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术语翻译方法与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20
/ 3

中医术语翻译方法与策略

周,思

沈阳师范大学  辽宁 沈阳  110034

摘 要:新冠病毒横行几年之后,中医在控制病毒方面的作用逐渐为世人所知。让中医药走向世界,需要重构中医话语。从文化的角度看,中医文化在医学话语体系中仍处于边缘地位,如何摆脱这个困局,需要中医翻译界及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而中医术语的翻译,则是中医翻译的基石,需要我们尽快制定出统一有效的标准来。笔者试图从中医语言的特点和难点出发,参阅当前各个中医翻译学者的观点和意见,根据李照国先生关于中医翻译的相关教材,试图总结出一些实际可行的术语翻译方法及标准,以为中医翻译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医翻译; 术语; 翻译方法; 标准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795(2015)11-0000-0000

引言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世界医药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一个中医术语往往有许多常用的翻译,其中也有很多不恰当的翻译。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历史上词义的变迁、词义具备的多重性和模糊性、翻译原则的不同、译者或作者因受教育背景和文化的不同而产生的不同理解等,而这会导致学术研究、临床研究和各种形式的交流中的混乱。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世界各地的语言学家和医学专家寻求建立一个标准化的中医术语翻译标准体系。那么,我们有必要根据中医的特点寻找中医翻译的策略。

  1. 中医语言特点

中医因为其诞生的特殊时代背景和语言文化环境,其语言与一般科学相比有其特殊性。掌握中医语言的特点,将是做好中医英译工作的前提。中医语言的特点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本文主要探讨中医术语的翻译,所以将从发生学和词汇学的角度探讨。

1.1中医语言发生学的特点

1.1.1 医哲交融

中医理论体系实际上是在中国古典哲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比如中医上的“阴阳”“五行”学说原本就是中国古代的哲学概念。后来被中医学用来阐释人体的结构,生理,病理,并指导临床的治疗和诊断。

1.1.2 恒久不变

由于崇尚中华文化,历代总是把经典视若神明,这也使中医学理论千百年来绵延而不变。但是汉语作为一个语言整体却在持续发生着变化,这也就使得中医用语变得越来越含义模糊,难以把握。

1.1.3 中西混杂

近代以来中医地位和存亡问题受到严重挑战,未来应对这些严峻形势,未来证明中医的科学性,中医界的一些人在著书立说时便大量使用西医概念和理论解释中医,结果使科学性和现代性很强的西医概念和术语与古老的中医语言混在一起。

1.2中医语言的词汇学特点

1.2.1 模糊性

中医的许多概念原本都有具体的所指意义,但进入中医语言体系之后其语义渐渐抽象化了。但在一定条件下,其具体意义又与抽象意义交叉并存,给理解造成了一定困难。对于翻译工作者来说,重要的是要区分“语义模糊”与“民族性”这两个不同的概念。

1.2.2 歧义性

中医学的许多基本概念具有外延广泛、一词多义的特点,对某一术语的理解,在学术证明中常有歧义和误会。对于中医翻译工作者来说,在处理中医学中概念歧义性的问题时,需要注意研究上下文关系并弄清楚一个词在特点使用域中的特定含义。

1.2.3 笼统性

中医理论体系在汉以前已基本确立起来,古代医学家只能依靠直观,甚至猜测来构建自己的理论,进而认识人体的生理功能及病理状况,判断疾病发生与发展。这就限制了他们对客观实体作出全面系统的观察并得出客观精确的结论。

2 中医术语翻译原则和策略

中医用语英译的国际标准化问题很早就引起了中国政府和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关注,并积极采取措施指导和推进这一工作的开展。但由于中西方语言文化和医理等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再加上各方对标准化的概念原则与法认识不一,使标准化的研究举步维艰。标准化的范围自然是中医名词术语,而不是中医翻译本身理论上讲。在中医日常用语中,很大一部分源自中医经典著作,这部分常用的经典引语其实并不是名词术语,而是陈述句或判断句。如脾主运化,风为百病之长,百病皆因痰作祟等等。从文法上看,这些经典引语都是一些含有主谓结构的陈述句,而不是名词术语。但由于千百年来的广泛引用,这些经典名句在中医的理论与实践中已变为成语,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具有了名词术语的功能,但在具体翻译时却很难将其按名词术语的要求加以处理,也很难将其翻译形式完全统一起来。如果一定要统一,那么能够统一的也只是其中的一些核心概念,而不是整个成语。因此这里我们提到的中医术语,主要是指中医用语中的核心概念表达。

不同的中医翻译学者对中医的翻译原则有不同的看法,分别从不同的视角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阐述,并给出了一些可行性的建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2.1平行文本视野下的中医翻译

蒋继彪认为:纽马克的文本类型翻译理论对中医术语翻 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医文献有“信息型文本”和 “操作型文本”的功能,在此类文本的翻译中应以目的语为取向,使用符合目的 语表达习惯的语言形式,保证对外传播效果。与此同时,中医文献中还包含着大量的哲学、文学等内容,体现出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异域文化,在此类文本的翻译中应侧重“以我为准”,使用尽可能贴近原语的表达方式,以彰显原文特色和文化内涵。因此,中医术语翻译应坚持“以目的语为取向”和“以我为准”的翻译策略,实现二者的有机统一。

2.2 科学视野下的中医翻译

上海交通大学的蔡英文先生根据中医术语的重要程度, 可以将其分为核心词汇、 重要词汇、一般词汇, 据此可以针对不同的目标受众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核心词汇为中医理论的支柱,如“阴阳五行、 气血津液、精气神、五脏六腑、经络腧穴、表里、虚实、寒热、 正邪”等;重要词汇主要是临床用语,如“望闻问切、证候、腧穴归属、腧穴名称、针灸、刺法灸法、配伍、君臣佐使”等;一般词汇包括病名、药名、典籍名称、人名等。基于现有中医翻译理论和实践, 针对现有的中医翻译工作中科技工作者参与不够充分,中医的科学内涵尚未明晰,中医术语与西医术语及科技术语很不兼容,不利于中医进一步国际化和现代化的问题,提出将应用集合论方法于中医翻译的四个准则:

1.双向对等准则:集合论中的等效性(Equivalence),既可以从中医术语对应到中医英语,也可以从中医英语回译到中医术语。

2.泛化包容准则:中医英语的内涵不小于对应的中医术语内涵,避免以偏概全。

3. 最小构造准则:在翻译中医术语时,应用词素造词不可避免,在应用词素造词时应尽可能少造并使用尽可能少、尽可能短的词素,遵从简洁性原则

4.最大融合准则:翻译时, 所选择的术语应最大限度地涵盖其所蕴含的科技要素、西医要素、语言要素,以体现其科学性和学术性,但目前译界尚未对此予以重视

2.3 李照国先生提出的翻译原则

而对近代中医翻译领域颇有建树并作出可贵探索和卓著成绩的李照国先生则从宏观角度提出中医翻译的五则三法:“ 五则”是指“自然性、简洁性、民族性、回译性、规定性”,“三法”是指“比照法、构造法、简化法” 。

“五则三法” 渐成中医翻译之共识, 对制定中医术语的国际标准发挥了积极作用,并推动着中医翻译学科的形成。以下谨对五则作简要说明:

自然性原则:指的是英译中医名词术语时尽量借用英语语言中比较自然对应的词语,而不是人工臆造的词语。在翻译中医的基本名词术语时,强调其独特性和民族性是自然而然的,但也不能因此忽略了自然科学之间存在的某些共性,尤其是东西方在医学方面比较相似的认识和看法。

简洁性原则:中医用语的突出特点是简明扼要,将其翻译成英语或其他语言理应保持这一热点。简洁性是中医基本概念和术语最突出的特点。

民族性:中医学是中国独有的一门传统医学体系,从理论到实践与中华文明和文化息息相关,一脉相承。要比较完整系统地翻译好中医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其民族色彩和文化底蕴必须加以充分的考量。

回译性原则:英译的中医名词术语在结构上应与中文形式相近。这一在中医药的国际交流中就能较好的实现信息的双向传递。

同一性原则:用词的不统一,解释的不一致是中医翻译长期以来存在的一个似乎难以解决的问题。特别是一些颇为流行的汉英中医词典以及一些颇具影响力的中医名词术语英译国际标准中,用词不一依然存在。用词的同一性,对于规范化和标准化中医基本名词术语的英译是颇具实际意义的一项重要任务。如果中医翻译界在翻译中医基本名词术语的时候,在一些基本词语的选择方面能够保持一致,自然就能比较容易实现译语的统一化,为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实现奠定实践基础。

3 中医术语翻译方法

中医药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已然成为中国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如何使中医药更有效的推广,是目前中医翻译界面临的重要难题。而翻译,作为其中的重要媒介,必须得到足够重视。尽管各家各派对中医术语的翻译提出不同的主张,在实际处理起来可以归结为直译,意译,音译,音意结合,简洁法(缩写合并),借用法。

3.1直译

所谓直译,就是按照原文的结构和字面之意直接翻译。中医翻译使用直译法主要有两大好处:可回译,有利于跨语言读者之间的交流和理解。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概念和术语为阴阳,五行,精气相关的术语。2.中医生理方面的概念和术语。3.中医病理方面的概念:这一部分用语在英语中很难找到对应用语,在早期实践中一般采用直译,只是在形式上有所调整。

3.2意译

所谓意译就是根据原文的基本意思进行翻译,而不是根据原文的结构形式逐字翻译。中医使用意译的目的是未来更好地再现原文的信息,所以在直译有碍于原文基本意思的表达或容易引起读者误解时,还是要意译。

3.3 音译

中医中有一部分用语在现代医学中没有对应语,在西方各国语言中都没有类似的说法,这一部分属于中国文化特有,在翻译时不能采用原词照借的方法,只能采取音译。一些反映着中医基本理论核心和辩证治疗要旨的独有词汇,应该加以音译,以便保留中医的文化特色和医理特色。但是音译词汇负载信息为零,总是药给读者的理解造成困难,或多或少影响了信息的转达。因此,除非万不得已,音译还是谨慎使用为好。

3.4 音意结合法

在中医用语的解释上有一种现象,一个词语翻译成英文时一般是音译一半是意译。这种方式一般针对外来词,采用音意结合,即一部分是音译,后面一部分是未来便于理解而加的注解,可以看作是意译。这种方法是中医翻译颇具特色的译法之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4.1以音意结合法翻译中医脏腑的概念和术语。

3.4.2以音意结合法翻译与“气”有关的概念和术语

3.4.3以音意结合法翻译经脉及特定经穴的名称。

3.5 简洁法

所谓简洁法就是指对采用其他翻译法翻译的中医用语进行简洁化的一种方法,主要体现在简化、缩写和合并等三个方面。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此前翻译的较为繁琐的中医概念和术语开始逐步简洁化。这样简洁化译法在目前的国内外中医翻译界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认同,成为中医翻译概念和术语英语的有效方法。

3.6借用西医用语法

主要是为了中西方实际交流的客观需要,在一些相似或相近的概念上借用西方医学界固有的一些概念。主要体现在:

3.6.1 解剖概念和术语

3.6.2 中医的病症名称

尽管中西方在理论和方法上有巨大差异,但疾病在某种程度上还是客观存在的现象,无论如何称谓,一些疾病其症状和体征及患者的感受还是比较一致的,对于这部分病症名称可以直接借用西医用语。

3.6.3 中医治疗方法 的概念和术语

由于理法方药的不同,中西医在治疗方法上的巨大差异也是显而易见的。从客观上说中西医之间在治疗学上总的来说是缺乏相同和相近之处的。但是某些具体疾病的处理方面,由于传统的远古还是可以发现某些相似之处。如中医上的“放血疗法””驱虫疗法“”正骨疗法”“止痛疗法””止血疗法““止泻疗法”“按摩疗法”等,与西医学上的Bloodletting, Anthelmintic treatment, Reduction, Hemostasis, Analgesia, Ntidiarrhea, Massotherapy还是比较接近的,因此可以在翻译上加以借用。这七种疗法都是在人类早期医疗保健事业种得到普遍使用的,因为这是比较值观的治疗方法。由此可见,虽然中西医之间在理法方面有巨大差异,但由于其服务对象和研究目标的一致性,一些比较客观实际的方面,尤其是生理、疾病和治疗方面还是有很多相近或相同之处。所以在研究中医翻译问题时,不仅需要从语言和文化的角度对相关概念和术语进行比较研究,而且还需要从临床诊断和治疗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比较,努力从中梳理出其相同和相近之处,按照自然性原则对其进行分析比较。

4 总结

中医在走向国际化和现代化的进程种,在与世界国歌交流交融的过程中,作为一个弱势的语言,弱势的文化(即使内涵无疑是丰富的),不可避免的要做一些让步,有一些牺牲,但是一味妥协不会赢得尊重,也不能因为外界的打压而自我怀疑。总有些东西是要坚持的,受到质疑并不意味着就要放弃或者自我否定。中医国际化标准要有中医翻译各界同仁齐心协力去争取,而在一些核心关键词翻译的确立上,李照国先生已经给了一系列系统的参考意见,业界应该尽快建立其中国国内统一的中医术语话体系,以期能够为中医顺利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作出贡献。

参 考 文 献

[1]李照国.论中医名词术语英译国际标准化的概念、原则与方法[J].中国翻译,2008 v.29;No.190(04):63-70+96.

[2]葛校琴.国际传播与翻译策略——以中医翻译为例[J].上海翻译,2009,No.101(04):26-29.

[3]蔡英文.科学视野下的中医翻译[J].中医典籍与文化,2021,No.2(01):115-130+284-285.

[4]叶晓,张红霞.中医术语英译标准化的历史回顾和问题探讨[J].中医典籍与文化,2021,No.2(01):83-94+283.

[5]訾晓红.中医药海外传播与译介研究:现状与前瞻(2009—2018)[J].上海翻译,2021,No.158(03):18-23.

[6]蒋继彪.文本类型理论下的中医术语翻译研究[J].中国科技翻译,2021,v.34;No.132(02):38-40+56.DOI:10.16024/j.cnki.issn1002-0489.2021.02.012.

[7]詹菊红,金柏岑.中医翻译研究的现状及展望[J].医学与哲学,2021,v.42;No.660(01):72-76.

[8]王心怡,曹慧娴.从生态翻译学视角看中医药品说明书翻译现状[J].教育教学论坛,2020,No.467(21):200-201.

[9]陈斯歆.各从其类,归结化一:中医术语翻译的可拓逻辑[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

[10]中医英语翻译教程/李照国著,-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9.6 ISBN 978-7-5426-6678-9.