技术本科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考与探索》中,对涉及到与技术本科教育有关的科学、技术、工程的本质及相对应的本科教育之间的界定没有严格的区分,导致与技术本科教育有关的概念辨析常常界限不明晰。

2.关于技术本科教育实证研究的覆盖面不广

我国技术本科发展的初期,尽管理论上的研究与探讨还存在着分歧,一些勇于创新、敢于担责的先行者们,已经开始将技术本科教育作为办学定位在实践上大胆尝试,所以技术本科人才培养已经事实存在。现有本科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配备等方面开始倾向技术教育,只是所占比例各不相同,作为实证研究的依托院校覆盖面不够。

3.关于政府如何支持技术本科教育的政策研究有些证据过时

受种种因素影响,技术本科教育研究的理论还不明晰。一些学者认识还不统一,教育分类也不明确,人事劳动部门对人才的认可与分类,推行相应的待遇政策还不完整,政府宏观决策依据尚不充分,尤其参考和借鉴的国外同类院校的政策有些陈旧。比如,1944年英国著名的《巴特勒法案》,确立英国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1956年《技术教育白皮书》,成为英国战后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转折点。美国《史密斯—休斯法案》、《职业教育法》、《卡尔·D·帕金斯职业技术教育法案》,促进了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强化了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衔接。

4.关于国外发展技术本科教育的研究视角比较单一

比如研究德国技术本科教育,主要集中在FH课程设置上,对于培养目标、专业特色、实践教学、校企合作、保障机制等方面的研究以及FH实行“双元制”教学模式是什么为什么的研究,德国各州关于技术本科教育的激励与制约政策措施的研究,在可查阅的文献中还不多不透。

(三)关于技术本科教育研究文献综述的哲学反思

1.对技术本科教育研究进行文献综述可以为高等职业教育提供经验支撑

截止2022年4月11日,查阅中国知网文献发现,关于技术本科的相关研究,在2007年至2013年期间数量较多。以“技术本科”作为关键词进行查找时,一共找到170篇文献,其中期刊文献157篇。当把关键词换成“技术本科教育”(见图1)进行查找,一共找到126篇文献,其中期刊文献110篇,其中代表性学者是石伟平和夏建国等。关于职业本科的相关研究,在2020年至2022年数量最多。以“职业本科”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时,一共找到424篇文献,其中期刊文献353篇,当把关键词换成“职业本科教育”(见图2)进行检索时,一共找到58篇期刊文献,通过对比技术本科教育和职业本科教育关注度指数分析趋势图可以发现,技术本科教育的关注度整体呈现出中间高、两端低的分布特点,在2011年达到高峰,从2014年开始呈现出断崖式下降的趋势;职业本科教育关注度整体呈现为前低后高的上升趋势,并于2021年达到高峰。通过查阅职业本科相关文献发现最早关于职业本科的研究是徐涵(2013)发表的《关于建设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几点建议》,而这段时间正好是技术本科教育成下降趋势的时间节点,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职业教育的多样化和兼容性,促使高等教育摆脱单一模式进行资源整合,突出特色,强化优势学科,走特色发展道路

图1:技术本科教育关注度指数分析

2:职业本科教育关注度指数分析

2.是高等教育学术性职业性服务的必然追求

学术性与职业性在高等教育发展中经历了互动消长的变化过程,两者的关系具有矛盾相对性、动态发展性等特征。经济社会发展对加强高等教育的职业性诉求也越来越升温,“学术性”为“职业性”服务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

3.是高等教育丰富技术哲学的人文主义的应然追求

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坚持和推进科学教育与人文主义的融合。技术本科教育强调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在主动学习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样有利于在教育活动中完成人文精神的培养,形成完善的人格。

参考文献:

鲍洁.新世纪高等技术与职业教育改革的探索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常立学.加拿大、美国的高等职业教育[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78-80.

陈君.丰桥技术科学大学——日本职业技术教育的典范[J].教育与职业,2009(7):94-96.

陈宝华.实现技术本科的策略思考[J].职教论坛,2003(8):14-15.

陈斌岚.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与应用型人才培养[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7.

陈昌曙.陈昌曙技术哲学文集[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2.

杜才平.英国多科技术学院的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2011(12):104-109.

杜才平.地方性本科高校专业结构调整与人才培养[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杜才平.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逻辑[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7.

郭扬.关于我国发展技术本科的策略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2(1):9-13.

顾志跃.科学教育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管晓刚.关于技术本质的哲学释读[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12):18-22.

高鸿.新建民族本科院校应用转型发展的困境突围[M].亚太教育,2016(18)184-187.

胡天佑.技术本科教育理念的特征与实践价值[J].职教论坛,2013(31):4-6.

姜大源.德国专科大学综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1997(5).

李伯聪.工程哲学引论[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2.

李伯聪.略谈科学技术工程三元论[J].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2004.

李晓军.技术本科是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的新类型[J].教育与职业,2007(18):15-17.

李晓军.本科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的比较研究 [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柳友荣.百校调查:中国“新大学”发展研究[J].现代大学教育,2012(1):18-23.

柳友荣.中国“新大学”:概念、延承与发展[J].教育研究,2012(1):75-80.

吕景泉.谈德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考察德国巴符州职业院校的启示[M].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09(3):3-6.

作者简介:张天航(1993-):男,工作单位:汕尾职业技术学院。泰国格乐大学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