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空间内适老性景观设计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20
/ 2

城市公共空间内适老性景观设计策略研究

赵一鸣

河北外国语学院 050091

摘要:人口老龄化不是我国独有的现象,西方一些国家针对老龄化现象所带来的多种问题早已开始了研究,在经济、养老、医疗等诸多方面也都提出了多种完善措施,致力于完善老年群体在社会生活中的保障体系。而针对当下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老年群体的数量不断增多的情况,在城市公共空间的景观设计中,如何更加充分地将适老性的思想理念融于其中,是当下应对老龄化现象必须思考的方向。因此,对于城市公共空间适老性景观设计的思考是十分有必要的。

关键词:老龄化;城市;公共空间;适老性;景观设计

引言

城市公共空间的适老性景观设计要以老年群体的切身需求为出发点,针对老年群体生理和心理层面的特点进行具体分析,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以“因地制宜,以人为本”为核心来进行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的营造。在将安全性作为前提的基础之上,通过对于便捷性、人文性、舒适性、多样性特点的把握,将城市公共空间中的适老性进行突出表现,充分满足老年群体在日常生活的需求,形成更加完善的适老性景观设计。

1老年人特点

1.1老年人生理特点

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会随着岁月的更迭而产生行为缓慢、认知障碍等现象,在视觉、听觉、感觉等方面能力的降低尤为显著,身体上不可逆的变化会影响老年人对周围事物的准确判断,对当下发生的事情来不及做出反应,从而可能诱发受伤等结果。

1.2老年人心理特点

老年人随着社会角色的退出,工作重心由工作向家庭转移,生活状态也由忙碌转变为安闲,缺少了社会参与感,社会存在感也被弱化。子女不在身边、丧偶等因素会使老人们产生孤独、寂寞等情绪。老年人的情感较为敏感,会在意很多之前并不在意的细节,时常怀疑自己会成为子女的负担等消极心理,并且身体机能的下降和疾病的出现会让其产生担忧情绪,缺乏安全感。老年人的生活热情也会逐渐衰退,焦虑和抑郁等情绪会增加。

2老龄化背景下城市公共空间景观存在的问题

2.1功能性景观基础设施的欠缺

当下国内在公共空间中的景观设置以观赏性为主,对于景观基础设施的功能没有充分的认知,如一些广场、商业空间等场所内的座椅、路灯、信息栏等,这些对于老年群体的日常生活有帮助的景观设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短缺,同时基础设施的安全性也无法达到全面统一的标准。

2.2景观布局的不合理现象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各式各样的交通工具的普及率越来越高,然而老年群体的出行以步行为主,但是城市中的人行道路却被日渐拓宽的街道景观设施不断压缩,消火栓、电力供应箱等也大大占用了人行通道的空间。这种不合理的布局不仅影响了本应通畅的交通系统,也使公共空间的正常使用率大大降低。同时,在植物景观布局当中,也出现了大量简单堆砌的现象,没有形成合理的配置,未能将植物景观的观赏性与功能性进行充分糅合。

2.3景观营造的相似性现象

从国内现有的景观设计来看,绝大部分的景观营造能体现出实用性和观赏性的结合,但由于我国的快速发展,出现了大量的景观设计相似性现象,从而忽略了景观营造中对于文化思想的表达,导致景观设计者对于场所精神的把握出现了一定的模糊性,无法充分体现公共空间中的个性和文化特色,也就使老年群体对公共空间产生了一定的陌生感。

3城市公共空间适老性景观设计策略

3.1营造无障碍化的适老性公共空间景观环境

城市公共空间的环境中,无论是道路交通系统还是具有休憩交互功能的停留空间,都应该充分考虑老年群体在日常活动中可能会遇到的阻碍,增强道路系统的通达性,为老年群体中需要辅助出行的人群提供更加便利的空间环境,设置专用通道、盲道、停留空间等,道路铺装也应当采取防滑措施等。对于空间中的植物景观配比也应当从视觉角度来进行考量,合理运用植物配比,营造空间环境私密性的同时,增加空间辨识度。安装声音装置,让老年群体在听觉、视觉等感官信息接收能力较弱的情况下,能够在城市公共空间中尽可能地避开障碍,更加方便快捷地进行日常活动。

3.2构建具有文化性的适老性社交空间

老年群体的社交活动相对来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他们更加需要一个良好的轻量化的活动空间。作为公共空间来讲,适老性应该同时兼备私密性和文化性。老年群体之间的互动大多基于群体之间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作为城市公共空间,居住区内老年群体数量以及人员的更迭依赖于很多的外部因素。增强城市公共空间的文化属性有助于增强老年群体与环境之间的联系度与认同感,加强城市公共空间的人文属性,有利于形成更加融洽的适老性社交空间。

3.3打造具有康养性质的绿化景观空间

对于公共空间中绿化景观区域的功能表现,良好的绿化景观空间的营造不仅能够满足视觉观赏效果,更能够营造和谐舒缓、氛围良好的空间环境。要想合理地绿化空间环境,就要结合周围地形来进行构建,充分考虑城市公共空间的完整性,避免千篇一律,良好的层次划分有助于满足老年群体对于公共空间环境的需求。同时,应充分考虑四季的气候变化,运用多种植物的搭配,使环境更加贴近自然空间属性,达到愉悦身心、放松精神的效用,进而更好地满足老年群体的康养需求。

4老年社区公共空间设计策略

4.1安全“有障碍”的设计

老年人害怕独处,因为慢性病是老年群体不容忽视的隐患。老年人长时间不锻炼会加快身体的老化,身体行动力和体质老化使危险发生的概率大大提高。传统理念中,为老年人服务的空间应是安全无障碍的,但安全不等同于无障碍,老年人需要有适当的锻炼来延缓身体的衰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在老人的活动范围内合理设置“障碍”,减少医疗康复器械的使用,将保健锻炼融入到日常行为中,通过有趣的方式或游戏让老人可以进行有选择的主动性锻炼,避免因抗拒医疗器械使老人产生自卑等心理暗示,让老人在锻炼身体的同时达到身心的愉悦。

4.2功能多元适宜

公共空间功能的选择和梳理,首先要通过调查来总结出该地区老年人最希望设置的功能是哪几种。其次老人们根据文化程度和所处地区的差异会有不同的功能需求,要做到因地制宜地选取活动功能,各个功能做到联动,拥有互动性和交融性,使老人们在各个功能空间流动起来,同时也要注意动静分离和空间私密性。功能方面,尝试引进新的项目去吸引老年人进行活动,新鲜事物的输入有助于老人思维的锻炼和心情的放松。功能多元化的主要目的在于给予老年人日常可以交流、锻炼的多项选择的权利,不局限于单一功能的枯燥和集中功能空间的混乱,创造出老人们拥有高品质晚年生活的环境。

结束语

老年人公共空间的设计是养老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老年人追求更多是照料和安全,现在所要考虑的是生活,属于老年人的生活,目的是让老人们的晚年生活更有品质。老年人公共空间设计,应更多地注重对老人情感和精神上的关怀,做老年人需要的设计,而不是一味地去做认为老年人应该有的公共空间设计,从老年人需求出发,寻找适合老年人身体和心灵的环境空间,达到老有所享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倩倩.社会工作视角下的老年公寓老人的行为调适[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

[2]田蜜,张杰.老龄化背景下城市户外座椅使用分析研究[J].工业设计,2019(10):91-92.

[3]范新浩.城市社区公共空间的老龄化适宜性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3.

[4]王萱.基于老年使用需求的城市社区绿道景观设计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4.

[5]于博,张琪,牛舒俊.养老社区室外景观设计探究[J].居舍,2018(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